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民间棕榈栽培利用及文化象征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哈尼族民间棕榈栽培利用及文化象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裁下的棕树不会活, 一寨的哈尼就没有希望。一毋 从哈尼族建寨植棕的最主要的行为动机来看,主要就是求得村寨人丁兴旺,人 口增殖。表面看来,哈尼族把棕榈作为村寨和人类的“生命象征”是活物主义和万 物有灵观念作用的结果,棕榈被看作是有生命的精灵,能够影响到一个村寨的生命 活力和人口繁衍。但同时,这种“生命象征”习俗却也在暗示着一个很容易被忽略 的事实,即棕榈潜在的强大生命力。而实际上,也正是由于棕榈具有笔直挺拔的外 观和高大、根基牢固、易于成活、生命周期较长和一年四季长青等自然特性,哈尼 族才如此看重棕榈,以至于把棕榈视为“生命象征树”。所以在哈尼族民问年轻人种 植棕榈虽然成为禁忌,但相反地老年人栽种棕榈却被认为可以延年益寿。 在工业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所谓“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无论如 何也想象不出植物会和人口增殖的问题联系到一块。而在哈尼族民间,植物不仅仅 是具有绿化、美化和净化功能的风景树和园林树,最重要的还在于植物除了表层的 物化利用价值之外,还具有能够护佑村寨平安、繁盛和对民族性格、民族心理意识 等产生重要作用的文化功能和意义。 姑且不说种植棕榈是否真能使哈尼族村寨人口繁昌、模样漂亮而性格刚直。从 哈尼族在村寨周围、庭园种植棕榈这一民俗事象中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关于植 物和人类能够产生“感应”的互动观念。这种观念不仅反映在哈尼族对棕榈的认知 和体系利用之中,它其实贯穿在整个哈尼族植物知识和应用体系当中。例如每个哈 尼族村寨都必不可少的寨神树(aqma ab01)在树种方面并不一致,有的村寨可能选 择的是榕树,有的村寨选择的可能是麻粟树或柏木等,但选择寨神树时却有一个统 一的基本原则,即选择作为寨神树的树木应该具备生长力强、树高枝密、生长周期 长等自然习性,只有这样,长成的寨神树才会具有高大挺拔、漂亮威严的外观。这 个必不可缺的标准也含有祈求村寨里的小伙长得英俊高大,姑娘秀美大方的心理意 识。在哈尼族地区,如果某~村寨的姑娘小伙大多出落得标致英俊和漂亮俊俏,哈 尼族民众就会这样评论:“那是因为人家的寨神树选得好。”有的村寨甚至会因为寨 子里连续出现一些不吉利的事情而重新选定寨神树。 ①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哈尼族古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第138页。 49

把棕榈作为“生命力”象征,并不只体现于哈尼族在村寨周围种植棕榈作为“生 命象征树”这一传统习俗。在哈尼族另外的一些民俗事象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棕 榈作为“生命力”象征的痕迹。比如:有过孩子早天史的哈尼族家庭(用当地话来 说是“孩子养不大的人家”)一般都用棕皮包裹初生婴孩,并以“棕”字为孩子命名, 如棕发、棕德、棕才、棕妹等,这种命名方式含有发展、兴旺、强盛、美好、健康 长寿等意思。毫无疑问这也是希望孩子的生命力象棕榈一样兴旺强盛、孩子再不会 夭折、长得健壮结实。挺拔、漂亮、健壮既是哈尼族对民族体格的一种理想愿望, 也是棕榈在哈尼族心目中的形象反映,所以哈尼族民间ID头文学中才频繁地以棕榈 比拟人物体格和性格。在笔者初期的调查中,所了解到的关于这一习俗的解释都是 关于避邪拦鬼的,有人甚至这样解释:用棕皮包起来的孩子显得不值钱,所以鬼怪 也不会要他(她)。表面看来的确如此。与其说这是一种非理性的象征符号行为,不 如说它是一种建立在理性认知基础上的非理性“象征行为”。 哈尼族民间不仅普遍流传“砍棕榈树头等于砍人头”的信仰,存在于哈尼族民 间的一种隐秘的巫蛊活动(现象)也证实了哈尼族把棕榈的生命等同于人类自身的 生命,视棕榈为“生命象征树”的信仰。在哈尼族民间也流传着类似于其他民族“放 蛊”的一种较为隐秘的巫蛊事象。会“放蛊”的这种人被认为多为家庭遗传(也有 少数是后天由会“放蛊”的丈夫或妻子教会的),多数为女性,据传这种女人除了一 般人有的12个灵魂外,有一个特殊的灵魂,这个灵魂显形为蜈蚣、蛇、猫或其他动 物。如为“放蛊”女性,一般地,她生产时她的这个动物灵魂也会相应生产,如果 她生产时她的动物灵魂没有生产,那她就知道她产下的那个子女没有遗传她的“放 蛊”本领。据说凡是这种人行使“放蛊”活动,一般都从“会用簸箕的年龄”开始, 而且为了检验自己的本领是否到家,这种人往往会选择棕榈做试验。一旦发现某棵 棕榈树项上有糯米饭、头发丝等物品且这棵棕榈已经死亡或有死亡的迹象,那么就 说明一个遗传有“行蛊之事”的人已经成功地学会了“行蛊之事”,接下来的事就不 再是继续拿棕榈做实验,而是要去害人了。理由很简单,她通过口功和放蛊??吃死 了棕榈”,也就证明她能够去“吃”人了。 自然力和人类能够发生“感应”的观念往往被科学斥为“巫术”或“原始思维”, 甚或“迷信”,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使到了科学技术发展到了尖端、日益完善的今天,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