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2019-2020学年中考一诊生物试题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黑龙江省绥化市2019-2020学年中考一诊生物试题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解析】 【分析】

单子叶植物种子营养储存在胚乳中,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 【详解】

种子从萌发开始到形成幼苗阶段,种子内有机物的量一定先减少,A错误;

植株生长过程中,吸收的水分除少部分用于光合作用外,大约有99%的水分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B错误;

花生属于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因此,我们吃的花生油主要是来自花生的子叶,C正确;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分生区的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的不断长长的缘故,D错误。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 20.有关下列几种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B和C都是恒温动物

B.B在生殖和发育方面的特点是胎生、哺乳 C.A和B、C、D的主要区别是体内没有脊柱 D.C体内有许多气囊,气囊和肺部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答案】D

【解析】C家鸽的身体被覆羽毛,B家兔的身体被毛,有利于体温恒定,属于恒温动物,A正确;B家兔在生殖和发育方面的特点是胎生、哺乳,B正确;A蜜蜂的体内无脊柱,B家兔、C鸟类、D青蛙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A和B、C、D的主要区别是体内没有脊柱,C正确;C家鸽体内有许多气囊,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D错误。

21.图是玉米种子结构模式图和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相关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一的胚包括②③④⑤,是玉米幼小的生命体

B.图一上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①,人体消化的主要器官是图二中的⑤ C.图一玉米被食用后形成的食物残渣从图二肛门中排出的过程是排泄 D.图一萌发时最先萌发的结构是⑤,它突破种皮和果皮,形成根 【答案】C

【解析】 【分析】

玉米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乳和胚,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胚是新生植物的幼体。胚乳中储存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当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水,子叶或胚乳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排遗是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 【详解】

图一的胚包括②子叶、③胚芽、④胚轴、⑤胚根,是玉米幼小的生命体,故A正确;图一上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①胚乳,胚乳中储存营养物质,所以其消化的主要器官是图二中的⑤小肠,小肠细长,有环形皱襞,小肠绒毛,增加了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内肠液分泌有肠液,肠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所以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故B正确;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排遗是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玉米种子成分主要是淀粉,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在口腔内唾液的作用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在小肠内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故C错误;当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水,子叶或胚乳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所以萌发时最先萌发的结构是⑤胚根,它突破种皮和果皮,形成根,故D正确。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玉米种子的结构和功能,种子萌发的过程,食物的消化过程,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排泄和排遗的区别。

22.以下哪种情形是生物改变环境的实例( ) A.睡莲的根和茎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 C.野鸭的趾间长有皮肤构成的蹼 【答案】D 【解析】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在沙漠上植树必须种植耐旱树种沙棘才能容易成活,若种植需水较多的水莲在很难成活.

A、睡莲的根和茎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是睡莲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故不符合题意. B、仙人掌的叶演变成了刺,茎肥厚多汁,是仙人掌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故不符合题意. C、野鸭的趾间长有皮肤构成的蹼,是野鸭对水中生活的一种适应,故不符合题意.

D、刺槐的光合作用使大气的氧含量提高.表明植物的光合作用作用增加了大气中的氧气,体现了生物(植物)对环境的影响.故符合题意.

B.仙人掌的叶演变成了刺,茎肥厚多汁 D.刺槐的光合作用使大气的氧含量提高

故选D.

23.某同学将显微镜的使用环节与目的相匹配,得到下列四组结果,其中错误的一组是( ) 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的物镜 B.用较大的光圈﹣﹣看到更大的视野 C.移动玻片标本﹣﹣找到要观察的物像 D.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③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

A、物镜固定在转换器上,因此转动转换器一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 B、光圈控制通过光线的多少,因此调节光圈可以调节控制光线进入镜筒; C、移动玻片标本﹣﹣找到要观察的物像;

D、调节细准焦螺旋能使焦距更精确,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24.下列有关神经系统概念之间关系的示意图,最合理的是 (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其中,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 【详解】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在灰质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体的某一项相应的生理活动,这些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就叫做神经中枢;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故选B。 【点睛】

理解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 25.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 A.食道 B.肺 C.大肠 D.口腔 【答案】B

【解析】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其中肺的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吸气时,呼吸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呼吸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因此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食道、大肠、口腔属于消化系统。故选B。 26.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示意简图,以下食物链表达正确的是

A.植物→虫子→吃虫鸟→微生物 B.虫子→吃虫鸟→微生物 C.阳光→植物→虫子→吃虫鸟 D.植物→虫子→吃虫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微生物属于分解者而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A不正确;虫子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B不正确;阳光是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C不正确;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D正确。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7.科学家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揭示出生命的奥秘。在下列科学研究过程中,主要研究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 C.孟德尔发现遗传的基本规律

B.巴甫洛夫研究条件反射的建立 D.斯帕兰札尼研究胃的消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