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是本《标准》中最具体、丰富的部分,为了便于阅读,对其基本特征和结构作如下说明:

1本《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成四个学段,即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

2 如何处理四个学习领域在课时总量中比例关系的建议。 3 对内容标准基本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说明。

4 对四个学习领域的范围、意义、学习目标及教学方式的说明。

5分学段提出各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以及相关教学活动建议和评价建议。 一、内容说明 本《标准》的四个学习领域,在比例上不作具体的规定,各地可根据情况灵活安排。 各学习领域分别由标准、教学活动建议和评价建议三部分组成。标准是课程总目标的具体化,体现出与总目标的对应关系。教学活动建议针对标准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内容和学习方式。这些具体的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各地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和采纳其中的建议,实施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向目标发展。评价建议则提出检测标准达到程度的要点。总之,目标、内容、学习方式和评价四方面构成了美术教学的完整过程。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说明

“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的是运用描绘、雕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本学习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模糊学科门类界线。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美术学科知识的轮廓将逐渐适度地显现。

通过“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 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第二, 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第三, 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设置“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淡化过于强调学科特色的倾向。本学习领域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作业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说明

“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中“设计”一词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 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第三,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第四,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因此,在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中,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避免学科知识专业化倾向。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说明

“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之外,还应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 通过“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

第二,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第三,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同时,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美术欣赏最基本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的能力,并以此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 应该说明的是,评述并非是一种高不可攀的行为,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具有不同的程度(例如学生在一起谈论艺术就是评述的一种方式),每个学生都可以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作出自己的评述。

“欣赏·评述”教学也可以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涵养人文精神。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说明

“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①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②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③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或重叠。

通过“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差异与联系,学习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 第二,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开阔视野,拓展想像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要求教师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结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跨学科学习活动。

二、内容标准

第一学段(1~2年级)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活动建议

· 在美术游戏中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认识常用的颜色。 · 在美术表现活动中,大胆地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 尝试使用各种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

· 通过各种方式的实物拓印,产生肌理,获得视觉和触觉的感受。

· 用黏土等可塑性材料,通过揉、搓、压、捏、切挖和堆塑等方法进行简单器皿和动物形象的造型。

· 用单色、彩色纸材以及废旧画报、挂历,采用折、剪、撕、拼贴等方法进行平面造型,表现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或想像中的事物。 评价建议

· 是否对美术课感兴趣。

· 能否通过绘画或拓印等形式,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 · 能否动脑筋用可塑性材料,制作简单的物体或动物形象。 · 是否认识常用颜色。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教学活动建议

· 以游戏的方式,观察和触摸各种实物,进行感官体验,并作简单的组合造型。 · 用自然硬质媒材或人工硬质媒材,通过拼摆、粘接、堆积、组合等技法进行造型游戏。

· 以游戏的方式,用单色或彩色纸材,采用折、剪、撕、拼贴等方法进行以平面造型为主的练习,感受材料特性及其与设计的关系。 · 安全地使用材料和工具。 评价建议

· 是否对学习活动感兴趣。

· 是否在作业中表现出大胆的想像和创新。

· 是否对媒材特性有大致的了解,能选择媒材进行造型制作。 · 能否安全地使用材料和工具。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活动建议

· 走出教室,观赏校园和所在地区的景色。 · 欣赏自己和同学创作的美术作品。

· 了解、欣赏我国民间美术作品,感受造型和色彩的特点。

· 通过观摩录像、画册,对中外优秀的卡通艺术形象进行欣赏和讨论。 · 欣赏描绘不同季节的中外美术作品。

· 到阅览室翻阅画册、学生读物或观看学生美术作品,找出最喜爱的一件作品,并说明理由。

· 欣赏民间玩具的造型与色彩,展示自己收集的民间玩具。

· 欣赏木偶戏和皮影戏的人物造型,通过录像或实地观看木偶或皮影戏的表演片段。 · 欣赏中外画家描绘儿童生活的美术作品。 · 欣赏大自然美丽的山川、动植物图片。 评价建议

· 是否对自然或美术作品感兴趣。 · 能否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欣赏活动。

· 能否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美术作品的感受。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像、创作、表演和展示。 教学活动建议

· 利用各种材料特点,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的想像,创作出艺术作品,并发表自己的感受。

· 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共同设计、布置学生美术作业展览或美化教室。

· 根据儿歌、童话设计和制作头饰或面具等,并表演舞蹈、童话剧等。

· 用各种材料制作小型商品,并布置成小小超市或集市,模拟商品交易过程。 评价建议

· 是否积极地参与造型游戏活动。

· 是否对身边能找到的媒材的形、色感兴趣。 · 是否对材料进行了联想。

· 是否积极地动脑筋,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灵活地利用媒材进行创造。 · 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感受。 · 能否在活动结束时进行收拾整理。 · 能否与同学合作。

第二学段(3~4年级)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教学活动建议

· 学习原色、间色、冷暖色等色彩基本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地加以运用。

· 通过对自然物或人造物的拓印以及颜料的滴洒等方法,了解不同的肌理效果。 · 通过绘画、拼贴、堆积和组合等手法进行造型活动,积累视觉和触觉经验。 · 对水性颜料、毛笔和宣纸等材料作多种尝试,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 · 围绕一定的主题,描绘生活中有意义的事。

· 按自己的想法反映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 · 用纸版印制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事物或人物。 · 用日记画的形式,记录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情感。 · 进行初步的写生练习(包括人物头像和全身、玩具等),表现人物或物体的大体特征。 · 用各种易于加工的雕刻、塑造材料,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评价建议

· 是否对美术课感兴趣。

· 是否认识原色、间色、冷暖色,并能调配出间色。 · 能否大胆、创造性地表现自己所见所闻和所想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