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期末阅读复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完整word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期末阅读复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⑶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证方法:通常是摆事实、讲道理。根据具体内容分为: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⒉议论文的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⑴立论:正面提出并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⑵驳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和主张。分为三种方式: ①驳论点②驳论据③波论证 ⒊议论文的结构:

⑴纵式:①层层深入②起承转合 ⑵横式:①总分总②总分③分总

⒋议论文的语言:准确、鲜明、生动、概括性强。 ⒌论证方式和论证方法不同: ①论证方式指的是立论和驳论。

②论证方法通常是摆事实、讲道理。根据具体内容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例题精讲】(15分钟)

例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3题

①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如何看待一个人的优缺点,固然有其客观标准,但也与观察者看人的角度有一定关系。用灰暗心理看人,从人的短处着眼,所看到的缺点自然多于优点,短处多于长处;在阳光下看人,从人的长处着眼,所看到的优点一定多于缺点,长处多于短处.,而用人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

②唐代柳宗元在《梓人传》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名叫杨潜的“二把刀”木匠,连自己的床都修不好,却声称能造屋,且所要工钱是一般工人的三倍。柳宗元听了大笑,觉得这是个贪困钱时、喜欢吹牛的家伙,后来,在一个很大的造屋工地上,柳宋元又看到这位老兄,只见他发号施个,指挥若定,众多工匠在他的指挥下奋力做事,宗元大为惊叹。时这个人应当怎么看?如果把他看成成一个“棒桃”身之不用,无疑埋没了一位出色的工程组织者。这个故事要扬长避短,天下便没有不可用之人。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只要扬长避短,天下便没有不可用之人。

③扬长避短是用人的基本方略,其重点应该在扬长。因为人的长处决定一个人的价值,扬长不仅可以避短、柳短、补短,而且能够够强化人的才干和能力,使人的才干和能力不断地成长和发展。舍长以水短,智者难为谋,这使人的才干和能力不断这里需要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优势”与“劣势”分明的人。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人在知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特长具有,明显的领域性,坚车能载重,波河不如舟。-名职业作女业是我错速应的领站。这些什长可能支得没有您人江所得做与能化第的保地体窍不通。同样,一位营销高手能在图书市家能写出足动激越的文字,但对图书销售却可能一场上比咤风云,但点灯热夜写出的文字却可能不值几何用人就要根据人的特长领城区别任用,使其长处得到发展,短处得到弥科我规不另一种是“优点”与“缺点” 并存的人。古人说有高世之才,必有连位之。一个有看明显长处和强项的人,也常有明显的短处和弱点。有才干的人往往待才白

做:有纯力的人容易不守常规:意志坚定的人容易因执已见:为人谦和的人又多胆小怕事..人的优点越突出,缺点往往越明显。用人就要破除“任人唯全”的束轉,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给“虎”一座山,给“鲨”一片洋, 让其长处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而不能把无伤大雅的毛病看重,无关痛痒的问题看大,无足轻重的缺点看死,更不能削足适履。

④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能看出部属长处的人是非常幸福的。光自己一个人能干,能做的事情毕竟是有限的。即使是个卓越超群的人,也无法胜任所有的事情。唯有知人善任的管理者,才能完成超出一已之力的事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还要容其所短,特别是人的某些失误或过错。接受任务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由于种种意想不到的原因,任务完成得不够好,或偶尔出现失误在所难免。对于一些方法上的过失,要用宽容心来包容,帮助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犯同类错误。一出现失误就任意指责,简单处罚,接受任务者就会变得谨小慎微。畏葸不前,甚至会激化矛盾,影响工作。

⑤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阳光下看人,从人的长处着眼,才能用好更多的人。谁要是指望找到没有缺点的人才任用,那恐怕就得永远孤军奋战了。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2.本文第②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13.请写出本文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2分)

14.结合本文所讲道理,谈谈如何看待自己或他人的长处和短处。2分) 参考答案 10.

在阳光下看人,用人之所长,避幸人之所短。

11. 举例论证,具体论证了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只要扬长避短,天下便没有不可用之人,更具有说服力。 12.

人不是十金十美,就算是天才也会有缺点。

13. 我会利用好我自优点再去跟别人的做对比,别人有的子处,我没有,我要让这个好处变为已有。别人的短处,我要看自己身上有没有,有就加以改正。 例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10分)

好梦何必成真 周国平

①好梦成真--这是现在流行的一句祝词,人们以此互相慷慨地表达友善之意。每当 听见这话,我就不禁思忖:好梦都能成真,都非要成真吗?

②有两种不同的梦。

③第一种梦,它的内容是实际的,譬如说,梦想升官发财,梦想娶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人或嫁一个富甲天下的款哥,梦想得诺贝尔奖金,等等。对于这些梦,弗洛伊德的定义是适用的:梦是未实现的愿望的替代。未实现不等于不可能实现,世上的确有人升了官发了财,娶了美人 或嫁了富翁,得了诺贝尔奖金。这种梦的价值取决于能否变成现实,如果不能,我们就说它是不切实际的梦想。

④第二种梦,它的内容与实际无关,因而不能用能否变成现实来衡量它的价值。譬如说陶渊明梦见桃花源,鲁迅梦见好的故事,但丁梦见天堂,或者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梦见一片美丽的风景。这种梦不能实现也不需要实现,它的价值在其自身,做这样的梦本身就是享受,而记载了这类梦的《桃花源记》、《好的故事》、《神曲》本身便成了人类的精神财富。

⑤所谓好梦成真往往是针对第一种梦发出的祝愿,我承认有其合理性。一则古代故事描绘了一 个贫穷的樵夫,说他白天辛苦打柴,夜晚大做其富贵梦,奇异的是每晚的梦像连续剧一样向 前推进,最后好像是当上了皇帝。这个樵夫因此过得十分快活,他的理由是:倘若把夜晚的 梦当成现实,把白天的现实当成梦,他岂不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这种自欺的逻辑遭到了当 时人的哄笑,我相信我们今天的人也多半会加入哄笑的行列。

⑥可是,说到第二种梦,情形就很不同了。我想把这种梦的范围和含义扩大一些,举凡组成一 个人的心灵生活的东西,包括生命的感悟,艺术的体验,哲学的沉思,宗教的信仰,都可归 入其中。这样的梦永远不会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直接现实,在此意义上不可能成真。但也不 必在此意义上成真,因为它们有着与第一种梦完全不同的实现方式,不妨说,它们的存在本 身就已经构成了一种内在的现实,这样的好梦本身就已经是一种真。对真的理解应该宽泛一 些,你不能说只有外在的荣华富贵是真实的,内在的智慧教养是虚假的。一个内心生活丰富 的人,与一个内心生活贫乏的人,他们是在实实在在的意义上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

⑦我把第一种梦称做物质的梦,把第二种梦称做精神的梦。不能说做第一种梦的人庸俗,但是 ,如果一个人只做物质的梦,从不做精神的梦,说他庸俗就不算冤枉。如果整个

人类只梦见黄金而从不梦见天堂,则即使梦想成真,也只是生活在铺满金子的地狱里而已。

(选自周国平散文集《安静》,略有改动)

12.作者在本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案不超过10个字)(2分) 13.第④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4.作者论述的“第二种梦”的含义是什么?(2分)

15.结合全文,揣摩加点词语,谈谈你对文章末句的理解。(2分) 参考答案:

1.好梦不必成真(或:好梦不一定成真、好梦何必成真)评分标准:3分。其它用自己的话概括,准确简洁也可。字数超过,酌情扣分。 2.举例论证

3.举凡组成一个人的心灵生活的东西(包括生命的感悟,艺术的体验,哲学的沉思,宗教的信仰,都可以归入其中)。评分标准:3分。若只答括号中的内容或“精神的梦”之类,得2分。

4.(黄金喻指富裕的物质生活,天堂喻指丰富的精神生活。)人类若是只追求物质的享受,放弃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内心世界将变得荒芜贫乏,荣华富贵将成为心灵的囚牢。

【课堂练习】

外婆的世界 李娟

①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生活,有时也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我妈家大业大,又是鸡又是狗又是牛,整天忙得团团转。能专心照顾外婆的,只有我。

②我在阿勒泰,外婆跟着我。我白天上班,她一个人在家。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她一看到我,赶紧高高挥手。 ...③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逛公园的绿化带,逛超市,逛商场。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一手牵着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四面张望。

④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喜笑颜开:“长得极好!我今天晚上要来偷……”看到有人蹲路边算命,就用以为只有我听得到的大嗓门说:“这是骗钱的!你莫要开腔,我们悄悄密密在一边看他怎么骗钱……”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水族馆老板非常担心:“老奶奶,可别给我砸了。”进入超市,更是高兴。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一样细细地看,还悄声叮嘱我:“好生点,打烂了要赔。”

⑤除此之外,大部分时间她总是糊里糊涂的,总是不知身处何地。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收拾行李,说要回家。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但她不知道阿勒泰还没通火车。她只知道火车是唯一的希望,火车意味着最坚定的离开。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她走过的路最长,去的地方最远。只有火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火车是她最后的依靠。

⑥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已拖着行李悄悄跑下楼。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系了根布条,以为是邻居小孩子恶作剧,就解开扔了。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后来又发现单元门上也系得有。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于是她便做上记号。这几根布条,是她为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

⑦我很恼火。我对她说:“外婆你别再乱跑了,走丢了怎么办?摔跤了怎么办?”她之前身体强健,自从前两年摔了一跤后,便一天不如一天。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的布条拆掉,没收了她的钥匙。她破口大骂,又哭喊着要回四川,深更半夜地拖着行李就走,我精疲力尽,灰心丧气。第二天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她开不了门,在门内绝望地号啕大哭。我抹着眼泪下楼。心想,我一定要赚很多钱,总有一天一定要带外婆离开这里。 ⑧我和她时候在一起,却终日在她的世界边缘徘徊。——奇异的,难以想象的孤独的世界。如蚕茧般的世界。

⑨每天我下班回家,走上三楼,她拄着拐棍准时出现在楼梯口。那是我今生今世所能拥有的最隆重的迎接。每天一到那个时刻,她艰难地从她的世界中抽身而出。我向她百般承诺,带她回四川,坐火车回,坐汽车回,坐飞机回。想尽一切办法回。回去吃甘蔗,吃凉粉,吃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但是我做不到。

⑩我妈把外婆接走那一天,我送她们去客运站。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根布条。终于痛哭出声……

(选自《文汇报》2017年4月19日期,有删改)

17.文章写了“我”与外婆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3分) 18.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分)

(1)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中加点的词。(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