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7种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讲义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9年高考语文7种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讲义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尤其是并列的句子,如果一句用了某个动词,另一句同样的动词就可以省略。有时省略的谓语需要根据上下文补出,才能不影响意思的表达。

(1)承上文谓语而省略。如: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 (2)蒙下文谓语而省略。如: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3)共喻省略,即根据上下文一看便会明白省略的是什么。如: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俟)狱门外。 后公改(任)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 3.省略宾语

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是比较普遍的,所省多是代词“之”。

(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如: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如:

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之)较。 4.省略兼语

“使、命、令”这类动词的宾语常兼作后边一个主谓词组的主语,这个词就称作兼语。现代汉语的兼语一般不能省略,文言里的兼语却往往被省略,所省多是代词“之”。如: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

5.省略介词

古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还有介词“以”“自”等,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词结构,当这个介词结构作补语时,这个介词常常被省掉。

(1)省略介词“于”。如: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 (2)省略介词“以”。如: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 另外,介词“自”也可省略。如: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白帝,暮到江陵。 (四)谓语前置

古代汉语里,谓语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是,有时为了强调谓语,也可以把它放到主语之前,这就叫谓语前置,或叫主语后置。这种谓语前置的句式,通常出现在感叹句和疑问句中。如:

甚矣!汝之不惠!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五)宾语前置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宾语通常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后边。在文言文里,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1.动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所谓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如:

古之人不余欺也。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在古汉语里,使用频率高的疑问代词是“何”字,其他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如: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这种现象古汉语中并不多见。如: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有哉! 句读不知,惑不解。 去我三十里,唯命听。

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和强调宾语,往往用“唯(惟)??是??”和“唯(惟)??之??”等格式,可将副词“唯(惟)”译成“只”“只是”或“专”“一定”等,而助词“之”“是”是提宾的标志,不译。如成语“唯利是图”“唯命是从”“唯你是问”“唯才是举”等等,就是这种格式。

2.介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词宾语。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文言文中在以下情况时放在介词之前:

(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如: 王问:“何以知之?” 微斯人,吾谁与归?

(2)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最常见的情况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如:

余是以记之。 一言以蔽之(成语)

(3)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如: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六)定语后置

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定语一般要放在中心词之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了此种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之后,我们称它“定语后置”。

常见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格式:

1.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这种格式中的“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