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风炉炉壳及框架制作安装施工方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热风炉炉壳及框架制作安装施工方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热风炉炉壳及平台钢结构制作安装施工方案 9)、二次灌浆强度七天之内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75%或以上;

10)、当二次灌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或以上后方可进行炉壳的安装;

3.2、炉壳板制作

3.2.1、炉壳板下料:

热风炉本体制作除满足热风炉本体和钢框架通用制作工艺要求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钢板应在加工前平直矫正,切割采用氧-乙炔半自动切割机加工,切割后保证钢板边缘平整,切割线符合设计尺寸,切割后的尺寸极限偏差严格控制在控制在下表的允许偏差内;

炉壳板下料尺寸允许偏差(㎜) 图 形 测量部位 宽度(AC、BD) 长度(AB、CD) 对角线(AD、BC) 不直度 (AC、BD) (AB、CD) 对接允许偏差㎜/m ±1 ±1.5 ≤2 ≤1 ≤2 3.2.2、炉外壳钢板的弯曲加工,符合设计规范的曲律半径,加工中应用弦长大于1500㎜的弧形样板检查,弧形板与样板之间不大于3㎜;同时检查热风炉炉壳钢板的宽度方向,用1m的直尺检查,其间隙不得大于3㎜。

3. 2.3、弯曲加工成型前钢板应进行端部压头处理,经压头后,钢板端部应达到所要求的弧度,且偏差不得超过3.3规定;

3.2.4、炉壳槽壁板对接时,板厚14、20、25、30㎜的不同厚度钢板要求外壁对齐;并符合下表的要求:

对接焊缝组对时的错边量(㎜) 板 厚 δ≤12 12<δ≤20 20<δ≤40 纵向焊缝 ≤t/4 ≤3 ≤3 环向焊缝 ≤t/4 ≤t/4 ≤5 3.2.5、每节炉壳的垂直偏差≤每节炉壳筒体的高度h33/1000;

在炉壳内侧沿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用2米的样板和直尺测量,在焊缝处的变形不应大于下值,且不得有突出棱角:

a、钢板厚度:12<δ≤20,允许偏差<10㎜; b、钢板厚度:20<δ,允许偏差<6㎜;

共31页 第17页

热风炉炉壳及平台钢结构制作安装施工方案 在炉壳T形焊缝处,用1米长的样板测量,在焊缝处的变形不应大于下值: c、钢板厚度:12<δ≤20,允许偏差<8㎜; d、钢板厚度:20<δ,允许偏差<6㎜;

3.2.7、炉板板制作完后,各节筒体总高度偏差不得超过其高度的5/1000;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其高度的3/1000,且不得大于50㎜;

3.3、炉壳板安装

3.3.1、下部筒体组对、安装

1)、热风炉下部炉壳板的组对、焊接,可按安装顺序由下至上在临时组对平台上进行。在临时平台上,按热风炉外壳的具体尺寸划线,在组对时应按制作所编的序号进行,不得随便改动。按同组顺序排列完毕后,将对口用的夹具夹紧,检查筒体的椭圆度、垂直度以及外形尺寸,上下口的水平度,在检查合格后进行定位焊接,再次检查复测确认无误,将防变形的临时加强板焊接到位。然后才能由三~四名焊工同时在各纵、横缝处施焊。

2)、在下部分安装时可用25吨汽车吊组对热风炉外壳板,在每一节组对、焊接完毕后,用25吨汽车吊装到安装位置,并按规范要求,确保偏差在允许范围内,定位焊牢固。再进行第下一节筒体的组对。只有当上节筒体焊接完好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节筒体的吊装。

3)、在吊装第一带、第二带时,应将炉底的有关及上部安装所需的外形尺寸(如热风口、烟气口、点火口、卸球口等),必须全部引到热风炉的外壳板上,并划到边缘板上以及基础、钢梁上,在以上的工作全部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吊装。

4)、吊装第一节和第二节筒体组对焊接完毕后,可进行角焊接。

5)、吊装采用25吨汽车吊,在钢丝绳上吊挂2只5吨的手拉葫芦用来调节筒体的水平度 6)、先将下托圈加强板按图纸分成16等分,点焊在内炉壁上,然后施焊,要求见焊接方法。 加强板焊接好后安装下托圈,下托圈不得与烟道互相干涉。

7)、在组对筒体时,为保证筒体在吊装时不变形,应根据筒体的直径大小,在每个筒体段的上、下端面100㎜处加一米字形胎具支撑架,方法见下图;

共31页 第18页

热风炉炉壳及平台钢结构制作安装施工方案

米字形支撑示意图

根据图纸的要求,拱顶壳体组对前,也应先制作弧形胎具支撑架,方法见下图,其米字形胎具支撑架做法参上,三个支架用角钢连接。

拱顶壳体胎具支撑架图

8)、 构件运输

热风炉炉壳组对后其直径达Φ8340,属超宽、超大构件,为便于运输,采用分段、分片出厂。

为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变形,制作运输胎模(如下图所示,图中黑实线为增加的I30a,细线为炉壳及米字形支撑架示意图,运输架宽为5.5米,长度为9米左右)。

共31页 第19页

热风炉炉壳及平台钢结构制作安装施工方案

运输胎模

3.3.2、炉箅子组对、安装

在热风炉下部筒体安装、组对、焊接完毕后,进行炉箅子的安装(也可在第二层安装结束后进行)。

1)、在立柱安装前应首先将立柱的安装位置线定位好,再安装炉底板上工字钢梁,然后安装安装立柱。安装立柱应校准好立柱的垂直度,再进行临时固定。其他立柱的安装与此相同。

2)、在立柱达到安装要求后,将托梁安装在立柱上面,并用螺栓连接校正好。(注:立柱和托梁可在组装平台上预先组装好,然后整体安装,具体方式可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而定)。待安装就绪后,重新进行固定,固定支撑用的角钢等的位置必须高出底板800㎜左右,以防筑炉浇灌混凝土和砌砖时影响筑炉施工。

3)、在筑炉浇灌耐热混凝土和砌砖后,进行炉箅子安装。在筑炉完成以后,先将垫圈安装在砖环上面,进行标高检测,达到要求后吊装炉箅子。吊装的顺序按一端开始,也可从中间向二侧进行,但必须保证炉箅子的间隙。

3.3.3、热风炉上部筒体的安装

炉体第三节及炉箅子安装完毕后,进行上部炉壳的安装,安装按从下到上顺序进行,参考上面所述的方法进行安装。

安装时因筒体越来越高,因需要随着筒体的高度变化搭设脚手架。

拱顶壳体组对可在平台上进行,做好拼接胎具,按设计尺寸组对,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焊接;拱顶壳体内、外侧焊完后,检查各部尺寸,在全部达到要求后,焊接吊耳和防变形加

共31页 第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