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霜王朝钱币鉴赏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贵霜王朝钱币鉴赏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贵霜钱币是中亚地区贵霜王朝统治时期所铸造发行的一种打制货币,质地以金、铜为主,银币极少见。其文字与图案设计并重,造型千姿百态,自成体系。贵霜钱币早在汉、唐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一种钱币。

随着近代考古工作的迅速发展,有关贵霜王朝的钱币不断出土发现,主要集中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地。贵霜钱币曾在中国新疆和田及楼兰遗址等地出土发现约30余枚,但大多数流落海外。2001年阿富汗战争以后,相继出现大批量贵霜王朝在内的西亚古国铸行的钱币,这些钱币大多出土于阿富汗北部地区,经巴基斯坦钱商携来中国新疆南部喀什地区钱币市场出售,笔者有幸选购百余枚贵霜钱币。这给研究贵霜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贵霜帝国概况

贵霜帝国始于1世纪上半叶,终于公元3世纪,是曾存在于中亚的古代强国。贵霜原本是中国古代游牧部落的一支,初居在西北甘肃祁连山、敦煌至新疆塔里木盆地一线地区叫做大月氏的古代原始游牧民族。公元前176年左右被匈奴击败后,其大部分西迁至中亚阿姆河流域。公元前130至前125年,征服了巴克特里亚(大夏),统治整个阿姆河、锡尔河流域。直至公元1世纪初,贵霜翕侯丘就却攻灭其他四部,自立为王,创立贵霜王朝,建都于喀布尔。贵霜帝国在迦腻色伽一世和其继承者统治之下达到鼎盛时期,疆域西起成海,东至葱岭,

南连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广大地区,形成连亘中亚和北印度的庞大帝国。定都富楼沙(今巴基斯坦白沙瓦),曾拥有人口百万,士兵20多万,被认为是与当时罗马帝国、帕提亚(安息)帝国和中华帝国(东汉)并列的欧亚四大强国之一。

贵霜时期的经济文化。从帝国境内通行的语言、文字多元化来看,贵霜没有自己的文字,最初借用怯卢文为官方文字,后改用婆罗米文,逐步推广“真正吐火罗语”,希腊文干公元2世纪逐步废弃。经贸上,帝国处在陆上丝绸之路的要冲位置,充当了中国丝绸、漆器,东南亚香料、金银奇货,罗马的玻璃制品、麻织品等各种贸易物资的中转站;贵霜则输出胡椒、棉织品、宝石等,这条商路所获厚利为贵霜迅速崛起提供了经济保障。其铸造大量的钱币反映了当时商业贸易和货币经济的发展。在宗教信仰上,贵霜帝国尊奉佛教,并对佛教的发展很有贡献,丘就却、迦腻色伽都是佛教的支持和保护者,为佛教东传创造有利条件,最早传播到新疆于阗及疏勒,至东汉年间方传人我国中原地区。贵霜还允许印度教、袄教和希腊的宗教在社会流行,从其铸造的钱币上图文看,不仅有法轮、佛陀,还有袄教的祭坛、耆那教的公牛、婆罗门教的湿婆和希腊的宙斯神像,这些充分体现出贵霜宽容的宗教政策。

贵霜帝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迦腻色伽一世统治时期使帝国达到鼎盛时代。但他死后,贵霜帝国开始走向衰落,至波苏提婆一世时已一蹶不振。公元3世纪上叶,随着萨珊王朝崛起,贵霜帝国领地日渐缩小,仅保有巴克特里亚、喀布尔河流域、犍陀罗和

旁遮普。最后,随着印度笈多王朝兴起而消亡。

库久拉·迦德菲塞斯,即丘就却(公元30~80年)铸造的钱币

丘就却是公认的贵霜王朝开国之君,但史实不清。据说丘就却在进攻高附(今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地区时,得到印度希腊王赫尔马乌斯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在贵霜早期的钱币上不称“王”,仅以“翕侯”“君长”之称。夺得喀布尔河流域,建立了大贵霜帝国后,丘就却才在钱币上采用“诸王之王”的文字。

图1、图2,红铜币,重5.1克、直径19毫米。正面为印度希腊末代国王皇冠束带右脸头像,希腊铭文“伟大的国王赫尔马乌斯”。背面为大力士神右手持棍棒,左手持狮皮的站立像。铭刻怯卢文“丘就却虔诚的贵霜翕侯”。此品属早期铸币,为数不多。

无名王(公元80~110年)铸造的钱币

据中亚钱币学家波比拉奇(Osmund Bopearchchi)研究认为:威玛·塔克图就是丘就却的儿子及正统的王位继承人,但不久即为同族的将军索特·美加斯篡位。而这位将军统一了北部巴基斯坦和喀布尔地区,并巩固了贵霜王朝之疆域。在他摄政期间有权发行货币,而无权在钱币上署名,所以这一时期钱币上隐其名自称“大救世主”,故称“无名王”币。币形明显采用希腊式,币面出现徽记。从此开始贵

霜诸王均采用各自形状的国王徽记。

图3银币,重4.2克,直径23毫米。正面为持鞭面右的武士骑马像。背为左向站立的女神像,一手持神盾,一手举雷电。正背面的希腊文和怯卢文含意为“王中之王,伟大的救世主”,这可能是索特·美加斯占领印塞后,暂时沿用的印塞钱币形制,因而没有徽记。 图4~7红铜币,重7.7~8.9克,直径18~21毫米。正面为头戴皇冠面右侧半胸式王像,皇冠系有两条飘带,身后有徽记。背面为持鞭的武士骑马像,武士头帽后有两条飘逸的长带,右手持物指向前方,马的前方有徽记。周边希腊文“王中之王大救世主”。此类币属大量发行的通用铜币,造币厂曾有4个地方大量铸造发行,图案基本相同,但国王头像芒线数目不等。

威玛·伽德菲塞斯,即阎膏珍(公元105~127年)铸造的钱币

在中国史书中他的名字为阎膏珍,是贵霜第三代国王,在继承其父成玛·塔克图扩张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入侵印度旁遮普地区,在他统治之下帝国经济空前繁荣。他首次发行了大量的金币和铜币,图案设计栩栩如生,制作工艺尤为精美。

图8、图9金币,重3.2克,直径19毫米左右。正面为头戴皇冠面向左侧的半身王像,身下是浮云或山脉,脑后飘带旁有徽记,周圈希腊文“威玛·伽德菲塞斯国王”。背面是裸体站立的湿婆,手持三叉戟和狮皮像,左方为国王徽记,右方为佛教“三宝”(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