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 知识点归纳总结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高中生物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 知识点归纳总结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三、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原理 基因重组 方法 杂交 基因突变 多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 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 激光、射线或化学药品秋水仙素处理萌发花药离体培养 处理 种子或幼苗 后加倍 优点 可集中优良性状 时间短 器官大和营养物质含缩短育种年限 量高 缺点 育种年限长 盲目性及突变频率较动物中难以开展 成活率低,只适用 低 于植物 举例 高杆抗病与矮杆高产青霉菌株的育成 三倍体西瓜 抗病植株的育成 感病杂交获得矮黑农五号大豆 多倍体草莓 杆抗病品种 太空椒 中国荷斯坦牛 杂交水稻 改良动植物品种,最古老 的育种方法是选择育种,(从每一代的变异中选出最好的类型进行繁殖,培育但是选择育种周期长,可选择的范围也有限,)后来人们摸索也了杂交育种,人工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从发展历程来看,生产实践产生对科技发展的需求,科学理论上的突破必然会带来技术上的进步,推动生产水平的提高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第二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1.概念:(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工程中外源基因能够表达依据的生物学理论:

1)遗传密码的通用性 2)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3)DNA为遗传物质能够严格的自我复制 4)不同生物DNA分子结构的相似性。

3.工具: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一种酶只能识别一种待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位点:磷酸二酯键 基因的针:DNA连接酶,

基因的运载体:质粒(存在于细菌及酵母菌等生物中,是细胞染色体外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的DNA分子),噬菌体,动物 植物病毒

步骤: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形成重组DNA分子) 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与检测。

例题:下图中A-E表示几种不同育种方法

甲 A.

B.

C. AABBDD × RR ABDR AABBDDRR

普通小麦 黑麦 不育杂种 小黑麦

DDTT × ddtt F1 F2 能稳定遗传的 D. 高秆 矮秆 矮秆抗锈病的品种

抗锈病 易染锈病

① ② ③

DDTT × ddtt F1 配子 幼苗 能稳定遗传的

E. 高秆 矮秆 矮秆抗锈病的品种

抗锈病 易染锈病

F. 其它生物基因

植物细胞 新细胞 具有新性状的植物体

A:克隆 B:诱变育种 C:多倍体育种 D:杂交育种 E:单倍体育种 F:基因工程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进化学说:生物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分化出来的,它们分别适应了不同的环境,而出现不同的形态和功能分化。 实质:是种群基因库在环境的选择作用下的定向改变,反映出生物与环境在大日控尺度下的发展变化和对立统一。

说明:生物有共同的起源,表明生命同一性,变异的选择和积累则是生命多样性的根源。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历史上和一个提出较完善的进化学说)

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 (1)、生物都不是神创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传衍来的。这对当时人们普遍信奉的神创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具有进步意义。 (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拉马克几乎否认物种的真实存在,认为生物只存在连续变异的个体。 (3)、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他认为:一是“用进废退”的法则;二是“获得性遗传”的法则。但这些法则缺乏事实依据,大多来自于主观推测。 用进废退:环境引起或由于用进废退引起的变化是可以遗传的, 拉马克的错误: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只有在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时,才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优胜劣汰)

(一)、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1.过度繁殖 ---- 选择的基础

生物体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不同个体间有一定的差异。 2.生存斗争 ---- 进化的动力、外因、条件

大量的个体由于资源空间的限制而进行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大量个体死亡,只有少

数的个体生存下来。 生存斗争包括三方面:

(1)生物与无机环境的斗争 (2)种内斗争 (3)种间斗争

生存斗争对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并推动生物的进化。 3.遗传变异 ---- 进化的内因

在生物繁殖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遗传变异现象,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有的变异是 有利的,有的是不利的,其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生存下去, 反之,具有不利变异个体就容易被淘汰。 4.适者生存 ---- 选择的结果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只选择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通过多次选择,使生物的微小有利变异通过繁殖遗产给后代,得以积累和加强,使生物更好的适应环境,逐渐产生了新类型

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被淘汰的生物是对环境不适应的。 所以说变异不是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进化的方向。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历史局限性和意义: 1)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达尔文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2)他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而实际上,如果个体出现可遗传的变异,相应基因必须在群体里扩散并取代原有的基因,这样新的生物类型垢可能形成,3)达尔文强调特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的解

释特种大爆发等现象。

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不同于达尔文的说法 2)生物进化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3)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4)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肯定达尔文的说法 5)隔离是特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6)共同进化产生了生物多样性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种群。 种群特点:种群中的个体不是机械的集合在一起,而是通过种内关系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个体间可以彼此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3、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其相关计算

A1基因频率=

A1?A2?A3?......An该基因型的个体数目基因型频率=

该种群个体总数两者联系:

(1)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杂合子的频率。

2基因频率和哈代——温伯格平衡

群体中的基因频率能否保持稳定?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保持稳定?对此,英国数学家哈代和德国医生温伯格分别于1908年和1909年提出一个理论,即如果有一个群体凡符合下列条件:1)群体是极大的;2)群体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3)没有突变产生;4)没有种群间个体的迁移或基因交流;5)没有自然选择,那么这个群体中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就可一代代稳定不变,保持平衡。这个理论称哈代——温伯格平衡,也称遗传平衡定律。

哈代——温伯格平衡可用一对等位基因来说明。一个杂合的群体中,在许多基因位点上,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但只要这个群体符合上述5个条件,那么其中杂合基因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应该保持遗传平衡。设一对等位基因为A与a,亲代为AA与aa两种基因型,其基因频率分别为p与q(因为是百分率,所以p+q1)。自由交配后,按孟德尔遗传法则确定F1代具有AA、Aa、aa3种基因型。其频率如下列公式所示:

p2AA+2pqAa+q2aa=1

哈代——温伯格的发现说明了在一定条件下群体可以保持遗传平衡,但在事实上,这些条件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因为所谓极大的群体是不存在的,群体内个体之间充分的随机交配也不现实,突变总不断在产生,外来基因由于流动与迁移不断在加入,自然选择也时时在发生。因此,这一定律恰恰证明遗传平衡是相对的,而群体的基因频率一直在改变,进化是不可避免的。 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迁入与迁出,空变,自然选择,隔离 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