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54252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5425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

前言 走进《职业道德与法律》

总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明白为什么学习本门课程,初步了解教材内容及逻辑线索,掌握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对自己人生的珍惜,引导学生自觉追求真善美。

3、帮助学生了解本门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即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二、教学时数:2课时 三、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1、然学生有兴趣、有动力、有决心学好本门课程;

2、新课程改革理念

四、学情分析

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但学生对道德和法律这两个名词应该有一定的认知,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后,能够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法律意识、法律观念和法律素质。 五、教学方法

采用情景教学法、案例研究法,小组合作法等。 六、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由王顺友的马班邮路的故事导入本门课教学内容(人生之路要靠自己走) 【教学过程】 板书 (一)、怎样看待这门课程即学习这门课程的必要性 1、为什么要学习本门课

为了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陶冶道德情操、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为了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 2、本门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3、主要内容结构 (1)、道德的主要内容 (2)、法律的主要内容 (二)、如何学习这门课程

1、学好这门课程,需要懂得它的意义; 2、学好这门课程,需要联系自己的实际; 3、学好这门课程,需要加强实践环节;

4、学好这门课程,需要我们积极参与评价; 5、学好这门课程,需要探索适合自己的方法。 七、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筛选案例时尽量用学生身边和周围所发生的人和事来进行设计,但必须要以课本要掌握的理论知识为依据,不能离题万丈,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2.在课堂教学中,设法用生动深刻的案例使学生入情以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尽管使学生入情的方式因人而异,因内容的不同而不同,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教师要动情。教师强烈的感情,会使学生受到感染,开启学生感情的门扉。

第一课2 增添我们的魅力

一、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明确个人礼仪的重要性,理解个人礼仪的作用和蕴含的道德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珍惜人格,尊重自己,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以遵守个人礼仪为荣。 运用:养成遵守个人礼仪的习惯,自觉遵守并践行个人礼仪规范,保持良好的自我形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 难点: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方法:案例探究法、小组合作法、情景教学法等。 五、教学资源

人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P5~10;PPT课件。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案例资料,准备表演所需道具;为小组合作教学的开展将学生分成四大组。

学生:预习课文并查阅与个人礼仪有关的资料;思考能够展示中学生风采的个人礼仪规范,做好表演的准备。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单元导语,设问导入本课要学的知识。 2.教师活动

(1)探究活动一:小童成为国航的实习生。提出问题:小童凭什么成为国航贵宾休息室一名实习生? 导入本节课内容:怎样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从哪些方面塑造? (2)用PPT出示单元和第一课知识结构图。 (二)研习新课

第一目:个人礼仪是我的一张名片。 1.教学内容

(1)个人礼仪的内涵、地位和作用。 (2)讲究个人礼仪的意义。 2.教师活动

(1)探究活动二:三种形象、三种结果。用PPT逐一出示问题:三个镜头展示三种什么形象?显示三种什么结果?直接原因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2)讨论和归纳相结合,导出个人礼仪的内涵,点明个人礼仪展示的是个人的形象和魅力,因而它是我们的一张名片(PPT出示:个人礼仪是我的一张名片),强调我们要讲究个人礼 第二目:展示一丝不苟的仪容仪表。 1.教学内容

(1)仪容仪表的内涵。 (2)个人仪容仪表修饰的要求。 (3)讲究仪容仪表的意义。 2.教师活动

(1)探究活动三:谢娜被实习单位优先录用。用PPT逐一出示问题:谢娜凭什么被实习单位优先录用?给我们什么启示?

归纳:成功是从一丝不苟的仪容仪表开始(PPT出示:展示一丝不苟的仪容仪表),根据自身容貌等进行外表修饰时要做到自然美、修饰美和内在美的统一。 (2)探究活动四:观察与讨论。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热烈探讨。 围绕仪容、仪表具体要求(PPT出示),点评学生列出的优点和不足,归纳仪容仪表的基本要求。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比观察两张合唱照片,说说哪一合唱队更易成功?成功原因是什么?有何启示?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列举校园中某些仪容仪表的(反面)现象,引发学生讨论。

对学生的讨论作适当点评、引导,根据学生对象,补充列举仪容仪表失误的例子,同时注意细节。

第三目:展示风度翩翩的形体姿态。 1.教学内容

(1)形体姿态的内涵和特点。 (2)形体姿态包含的内容及要求。 (3)面部表情的主要构成因素与要求。 2.教师活动

(1)探究活动五:欣赏名言、表演与评价。

引导学生欣赏教材第7页活动框中的三句名言,通过问题讨论使学生明确“行为心表”,重视个人整体素质的提升,用PPT出示要点:“行为心表”,展示风度翩翩的形体姿态。 (2)探究活动六:请每组学生代表表演动作(站、坐、行、手、面部微笑表情),用PPT出示规范动作图片,引导学生对照教材要求,进行评价。

对学生表演进行赏析性点评,结合学生讨论结果,归纳形体姿态要求。。

请学生列举损坏形象的常见错误并作简要评价,适当点评后用PPT出示60周年阅兵及“世界上最真最美最感人的队礼”图片,接着讲述“队礼”故事,引导学生对比思考,进一步理解查斯特菲尔德名言“当出现在公共场合时,表情与动作便是最佳的语言”的深刻含意,懂得形体姿态礼仪的重要性,加强形体姿态养成训练。 第四目:展示吐露心声的文明语言。 1.教学内容

(1)语言的功效。

(2)注重语言修养的意义。

(3)养成文明礼貌语言习惯的途径与方法。 2.教师活动

(1)探究活动七:职校生“体贴的语言提示”。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页活动框中的文字材料,感受并体会其情景。 PPT出示要点:“言为心声,语为人镜”,展示吐露心声的文明语言。

(2)引导学生指出教材第9页三个镜头中的不文明语言和动作,并组织学生以文明语言、得体动作演示(PPT出示)。观察哪一组反应最快,请该小组回答并表演。之后请学生列举常用礼貌用语,教师补充介绍。

(3)请学生谈谈语言粗俗的危害,并探讨如何养成文明礼貌的语言习惯。在讨论基础上,导出养成文明礼貌的语言习惯的四个方面,用PPT出示——强化文明意识,训练语态形象,塑造文明话语形象,关注声音形象。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 (五)课后作业

第一课第二框 让别人悦纳我们

一、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交往礼仪的作用和蕴含的道德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尊重他人,平等待人;体会交往礼仪的亲和作用,善于与他人友好交往、相处;增强主体意识和交往规则意识。

运用:养成遵守交往礼仪的习惯,自觉遵从并践行交往礼仪规范,让别人悦纳我们。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 难点:交往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 五、教学资源

人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P10~16;;PPT课件,人教网本课程的有关资料、图片。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案例、图片等资料;课前印发材料“交谈礼仪七字口诀”、“接打电话的注意事项”、“做客进餐举止”。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与交往礼仪有关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