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848植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中科院848植物生理学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氮肥:增加氮素供应使根/冠比变小,减少氮素供应使根/冠比变大。其原因是根系吸收的氮素首先满足自己的需要, ○

多余部分才向上运输。

3磷肥:增施磷肥使根/冠比变大,减少磷肥使根/冠比变小。其原因是磷在碳水化合物的运输中起着重要作用,促进叶 ○

内光合产物向根系运输,有利于根系生长,使根冠比增大。

4光照: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提高使光合产物增多,对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都有利。但在强光下大气相对湿 ○

度下降,植物地上部分蒸腾作用增加,往往使水分亏缺,加之强光下对生长素的破坏,地上部分的生长收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使根冠比增大。光照不足时,光合产物减少,地上部分合成的光合产物先满足自己的需要,输送给根系的光合产物很少,对根系生长的影响比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大,使根冠比降低。

5修剪:合理的修剪或整枝有减缓根系生长而促进地上部分生长的作用,使根冠比下降。 ○

6、光态建成:指依赖光调节和控制的植物生长、分化和发育过程

7、光敏素(PHY)光学和生物化学性质:光敏素是一种能够接受光周期信号可溶于水的色素蛋白,它由生色基团(色素)和脱辅机蛋白质(Ap)共价结合而成。生色团是由四个开链的吡咯环连接成的直链结构,具有独特的吸光特性。光敏素中的蛋白质,带有带有许多极性基,并且带有电荷。光敏素在植物体内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红光吸收型(Pr),最大吸收波长在660nm;一种是远红光吸收型(Pfr),最大吸收波长在730nm。两种形式的光敏素吸收相应波长的光后可相互转化。

1种皮障碍○2胚未完全发育○3种子未完成后熟○4种子内含有抑制萌发的物质 8、种子休眠的原因:○

9、向性运动:是指植物器官对环境因素单方向刺激引起的定向运动。

10、感性运动:是指无一定方向的外界因素均匀作用于植物或某些器官所引起的运动。

第十章 植物的生殖与成花

1成花诱导,指经某种信号诱导后,特异基因启动,使植物改变发育过程,进入成花决定态,即进1、植物开花的过程:○

2成花启动,指分生组织在形成花原基之前发生的一系列反应,以及分生组织行营养生长的顶端分生组织转向生殖生长○

3花发育,指花器官的形成过程 分化成可辨认的花原基○

2、花器官发育基因控制的ABC模型:典型的花器官从内到 外分为花萼、花瓣、雄蕊和心皮4轮结构,控制其发育的同源异型基因划分为ABC3大组。花的4轮结构花萼、花瓣、雄蕊和心皮分别由A、AB、BC、C组基因决定,而A组与C组基因在功能上颉颃。因此若A组基因发生突变而

A B C 花萼 花瓣 雄蕊 心皮 丧失功能,C组基因的功能即扩大到整个花的分生组织;相反,若C组基因发生突变而丧失功能,A组基因的功能即扩大到整个花的分生组织。即A组基因功能丧失会使萼片变为心皮,花瓣变成雄蕊;B组基因功能丧失会使花瓣变为萼片,雄蕊变为心皮;C组基因功能丧失会使雄蕊变为花瓣,心皮变为萼片。

3、春化作用:低温诱导植物开花的过程。在春化过程中,植物感受低温的部位是分生组织和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

1长日植物(LDP)○2短日植物(SDP)○3日中性植物(DNP) 4、植物对光周期反应的类型:○

5、临界日长:某些植物的开花不能能超过一定的日照长度,只有短于这个日照长度的光周期下,才能开花,这个日照长度称为临界日长。

6、暗期:光周期中的黑暗时段

第十一章 植物的成熟与衰老

1、种子成熟过程中贮藏物质的变化:

1糖类的变化:在成熟过程中淀粉种子伴随着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逐渐降低,而不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则不断增加 ○

2脂肪的变化:在种子成熟过程中,初期先合成饱和脂肪酸,以后在去饱和酶的作用下饱和脂肪酸转化为不饱和脂肪酸 ○

3蛋白质的变化:叶片或其他器官中的氮素以氨基酸或氨酰的形式运至荚果,在荚皮中氨基酸或酰胺合成蛋白质,暂时 ○

贮藏;然后,暂存的蛋白质分解,以氨酰态运至种子,转变为氨基酸,再合成蛋白质,用于贮藏

4非丁的变化:种子成熟过程中,由茎叶运来的有机物,大多数是与磷酸结合的,如磷酸蔗糖。磷酸蔗糖在种子中转变 ○

为淀粉时要脱下磷酸,可是游离的磷酸却不利于淀粉的合成。因此要使游离出来的无机磷酸转化为结合态的磷。其主要途径是通过磷酸与肌醇及钙、镁结合为肌醇磷酸钙镁----非丁或称植酸钙镁,而实现的。

2、呼吸跃变:果实在成熟前呼吸突然增高的现象。标志着果实生长发育阶段的结束与衰老阶段的开始。 3、跃变果与非跃变果的区别:

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对乙烯的反应上。乙烯对跃变果的刺激作用,只有在跃变前期才能发生,它可引起呼吸出现跃变与乙烯的自我催化作用,但不改变跃变高峰的高度,它所引起的反应是不可逆的,一旦反应发生后,即可自动进行下去,即使将乙烯除去,反应仍可进行,而且反应的程度与所使用乙烯的浓度无关。非跃变型果实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对乙烯发生反应,乙烯引起的呼吸反应大小,与所用乙烯浓度的高低成比例,但乙烯处理不能触发果实内源乙烯的产生,一旦出去外源乙烯,其影响也就消失。

4、植物衰老的类型:1整体衰老2地上部分衰老3落叶衰老4渐进衰老。

5、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指胚胎发育、细胞分化及许多病理过程中,细胞遵循其自身的程序,主动结束其生命的生理性死亡过程,也称细胞凋亡。它以DNA降解为特征,通过主动的生化过程使某些细胞衰老。

6、影响器官脱落的激素:

1生长激素(IAA) ○:IAA对器官脱落的效应与IAA的浓度、处理部位有关。较高浓度IAA抑制器官脱落,而较低浓度IAA

则促进器官脱落。用四季豆切取具叶柄的茎段试验发现,如果处理离层远茎端(距茎远的一端)可降低脱落率;若IAA处理离层近茎端(距茎近的一端)可提高脱落率

2乙烯(ETH) ○:ETH不仅能诱发果胶酶、纤维素酶的合成,而且能提高这两种酶的活性,从而促进离层细胞壁的溶解,

引起器官的脱落。

第十二章 植物抗性的生理基础

1、 御逆性:亦称避逆性,是指植物通过各种途径摒拒逆境对植物产生的直接效应,维持植物在逆境条件下正常生理活动

的能力。其本质是植物不与逆境达到热力学平衡。

2、 耐逆性:是指植物虽然受逆境的直接效应,但可通过代谢反应阻止、降低或修复逆境造成的伤害的能力。具有耐逆性

的植物,在逆境条件下不能避免与逆境达到热力学平衡,但可避免或减轻达到平衡后产生的伤害。

3、 渗透调节的作用及特点:植物渗透调节作用的存在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细胞的膨压和一定的含水量,这对蒸

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生长、细胞膜运输、酶活性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渗透调节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渗透调节作用的暂时性、调节幅度的有限性,此外,植物渗透调节能力的表达还需要逐步的诱导,将植物突然置于高强度的渗透胁迫下(渗透休克)植物表现不出来渗透条件能力。 4、 渗透调节物质:

1脯氨酸:是水溶性最大的氨基酸,具有较强的与水结合的能力。正常生长条件下,植物体内的脯氨酸含量较低,在○

植物受到干旱、盐低温胁迫时,其含量明显增加。

2甜菜碱:是植物的一种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在干旱、高盐、低温胁迫下,许多植物细胞中积累甜菜碱类物质,以○

维持细胞的正常膨压。

3多元醇:在植物中普遍存在,具有多个羟基,亲水力强,在细胞中积累,能有效维持细胞的膨压。 ○

5、 活性氧(ROS):是指化学性质活泼、氧化能力极强的含氧自由基及衍生的含氧物质的总称。

6、 活性氧的伤害:活性氧引发细胞膜中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膜脂过氧化作用,这个反应是一个链式循环反应,将导致膜脂

的分解,破坏膜的结构,同时产生丙二醛(MDA)等产物。MDA可以与蛋白质进行反应,使蛋白发生内部交联反应或蛋白质之间发生交联,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失活。活性氧还对蛋白质和核酸产生破坏作用。

第十三章 植物的理化逆境生理

1、 干旱胁迫的类型:

1土壤干旱:○是指土壤中可利用的水分不足或缺乏,植物根系吸收的水分满足不了叶片的蒸腾失水,植物组织处于缺

水状态,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使植物生长停止或引起植株干枯死亡。

2大气干旱:是指空气过度干燥,相对湿度过低,常伴随高温和干风,使蒸腾加快,破坏植物体内水分平衡,从而使○

植物受到危害。

3生理干旱:是由于不利的环境条件抑制根系的正常吸水,从而使植物发生水分亏缺的现象。 ○

2、 膜脂相变: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膜处于液晶态(相),随着温度的降低,由液晶相向固相转变,这种变化称为膜脂相

变。

3、 过冷作用:当温度缓慢降低时,组织的温度可降至冰点以下而不结冰,这种现象称为过冷作用。

4、 抗冻锻炼:当冬季严寒来临之前,随气温的降低,植物体内会发生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变化,从而提高了植物的抗

1呼吸作用减弱○2植株含水量下降○3病能力,这种逐步形成抗冻能力的过程称为抗冻锻炼,其主要生理生化变化有:○4积累保护性物质○5内源激素的变化 光合产物积累○

1拒盐○2泌盐○3稀盐○4隔离盐 5、 植物避盐的生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