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心墙坝设计说明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沥青混凝土心墙坝设计说明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哇沿水库工程基本资料

少量低山呈浑圆状,山体基岩裸露,两岸基岩坡体边坡较陡,多在40°~50°,局部为陡崖。山地与河谷交汇处以洪积扇和坡积裙为主,在阴坡及坡脚处有少量重力堆积物,山坡及山顶分布有残留的风积粉质粘土。

区内河谷总体呈不对称“U”型,宽窄变化较大,河谷宽多在500m以上,最宽处达数千米,葫芦状峡谷较多,河谷内阶地发育,多为内迭阶地,少量高阶地为基座阶地,阶地不对称分布。河谷两侧分布有较大沟谷十几条,部分为常年流水冲沟,其它小型沟谷都较短,沟底纵坡降较陡,多为“U”型谷,沟口处常形成洪积扇,但规模大多较小。 (2)地层岩性

工程区内出露的地层有印支期侵入岩、三迭系喷出岩及第四系松散堆积物。 (3)地质构造

工程区隶属于昆仑褶皱系的二级构造单元-东昆仑褶皱带的北缘,其北以深断裂带与祁连山褶皱系相隔,西接柴达木地块。根据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区域变质程度的不同,本区分为东北部加里东褶皱束与西南部印支-燕山期火山岩~花岗岩带,工程区位于三级构造单元印支-燕山期火山岩~花岗岩带上。区内地质构造中褶皱由于受侵入岩影响,分布零乱,在工程区附近构造主要表现为断裂。

区内区域性构造主要呈北西~北西西向展布,断裂多呈组分布,有温泉~万隆北西向断裂组、夏日哈~吉给申沟南山北西西向断裂组、察汗乌苏河北山北西~北西西向断裂组等。

在工程区附近分布的主要是察汗乌苏河北山断裂组,该组断裂分布于察汗乌苏河以北,总体走向为NW300°~310°,与察汗乌苏河走向基本平行,包括三条断层,其中南北两断层断面向南西倾,倾角为60°~70°,为正断层,中间一条则倾向北东,倾角为30°左右,为逆断层。南面断层自洛门延至东兰山,与工程区距离较近。

察汗乌苏隐伏断裂:自下西台附近沿察汗乌苏河向东延至图外,延伸长度大于70km,总体走向为NW300°,可能为一条北东向倾斜的正断层,对三迭系中~酸性喷发活动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2.3.2 坝址工程地质条件

哇沿水库在本阶段共选两个坝址方案进行比较,分别称为上坝址与下坝址方案,两坝址相距14.5km,上坝址方案于2002年进行了可研阶段的地勘工作,因此本次工作主要对下坝址方案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对上坝址方案主要进行了室内资料的编制工作。

下坝址工程地质条件 2.3.2.1地形地貌

坝址区河谷呈“U”型,河床宽430m左右,河床纵比降为7.5?,河床地形平坦,河床两岸发育有不对称的Ⅰ级阶地,阶面高出河床5m,呈条带状分布于河床两岸。河谷两岸为中山,山体陡峻,地形坡度40°~70°,局部陡立,局部坡角处形成小型崩-坡积锥。

2.3.2.2地层岩性

坝址区基岩岩性较单一,为三迭系安山岩,呈暗绿色,以长石、辉石为主,为坚硬岩石,在坝

水利电力学院

5

青海大学本科毕业设计:青海省都兰县哇沿水库大坝设计

址区两岸出露。

坝址区松散覆盖层岩性主要有第四系砂砾石层,其厚度为40~90m。根据物探资料及钻孔揭露,砂卵砾石层自上而下可分为三层:0~8m为稍密-中密的冲积砂卵砾石层,含卵石3.6%,砾石60.4%,砂32.2%左右,含泥量3.8%,结构稍密-中密,砾卵石磨圆一般,多呈次棱角-次圆状,分选一般,一般粒径3~6cm,最大粒径20cm,其成分以安山岩、花岗岩为主;6~64m为密实的冲积砂砾石层,成分及颗粒组成同上层,主要区别为结构密实,局部含泥量稍高;64~90m为冰水堆积砂卵砾石层,此层颗粒组成上较上两层稍粗,卵石含量较高,卵石含量可达20%,含泥量也较上部高,结构密实,其余基本同上层。

崩积层在坝区主要分布于左岸坡脚处,其厚度变化较大,为1~8m,岩性为碎石土层,结构松散,部分具架空结构。

2.3.2.3地质构造

坝址区构造主要为察汗乌苏隐伏断层,坝址区内小型断层不发育,根据本次工作调查,坝址区发育的断层主要有6条,见表2-2。 表2-2 坝址区断层统计表 编号 f101 f1 f2 f3 f4 f5

产状

NW280°~290°NE∠

70°~80° NE10°~30°NW∠80°~90° NW315°SW∠40° NE75°SE∠60° NE70°SE∠80° NE65°SE∠84°

宽度m 10~20 0.3~0.5 0.2~0.4

充填物 以碎裂岩为主

性质 张性

位置 坝基

备注

f2、f3对坝肩稳定有不利影响,f101

断层泥、压碎岩,无胶结 压性 右坝肩 对坝基渗漏及其

稳定性有一定不

断层泥、角砾岩,无胶结 张性 右坝肩 利影响。

0.3-1 断层泥、碎裂岩,无胶结 张性 右坝肩 0.5 0.1~0.3

压碎岩、断层泥 压碎岩、糜棱岩

压性 右岸坝前 压性 右岸坝前

2.3.2.4岩体风化特征

根据钻孔揭露与地表调查,坝址区岩体风化层主要为强风化与弱风化两类,强风化层厚度多在1m左右,以物理风化为主,岩体多呈碎裂结构,其纵波速多在1700m/s左右。弱风化层厚度5m左右,弱风化层内节理较为发育,但多闭合,部分节理面有少量矿物蚀变现象,纵波速在2000~3000m/s。

2.3.2.5物理地质现象

坝址区物理地质现象除冲沟、风化剥蚀、冻土外,在坝址区两岸山体部分地段还有岩体的卸荷现象,多存在于边坡较陡处,由于节理的切割与岩体风化,在卸荷带下部多形成坡崩积碎块石锥。根据本次工作调查,在坝肩处卸荷带水平向纵深最大在5m左右,基本以弱风化下限为界。

6 水利电力学院

2哇沿水库工程基本资料

2.4 天然建筑材料

哇沿水库下坝址拟建坝型为当地材料坝,主要建筑物有土工膜斜墙砂砾石坝、溢洪道、导流洞等。根据水工建筑物类型,设计提出天然建筑材料设计需用量砂砾石料约为110×104m,块石料20×104m,未作砼骨料的勘察要求。

2.4.1砼骨料

由于本工程砼骨料需用量较少,而库坝区砂砾石丰富,因此本次工作未选取专门的砼料场,而对下游砂砾石料作了砼骨料室内试验分析,以评价作为砼骨料的可能。下游料场砂砾石作为砼骨料,其粗骨料各项指标中除碱活性需进一步判别外,其余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细骨料中含泥量较高,堆积密度稍小,碱活性需作进一步判定外,其余指标可满足规范要求,建议细骨粒洗泥后使用。 2.4.2 防渗土料

根据本次工作调查,工程区附近没有可集中机械化开采的大规模土料场分布,区内可作为防渗土料场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风积、冲洪积成因的粉质粘土层,该层土主要分布于各冲阶地的表层,分布面积虽广,但厚度较小,不能进行集中机械化开采。本次按就近原则,在坝址上游两岸的阶地上各选了一个防渗土料场,总计储量达25.75×104m,由于防渗料分布较广,因此设计也可根据方案布置,就近选择下游二级阶地表层的粉质粘土做为防渗料。 2.4.3块石料场

经本次工作勘察,块石料初选于坝址上游2.1km处的左岸山体处,块石料岩性为灰白色花岗岩,料场内花岗岩基本裸露,局部表层覆有0.5~1m的坡积粉质粘土层,花岗岩为中粒结构,块状构造,岩体表层强风化层厚度3~4m,岩体内节理裂隙发育较少,总体较完整。

根据工程类比,花岗岩石饱和抗压强度60~100Mpa,属坚硬岩石,软化系数0.75~0.84,岩石干密度为2.69kg/cm,冻融损失率较小,为较好的块石料料源,质量能满足规范要求。料场分布范围较大,储量丰富,能满足设计需用量。 2.4.4料场综合评价

从上述可知,哇沿下坝址附近砂砾料储量较为丰富,其质量满足规范对堆石料的要求,本次勘察查明的砂砾石勘察方量总计为568×104m,大于设计需用量的3倍,满足规范要求。

坝址区附近的砂砾石做为砼骨料,可能存在潜在碱活危害,需进一步判别,细骨料中含泥量较高,需洗泥后使用,粗细骨料其余指标可满足规范要求,储量较大。

坝址区附近的粉质粘土层,可作为防渗土料使用,质量能满足规范要求,但粉质粘土层分布厚度较小且不均匀,开采较为困难。本次勘察总体方量为25.7×104m,仅能满足坝体防渗料需求,当库区如采用防渗土料防渗时,则方量不能满足规范中勘察方量大于三倍需求量的要求,而且该类防渗料在水平防渗时易受冲刷,因此建议水平铺盖时采用土工膜进行防渗。

坝址区花岗岩作为块石料,其储量丰富,质量好,能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水利电力学院

7 3

3

3

3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