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5月考前最后一卷地理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解析】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5月考前最后一卷地理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滑坡则应在康定—雅江段多修隧道,A错;雾容易堆积在山腰、山谷地带,山顶处大雾较山腰、山谷处少,B错;山顶处阻力小,风力较大,但山顶处多受上升、下沉气流控制,而山腰处受山谷风影响及特殊的地形影响(狭管地形),风力也较大,因此山地和山腰处都可能受大风影响,这不是在山顶修隧道的主要原因,C错。

下图为我国青海湖湖盆地形、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 关于图中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是 A. 甲岩层形成于断层发生后 C. 海心山是火山活动形成的

B. 乙处受挤压形成背斜 D. 湖盆因断裂陷落形成

8. 青海湖特产湟鱼生长极慢,有“十年长一斤”之说,是因为该湖泊 A. 物种丰富饵料多 C. 水温低冰期长 【答案】7. D 8. C

考查地质作用的判读和鱼类生长的影响因素。 【7题详解】

读图,断层线穿过了甲岩层,即甲岩层受到了断层作用,说明甲岩层形成于断层活动前,A错;观察乙处砾岩的形态,湖水两侧的砾岩层倾斜且中部凹陷(岩层向下弯曲),应为向斜,B错;海心山处岩石为花岗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形成的,而不是火山喷发形成的,C错;湖盆位于断层向下运动的一侧,是由断裂陷落形成的低洼地,D对。 【8题详解】

由图示海拔可知,青海湖海拔在3000米以上,地势高,湖水温度低,湖水结冰期长,导致鱼类生长缓慢,C对;若物种丰富饵料多,则鱼类生长速度快,且青海湖水温低,饵料较少,A错;天敌少应有利于鱼类快速生长,B错;青海湖因径流汇入携带了大量盐分进入,为咸水湖,

- 5 -

B. 流域封闭少天敌 D. 径流汇入盐度低

湖水盐度高,D错。

2018年7月1日,参加“金球杯”单人环球帆船赛的帆船从法国某海港出发,一个月后穿过赤道,经过230天完成环球航行。下图为“金球杯”单人环球帆船赛航行路线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 帆船环球航行经过下列海域时 A. ①处盛行西北风 C. ③处受高气压带控制

B. ②处空气对流旺盛 D. ④处海面风浪较小

10. 帆船到达⑤海域时,当地表层海水等温线与下列示意图相符的是

A. B.

C. D.

【答案】9. B 10. B 【分析】

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洋流的分布。 【9题详解】

①处位于回归线附近,纬度低不会受西风带控制,且北半球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A错;②处位于赤道附近,全年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空气对流旺盛,多对流雨,B对;③处位于20°S

- 6 -

附近,帆船行驶到该地约为8-9月,该地主要受东南信风影响,C错;④处位于40°S附近的海域,受西风带影响,西风风力大,风浪大,D错。 【10题详解】

读图,⑤海域位于南美洲大陆东岸,为暖流(巴西暖流),南半球北部纬度低、气温高,则水温分布应为北部高、南部低,ACD三个选项中水温分布均为北部低、南部高,因此A、C、D都错;等温线弯曲的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南半球的暖流是由北向南流,B图中水温北部高、南部低且等温线向南弯曲,与题意相符,故选B。

【点睛】学生应理解和识记世界洋流分布的基本规律,包括洋流性质、运动方向(顺时针、逆时针)等,并能灵活运用洋流分布规律解答问题。读图,本题中⑤海域位于南半球低纬(南回归线附近),且位于大陆的东岸即大洋的西岸,由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可知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呈顺时针分布、大洋东部为寒流、西部为暖流,判断出该地洋流性质为暖流。

下图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 7 -

11. 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 A. 终年炎热

B. 冬暖夏凉

C. 终年寒冷

D. 冬冷夏热

12. 赞比西河在维多利亚瀑布以上的河段为河流上游,该河段 A. 干流流速缓慢 C. 支流短小急促 【答案】11. A 12. A

本题主要考查,非洲的气候和地形。通过经纬度位置和主要的地形区,能够判断这一地区的地理位置,从而判断这一地区的地形、气候等地理特征。 【11题详解】

从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以看出,该河流位于低纬度地区,所以该河流的气候特点终年炎热,A正确。该地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炎热干燥,BCD错。 【12题详解】

赞比西河上游地区为高原地区,地势平坦,所以干流流速缓慢,A正确,BC错;河流主要以雨水补给为主,D错。

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照年龄大小顺序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年龄。下图为世界部分国家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B. 峡谷险滩广布 D. 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

13. 各国人口年龄中位数 A. 与经济发达程度呈正相关 C. 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老龄化程度

B. 随时间推移呈不断上升趋势 D. 2050年中国与印度的差异最大

14. 应对我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的合理措施有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