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导学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导学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答案:⑴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⑵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⑶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⑷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⑸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完全肯定的!⑹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⑺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

六、文言知识归纳 1、一词多义

⑴固①固不知子矣( ) ②子固非鱼也( ) ⑵之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②我知之濠上也( ③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介入主谓)

答案:⑴副词,固然/副词,本来⑵助词 的/代词,代鱼之乐/介入主谓2、古今异义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安,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答案:怎么/安全 3、特殊句式

⑴是鱼之乐也。(判断句) 译:这是鱼的快乐。 ⑵子固非鱼也。(判断句) 译:你本来不是鱼。 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倒装句(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译: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上游玩。 七、探究课文

1、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庄子与惠子关于人是否“知鱼之乐”的论辩。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3、庄子为什么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

【答案】庄子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采用反问的方式回答,以“非我”者“不知我”,推论“不知我”者不知“我知鱼”,足见庄子的机智。

4、庄子是如何摆脱惠子的追问的?

【答案】庄子返回争论的起点,回转话题,偷换概念,把惠子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机智而巧妙地化解了惠子的发难。庄子的机智灵活跃然纸上。

5、从文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思想和性格差异是什么?

【答案】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愉悦,让人 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6、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探究①:从故事本身看,庄子占据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在哪里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探究②: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说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7、归纳本文写作特色 (1)精彩的论辩艺术。

通篇采用对话形式,两人一句接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这场辩论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

(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与幽默。

围绕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小辩论,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论辩过程辩论过程笔调轻松、闲适,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的诗意。

8、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的论辩,表现了庄子的机智与巧妙的论辩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八、拓展延伸

1、《庄子》一书中有许多内容已衍化为寓言和成语,你能写出几个吗?

鹏程万里 扶摇直上 望洋兴叹 朝三暮四 东施效颦 涸辙之鲋 邯郸学步 2、阅读以下短文,看看庄子和惠子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样?

庄子送葬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注释:①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国都。“郢人”指楚国都城里的某人。 垩:石灰 慢:通“墁”,涂抹。②匠石:工匠名。 斲:削,清除。 ③运:挥动。斤:斧头④听:任凭。 ⑤宋元君:宋国国君。 ⑥质:对手。 ⑦夫子:指惠子。

译文:庄子给亲朋送葬,经过惠施的坟墓,回头对随从的人说:“郢人在他的鼻尖上涂象苍绳翅膀那样大小的白土子,让匠石把白点砍掉。匠石运斧如成风,声声作响地砍它,砍尽了白土子而没伤鼻子,郢人站立面不改色。宋元君听到此事,召匠石说:‘试试为我砍一次看看。’匠石说:‘我以前砍过,但是,我砍的对象已经死很久了。’自从先生死了后,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辩论的对象了!”

小结: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九、课堂检测 ㈠基础题

1.填空:庄子著名_________,庄周,是_______时期人,是诸子百家中______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本文节选自外篇中的《______》。

答案:哲学家|战国|道 秋水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循( )其本 汝( ) háo( ) 梁 tiáo ( ) 鱼 ..答案:xún rǔ 濠 鲦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C.子/固非/鱼也 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答案:C(子/固/非鱼也)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固①子固非鱼也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安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②安能辨我是雄雌 ..C.本①请循其本 ②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D.之①子之不知鱼之乐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

答案:B(A.①本来)②巩固B.①怎么②怎么C.①本原②原来D.①介入主谓②补足音节) 5按课文填空

⑴庄子提出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惠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驳斥庄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⑵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⑶庄子曰:“请循其本。”

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7.就《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看,惠子觉得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答案:赞同。人之所以不一样正是因为内心的私密性.不同的经历和天生的性格造就出来的人格是互不相同的.即使是所谓的心理治疗也不过是推断病人有可能的心理状态

㈡课内外语段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8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