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60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60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东都”与“西都”。“东都”与“西都”在中国历史上是相对而言的。上文说陆少保“曾于东都卖一小宅”,这是唐朝人说的“东都”,实指洛阳,西都是指长安(今西安市);汉朝人也以洛阳为东都,因为它在国都长安的东西。再往上推,周武王建都镐,称西都,也把洛阳称为东都。后代也有以开封为东都的。东都一度曾被称为“东京”,那么长安便是“西京”。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直 ②但 ③遽 ④辞

2、翻译:①子侄以为言 ②不尔,是欺人也 26、昔齐攻鲁,求其岑鼎。

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齐侯不信,曰:“若柳季云是,则请受之。”鲁欲使柳季。柳季曰:“君以鼎为国,信者亦臣之国,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所难”鲁侯乃献岑鼎。

【注释】①岑鼎:鲁国名鼎的名称。古代把鼎作为立国的重器。②柳季:鲁国最诚实而讲信用的人。③国:此指极珍贵的宝物。 【扩展】

“鼎”及其他。“鼎”是古代的炊具,多为贵族所用。青铜制成。圆形,三足两耳,也有长方形四足的。古代统治者还把它作为烹人的刑具,所谓“下油锅”即是。道士则用以炼仙丹,后代寺庙里用作香炉。“鼎”也是古代立国的重器,相传大禹铸九鼎,以象征天下九州,置于王宫之前。上文所说的“岑鼎”,看来是鲁国的镇国之宝。“问鼎”意为纂夺权力,现也比喻希望在体育等赛事中夺冠。成语“一言九鼎”,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成语“大名鼎鼎”,意为名气很响。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以 ②破 ③全 ④ 2、翻译:①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 ②若柳季云是,则请受之

3、上文有两个“信”,请分别加以解释:①“齐侯不信”中的“信”,解释为 ; ②“信者亦臣之国”中的“信”,解释为

4、理解:在要不要献岑鼎这个问题上,柳季为什么感到为难? 27、杨万里与“诚斋”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忘掉,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注释】①吉州:古州名,今江西境内。②绍兴:宋高宗年号。③司忘掉:职官名称,负责钱粮税收。④丞:县令的属官。⑤张浚:南宋重臣,力主抗金。 【文化常识】

杨万里。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号“诚斋”。曾任秘书监(负责图书图书著作等事)。主张抗金。他的诗与范大成、陆游齐名,构思精巧,语言通俗,自成一家,在当时称为“杨诚斋体”。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者仅为一部分。亦能文,有《诚斋集》留世。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谪 ②名

2、翻译:①杜门谢客 ②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 28、和氏璧

楚人卞和,得璞于楚山中,奉而献之于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诸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或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视为石,忠贞之士而视为诳。”王乃使玉人理其璞,果得宝玉也,遂命名为“和氏璧”。

【注释】①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②薨:古代诸侯王死叫“薨”。③剖开。 【文化常识】

古代的酷刑。卞和献宝玉,竟无端地被楚王处于刖刑。“刖”即砍掉足,战国时的大军事家孙膑,因庞涓妒忌,被处以膑刑,即去掉膝盖骨。封建社会的刑罚是极其残酷的,除了“刖”、“膑”外,还有黥刑(脸上刺字)、凌迟(割肉而死)、大劈(砍头)及五马分尸等不下数十种。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璞 ②奉 ③相 ④诸 ⑤泣 ⑥夫 2、翻译:①王以和为诳 ②子奚哭之悲也? 3、这珍贵的玉璧为什么命名为“和氏璧”? 29、幽王击鼓

周宅丰、镐,近戎。幽王与诸侯约:为高堡于大路,置鼓其上,远近相近,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人喧马嘶,褒姒视之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兵数至而无寇。至其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为天下笑。

【注释】①周宅丰、镐:西周的都城在丰、镐一带(今陕西长安县内)。②戎: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③褒姒:周幽王的宠妃,后立为皇后。④骊山:今陕西临潼东。 【扩展】

“幽王”及其他。周朝分西周与东周两个时期,周幽王是西周的末代君主。姓姬,名宫涅,因为生前昏庸,死后被谥为“幽”,故称周幽王。古代君主死后,都要根据他生前的业绩行事、品德好恶给他一个谥号。如周朝开国君主姬昌,治国有功,故谥为“文”,也称周文王。又姬发,因灭商朝,武功卓著,故谥为“武”,世称周武王。又,隋朝杨坚,因生前残酷暴虐又阴险,故死后谥为“炀”,世称隋炀帝。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为 ②尝 ③乃

2、选择:“即戎寇至”中的“即”,解释为 ①如果②立刻③靠近④不幸 3、翻译:①因数击鼓 ;②为天下笑 4、理解:周幽王的过错是 (五)品性 30、许生端方

道光间,姑苏渡僧桥畔,泊一县试舟。书生姓许,年方二十,风度翩翩,多才,生平端方无戏言,有古贤士之风。三更,见岸畔火焰耀天,锣声人声轰然惊心,知店肆失火。许生颇为叹息。方瞻仰见,见楼窗中跃下一少女,肌肤洁白,身未著寸缕,落于船头,几被女惊落河中,许正色曰:“姑娘受惊矣。”女惶恐,见俊秀书生,欲赴河。许劝之曰:“既避火,何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