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四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学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四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学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专题四 仿用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考纲展示 命题探究

基础点:“仿用句式”就是根据给定的句式依照这些句式再写几个句式相同的句子或组成与之前后呼应的排比句。这种题型既能留给考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自由发挥的余地,又有一定的限制,因此深受命题者的青睐。仿写句式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要求,但都需要注意所给句式的特点,以及各种表现手法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仿写出高质量的句子。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一般不会单独设题,会结合其他的命题形式考查,尤其在仿写中,对修辞的要求更高。

重难点:1.掌握不同句式的特点。 2.仿写中对修辞手法的运用。

[考法综述] 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这一考点要求我们在熟练掌

握句式特点、修辞手法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写出符合句式特点的句子,写出语句的意蕴,正确表达符合题意的思想感情。

命题法1 仿用句式

微角度1 补写式仿写要求补写原文语段中的空缺部分,位置或在中间或在结尾。所仿写的句子在句式和内容上与所给的例句相同或相似,在语境上与上下文一致,构成一段语意完整的文字。

典例1 仿照下面例句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另选两个陈述对象,再写两组句子,以构成连贯的排比。

蓝天有深邃的灵魂,所以能吸引星月;山峰有高昂的头颅,所以能俯视原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大地有慷慨的心肠 所以能哺育万物 海洋有宽广的胸怀 所以能容纳百川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仿用句式的能力。考生解答此题时,首先要分析例句结构,从语法角度看,例句包含“有……所以能……”,是因果复句;从修辞角度看,两句都是比拟。考生仿写时要注意形神兼备,要有文采,也要有意蕴。所选陈述对象要和例句有关联,内容要合理、通顺、完整。

解题法1 补写式仿写技巧 ------------------------

1 / 20

补写式仿写 ----------

(1)细审题干,明确显性要求。仿写题一般的句式、修辞手法、仿写内容等有明确限制,解答时首先要明确这些。如[典例1]中,就明确了句式、修辞手法排比、及补写的主体。

(2)细读母句,挖掘隐性要求。不同的母句有不同的内涵,读母句时要读以下内容: ①句子的框架结构。如[典例1]××有×××,所以×××; ②文段的主旨和情感基调;

③运用联想,确定写作对象。如[典例1]例句描写的是蓝天、山峰,我们可以展开横向联想和外向联想,可以想到大地、海洋、沙漠、草原、雄鹰、骏马等等;

④审明语言,确定表达,尤其是在情感的表露和抒发方面,仿写的句子应与例子一致,如[典例1]中母句运用了比拟的手法,所仿写的句子也要用比拟。

微角度2 话题(命题)式仿写+修辞 典例2 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两部,仿照画线句子联系语境从某一侧面再写两个句子。 《家》 《三国演义》 《老人与海》 《唐·吉诃德》 《水浒传》 《边城》

长大后,我不再满足于童话带来的欢乐,于是瞄上了“大部头”。我时而在莺歌燕舞的花果山上嬉戏,时而在曲径通幽的大观园中流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学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答案] (示例)时而在刀光剑影的三国战场觅计,时而在水波荡漾的梁山水泊猎奇。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仿写句子的能力,还考查考生阅读积累并进行综合语言表达的能力。仿写句子要做到“内容一致”和“结构修辞和句式一致”。此类仿写题目,可以采用把关键的近似词语进行替换的方法,把形容词和名词替换为类似或相关的词语。如:针对《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两部名著,可将“莺歌燕舞”替换为“刀光剑影”;“花果山”替换为“三国战场”,“曲径通幽”替换为“水波荡漾”;“大观园”替换为“梁山水泊”。替换后,要注意句子的文意要贯通。

典例3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句,且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示例:生活是歌,只要把它吟唱出来,就能诠释我们;生活是画,只要把它挂在眼前,就能打动我们;生活是诗,只要把它藏于心里,就能滋养我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亲情是火,只要把它揣在怀里,就能温暖我们;亲情是水,只要把它掬在掌心,就能滋润我们;亲情是灯,只要把它提在手中,就能指引我们。

[解析] 解答此题,须要注意的是另写的三句话要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原句用了暗喻,仿句也要用暗喻,且后文对喻体的扩展要根据喻体的特点来进行,既要与喻体保持一致,又要使仿写的几个句子都如示例一样表达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解答这种仿写题,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关键词的类似词语进行改编。如“生活”可以改成“亲情”“友情”“爱情”等,“歌”可以改成“火”“水”“灯”等。值得注意的是,改编后的句子要语意通顺,合乎情理。

解题法2 话题(命题)式仿写的技巧 --------------- (1)明确标准

2 / 20

①读题干定框架。

例句的结构特点决定了仿写句子的结构特点,初读例句应提炼出句式框架,尤其是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还是因果,或是递进等,必须明确。如[典例2]中时而×××,时而×××。[典例3]中×××是××,只要×××,就能×××。这些结构是仿写时的框架,是不能变动的。

②审技巧,定仿写手法。

例句中所用的表达技巧,必须明确出来,如[典例3]中例句用了暗喻的手法,仿写时也必须用暗喻。

③审用词,定仿写语言。

审用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词类型,是两字词语还是四字词语;是动宾结构,还是偏正结构等;二是词语风格,是含蓄,还是直白,是典雅还是朴素等等。如[典例2]中莺歌燕舞,曲径通幽等都是典雅的词语,仿写时就不能用太直白的语言。

(2)确保“意谐” ①审话题,定仿写中心。

由于命题(话题)式仿写已经确定了话题,故审话题,重在思考话题的内涵,发散思维,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合理地联想和想象,寻找与话题有关的词语、句子等相关材料,并将其以话题为中心做初步的组合嫁接。

②审情感,定仿写基调。

在审查例句时,要关注例句的感情基调,是忧伤沉重,还是喜悦明快等。仿句要尽量与例句保持一致,这样比较保险。

微角度3 句而进行的仿写。

典例4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平和犹如绿叶,春天衬万紫千红却无妒意,秋天托累累硕果而不张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坚毅犹如青松,夏季迎灿烂阳光却无轻浮,冬季遇皑皑白雪而不屈服。 [解析]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及运用修辞的能力。仿用句式关键是准确把握所给例句的句式特征及所用的修辞手法。本题所给的例句是一个两重关系的复句,第一层关系为解说关系,第二层关系为并列关系。值得注意的是,仿写时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且选择恰当的本体和喻体。

解题法3 自由式仿写的技巧 ------------------------------

(1)审清题目要求,选择恰当话题。考生解题时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话题,这样写起来才有话可说。

(2)要形神兼备,弄清例句的结构特点、句型、语气,同时还要弄清句子内部的语意关系等,仿写时须严格按照例句的句式特点,做到句式统一。

(3)仿写的句子要有文采,应在表现句子的意蕴上多下功夫,力求使所写例句内容新颖

3 / 20

自由式仿写+修辞 自由式仿写是给出一个语言材料作为例句,仿写内容不确定(可自由发挥),句式依照例独特,讲究文采,以展示自己的文学素养。

(4)句式、字数、修辞等与例句保持一致。

微角度4 对联式仿写 写对联可看作是句式仿写、句式变换或句子排序等题型的又一新形式,既可以综合考查考生的修辞知识及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够使考生在写对联时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深入而广泛地表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因此,可以说,对联题是一类以综合知识考查为重点并侧重能力立意的典型试题。

典例5 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春节:江边柳线迎春绿 门上桃符耀眼红 端午节:青艾驱瘴千家乐 碧波竞舟十里欢

[解析] 本题考查对联知识。解答时首先要仔细分析这些短语的特点,找出对偶的短语,如“门上桃符”对“江边柳线”,“碧波竞舟”对“青艾驱瘴”,“迎春绿”对“耀眼红”,“十里欢”对“千家乐”。其次,考虑意象与节日特点的关系,将表现同一个节日的短语组合在一起。

解题法4 对联式仿写四原则 ------------------------------

(1)字数相等

虽说对联的篇幅可长可短,但上下联的字数一般要相等。如果字数不等,那就对不起来,联不起来。请看对联:“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老师出);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郭沫若对)。”很明显,上下联字数相等,都是11字。

(2)词性相同

上下联对应词语的词性要一致。不仅要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而且最好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如此等等。如下面的对联:“万砖千瓦百工造成千佛寺,一篙二橹三人摇过四平桥。”很显然“万、千、百”和“一、二、三”是数词对数词,“造成”和“摇过”是动词对动词,“砖、瓦、工”和“篙、橹、人”、“千佛寺”和“四平桥”都是名词对名词。

(3)结构相称

要想对仗工整,除了字数、词性的要求外,还要求上下联的结构对称一致。具体来说,就是偏正对偏正,动宾对动宾,主谓对主谓,并列对并列。下面对联的结构就非常对称:“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显然,“三七岁月”和“一度春秋”是偏正对偏正,“花甲重逢”和“古稀双庆”是主谓对主谓,“增加三七岁月”和“更多一度春秋”是动宾对动宾。

(4)内容相应

这是指上下联不仅意义要相联,而且所涉及的事物也要相对或相关。常见的是天文类对天文类,地理类对地理类,花木类对花木类,禽兽类对禽兽类;节令类对节令类,数目类对数目类等。

4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