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四章成本论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西方经济学第四章成本论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0、【解析】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LAC与LMC相交,代表最优规模的SAC曲线过LAC曲线与LMC曲线的交点,同时代表最优规模的SMC曲线过LAC曲线与LMC曲线的交点。

31、【解析】从原点出发的射线与LTC曲线的切点,LAC=LMC,因此是长期平均成本LAC最低点的产量。

32、【解析】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下降阶段,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左边;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升阶段,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右边。

33、【解析】规模经济有厂商成本增加的倍数小于产量增加的倍数,因此,长期平均成本下降;规模不经济有厂商成本增加的倍数大于产量增加的倍数,因此,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下降是由于规模经济。

34、【解析】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先降后升的U形,是由长期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决定的。

【归纳总结】企业长期生产技术表现出规模报酬先递增后递减的变化规律,也是造成长期平均成本曲线表现出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的一种原因。

35、【解析】如果企业经历规模报酬不变阶段,即要素增加n倍(在要素价格不变条件下,总成本也增加n倍),产量也增加n倍,则长期平均成本不变,即呈水平状。

36、【解析】规模经济表明:平均成本递减。根据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关系,平均成本递减,那么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

四、简述题 1、【解析】(1)经济学中的成本与会计中的成本概念是有区别的。会计中的成本是企业对所购买的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通常指显性成本(explicit cost),而经济学中的成本除了显性成本以外,还包括隐性成本(implicit cost)。此外,经济学还引进了机会成本概念。

(2)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在经济学里,一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包含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是指厂商为生产一定商品而在要素市场上购买生产要素所支付的实际费用。如给工人支付的工资,为购买原材料所支付的货币,向银行支付的利息。它们可以从企业的会计账簿上得到反映。隐性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自身所拥有的那些生产要素的价值总额。如企业所有者自身的劳动,生产中使用自己所拥有的厂房、机器等。在经济学中考察生产成本时,应将隐性成本包含在内。

对于许多小规模工商企业而言,隐性成本所占的比重相当高。例如,自己投入的劳动,投入资金的利息,自己用于经营的房屋等。我国农民在进行生产决策安排的时候,通常都没有计算自己投入的劳动,如果考虑农民进行生产的隐性成本,就容易理解民工潮的兴起了。

对于许多大企业而言,最主要的隐性成本是投入资金的利息。如果计算这部分隐性成本,也就容易理解国企改革的迫切性了。

(3)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将一定的资源用于某项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该项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时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第一,资源是稀缺的;第二,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第三,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

2、【解析】(1)经济学家眼中的企业利润是经济利润,即总收益扣除机会成本后得到的利润。这里的机会成本是指把一定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机会成本与一般意义上的会计成本不同,它不只包含了生产中直接支付的生产费用,而且把生产中使用自有生产要素所花费的隐性成本也包括在内。

13

(2)会计师所核算的会计利润是指总收益除去会计成本后的利润。会计成本又叫显性成本,就是在生产中所花费的货币支出,包括雇员工资,购买原材料、燃料及添置或租用设备的费用,利息,保险,广告费以及税金等。

(3)由以上定义就可以看出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的不同,经济利润扣除了隐性成本,而会计利润则没有扣除隐性成本。经济学之所以强调经济利润,是因为经济利润与机会成本有关。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考虑问题,要求我们把每种生产要素用在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用途上,即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否则,所损失的潜在利益将超过所取得的现实收益,生产要素的配置不够合理,将造成生产资源的浪费。而会计师只从自身取得的收益出发,并不考虑资源配置的合理程度。

【归纳总结】几种成本与利润的关系 经济利润 总 收 益 会计利润 隐性成本 会计成本 显性成本 (总经机济会成成本本) 图4-2 几种成本与利润的关系 3、【解析】(1)短期成本可分为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可变成本指厂商生产所使用的可变要素的成本,不变成本指厂商生产所使用的不变要素的成本。平均可变成本指生产单位产品所承担的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指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总成本。由于不变成本固定,因此,边际成本也是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可变成本。

C A TVC B (a) Q Q1 C MC (b) B A AVC Q Q1

图4-3 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的推导

(2)利用总可变成本曲线推导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如图4-3所示。图4-3(a)表示一条总可变成本曲线TVC,图4-3(b)表示从TVC曲线推导出来的平均可变成

14

本AVC和边际成本曲线MC。从TVC曲线推导AVC曲线,可以从原点到TVC曲线上每一点做射线,通过TVC曲线上每一点的射线的斜率就表示与这一点相对应产量的AVC。TVC曲线上的A点所对应的是AVC曲线的最低点。因为A点的射线的斜率最小,斜率越小,AVC就越低。可以看到,AVC随着产量由0增加到Q1而下降,然后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上升。

图4-3(b)中任意产量的边际成本,是用图4-3(a)中TVC曲线上与该产量相对应点的切线的斜率来表示的。

(3)从原点出发,沿着TVC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到B点时,B点为TVC曲线的拐点,TVC曲线变得越来越平坦,MC下降;而过了A点后,TVC曲线变得越来越陡峭,因此MC开始上升。在A点,TVC曲线与原点连线的斜率最小,所以与该点对应的AVC最小;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A点,TVC的切线与从原点出发过A点的射线重合,所以,MC在此点上等于AVC。

4、【解析】(1)一种要素投入究竟是被当作可变的还是固定的,这要取决于所考察的时期的长短。时期越长,可变投入就越大,固定投入就越少。因此,在考察企业成本时,需要划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情况。

(2)短期是指厂商的某些投入保持不变的时期,一般来说,厂商的厂房和大型设备是最难以迅速改变的投入。长期是指所有投入都是可以变化的时期。在长期内,厂商可以根据外部环境的任何变化对各种投入的量做出全面的调整。

5、【解析】(1)短期边际成本(MC)是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短期平均成本(A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短期平均可变成本(AV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

(2)AC曲线(短期平均成本)和MC曲线(短期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如图4-4所示,U型的AC曲线与U型的 MC相交于AC曲线的最低点D。在AC曲线的下降阶段,即D点以前,MC曲线在AC曲线的下方,在AC曲线的上升阶段,即D点以后,MC曲线在AC曲线的上方。之所以有这个特征,其原因在于:对于任何两个相应的边际量和平均产量而言,只要边际量小于平均量,边际量就把平均量下拉,只要边际量大于平均量,边际量就把平均量拉上,所以当边际量等于平均量时,平均量必然达到其本身的极值点。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不管是下降还是上升,MC曲线的变动都快于AC曲线的变动。这是因为对于产量变化的反应来说,边际成本MC要比平均成本AC敏感得多,因此不管是减少还是增加,MC曲线的变动都快于AC曲线的变动。

(3)AVC曲线(短期平均可变成本)和MC之间的关系。如图4-4所示,U型AVC曲线与U型的MC曲线相交于AVC曲线的最低点F。在AVC曲线的下降阶段,即在F点以前,MC曲线在AVC曲线之下,在AVC曲线的上升阶段,即在F点以后,MC曲线在AVC曲线之上。而且,不管是下降还是上升,MC曲线的变动都快于AVC曲线的变动,原因分析同上。

15

MC C

D AVC AC F O

Q

图4-4 MC、AC、AVC之间的关系

(4)比较AC曲线和MC曲线的交点D(AC曲线的最低点)与AVC曲线和MC曲线的交点F(AVC曲线的最低点)可以发现,前者的出现慢于后者,并且前者的位置高于后者。这是因为:在平均成本中不仅包括平均可变成本还包括平均不变成本,由于平均不变成本是递减的,所以使得AC曲线的最低点D的出现慢于、又高于AVC曲线的最低点F。

【翔高点评】三者之间的比较要将每两个分别进行比较。本题就先比较短期平均成本和短期边际成本,紧接着短期平均可变成本和短期边际成本,最后比较短期平均成本和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注意条理要清晰。

6、【解析】(1)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表示厂商在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总成本。

(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可以根据LAC=LTC/Q由长期总成本曲线推导得出,把长期总成本LTC曲线上每一点的长期总成本值除以相应的产量,便得到这一产量上的长期平均成本值。再把每一个产量和相应的长期平均成本值描绘在产量和成本的平面坐标图中,便可得到LAC曲线。

(3)LAC曲线还可以根据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求得,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即是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7、【解析】(1)短期平均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表示厂商在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2)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短期平均成本(SAC)曲线一般呈U形,即开始递减,达到临界点后递增。即产量达到一定数量前,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可变要素所增加的产量超过先前每单位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这表现为平均可变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而当产量达到一定数量后,随着投入的可变要素的增多,每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所增加的产量小于先前的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即SAC曲线自此开始转入递增。

(2)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之所以一般呈U形,是因为:随着产量的扩大,使用的厂房设备的规模增大,因而产品的生产经历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这表现为产品单位成本随产量增加而递减。长期平均成本经历一段递减阶段后,最后的资本设备和专业化的利益已全被利用,这时可能进入规模报酬不变,即平均成本固定不变阶段。而由于企业管理这个要素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