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课后答案第二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课后答案第二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R和R的分析: Auoirbe?rbb'?(1??)26mV&???(Rc//RL)??95 ?952?, AurbeIEQRi?Rb//rbe?952? , Ro?Rc?3k?。

(2)设Us = 10mV (有效值),则 Ui?Ri&?U?304mV ?Us?3.2mV; Uo?AuiRs?Ri若C3开路,则:

&??Rc//RL??1.5 Ri?Rb//[rbe?(1??)Re]?51.3k? , AuReUi?Ri&?U?14.4mV。 ?Us?9.6mV, Uo?AuiRs?Ri 改正图 所示各电路中的错误,使它们有可能放大正弦波电压。要求保留电路的共漏接法。

(a) (b)

(c) (d)

解:(a)源极加电阻RS ; (b)漏极加电阻RD;

(c)输入端加耦合电容; (d)在Rg 支路加?VGG, +VDD 改为?VDD

改正电路如解图所示。

(a) (b)

(c) (d)

解图

已知图 (a)所示电路中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和输出特性分别如图(b)、(c)所示。 (1)利用图解法求解Q点;

?、R和R。 (2)利用等效电路法求解Auoi

(a)

(b) (c) 图

解:(1)在转移特性中作直线uGS??iDRs,与转移特性的交点即为Q点;读出坐标值,

得出IDQ?1mA,UGSQ??2V。如解图(a)所示。

(a) (b) 解图

在输出特性中作直流负载线uDS?VDD?iD(Rd?Rs),与UGSQ??2V的那条输出特性曲线的交点为Q 点,UDSQ?3V。如解图(b)所示。

(2)首先画出交流等效电路(图略),然后进行动态分析。 gm??iD?uGSUDS??2UGS(off)IDSSIDQ?1mV/V

&??gR??5; R?R?1M?;R?R?5k? Aigumdod

已知图(a)所示电路中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如图(b)所示。

&。 求解电路的Q 点和Au

(a) (b)

解:(1)求Q 点: 根据电路图可知,UGSQ?VGG?3V。

从转移特性查得,当UGSQ?3V时的漏极电流:IDQ?1mA 因此管压降 UDSQ?VDD?IDQRd?5V。

(2)求电压放大倍数:

∵gm?2UGS(th)&??gR??20 IDQIDO?2mA/V, ∴ Aumd

电路如图 所示。(1)若输出电压波形底部失真,则可采取哪些措施?若输出电压波形

&,则可采取哪些措施? 顶部失真,则可采取哪些措施?(2)若想增大Au解:(1)输出电压波形底部失真,类似于NPN型三极管的饱和失真,应降低Q,故可减小R2或增大R1、RS;若输出电压波形顶部失真,则与上述相反,故可增大R2或减小R1、RS。

&,就要增大漏极静态电流以增大g,故可增大R2或减小R1、RS。 (2)若想增大Amu图中的哪些接法可以构成复合管?标出它们等效管的类型(如NPN 型、PNP 型、N 沟

道结型… … )及管脚(b 、e 、c 、d 、g 、s ) 。

(a) (b) (c) (d)

(e) (f) (g)

解:(a)不能。(b)不能。

(c)构成NPN 型管,上端为集电极,中端为基极,下端为发射极。 (d)不能。(e)不能。

(f)构成PNP 型管,上端为发射极,中端为基极,下端为集电极。 (g)构成NPN型管,上端为集电极,中端为基极,下端为发射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