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专升本)作业集答案(专本科函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护理心理学》(专升本)作业集答案(专本科函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护理心理学》

(10).及时地发现被访者由于担心访谈而产生的焦虑情绪,鼓励他们说出来,并进行适当

的解释,打消被访者的顾虑。

4.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

(1).建立良好关系 通过积极关注、理解、同情,坦诚相待等方式,让病人倾诉其苦衷,达到相互信任与合作的关系。

(2).明确问题与治疗目标 通过观察、交谈和测验等方式,发现和明确患者的主要问题和治疗的主要目标,制定治疗计划。

(3).实施治疗计划 应用各种治疗技术,给予必要的支持、理解、解释和反馈,提高患者认识水平(领悟),调动患者积极向上,自我实现的潜力,积极采取行动,改变不良态度和不适应的行为方式。

(4).巩固和结束治疗 帮助患者回顾和检查治疗目标实现的情况,巩固所取得的成绩,继续发展,使患者真正掌握治疗过程中所学习的东西,在今后自己仍可应用,适应现实。至此可结束治疗。

5.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那些?

(1).智力功能 主要表现为反应速度减慢,快速做出决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容易健忘。

(2).情绪 有的老年人情感变得幼稚,不稳定,甚至像小孩一样,容易激动,有时因小事而兴高彩烈,有时不顺心则不安、生气、哭泣。长期独居者,常有严重的抑郁。 (3).人格 较多的老年人表现为比较顽固,习惯按自己的观点看问题,守旧,不易接受新事物和他人意见,猜疑心较强。有的则过多的感慨、伤感,喜欢回忆往事,沉溺于对过去成功事例追溯之中,通过这种顽固性以获得一定的心理平衡。

(4).生活方式 老年人多已退休在家,子女大都离家独立生活,经常是家里仅剩老夫妻两人,这种生活环境和角色的变化构成了老人孤独的主要原因。孤独寂寞,社会活动减少使老年人选择更多的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此外,老年人睡眠时间短,易醒、白天爱打瞌睡,这种睡眠习惯的改变要与失眠进行区别。

- 25 -

《护理心理学》

三.论述题(每个20分,共40分) 1.儿童病人心理护理的原则与方法有那些? 儿童病人心理护理的原则

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应包括家长对孩子进行的心理准备和护士的心理护理两大部分,争取家长的主动参与和良好的配合,会更有效地减轻患儿的心理反应,加快患儿的康复过程。 (一)家长对患儿进行的心理准备

儿童入院前,护士应向家长详细地说明什么时候为孩子进行心理准备,同时要求家长对孩子进行心理准备时,尽可能采用孩子易懂的言语,做到耐心细致,保持心情平静,使孩子既能清楚地知道将面临的情况,又不致于心情太紧张。心理准备的内容如下: (1).告诉孩子看病或住院的原因

(2).如有可能,给家长阅读像“儿科病人就诊指南”这样的小册子,再让家长给孩子讲解。

(3).给孩子介绍一些有关先进的医院条件和医疗技术的知识。

(4).带孩子入院时,要让孩子知道有关在病房就餐、大小便等日常生活事项的程序 (5).肯定地告诉孩子家长一定会来探视及探视的时间和次数。 (二)心理护理

(1)对6个月左右的婴儿,虽然住院心理反应小,但非常需要母亲的爱抚,护士经常对他们轻拍、抚摸、搂抱及逗笑,可调节其大脑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产生一种在母亲怀中的安全感。

(2)6个月至4岁患儿,住院心理反应明显。如有可能最好允许家长陪护,这样较容易使患儿建立起对周围环境的安全和信任感。这时,护士更应对患儿关心体贴,避免呵斥、责备患儿,通过与患儿共同参与一些游戏如讲故事、玩玩具、看图画等建立起良好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从而帮助患儿克服对医院的恐惧感。

(3)年幼患儿病情变化快,但又不善于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时要求护士眼光敏锐,留意其非言语行为如患儿表情、目光、体态等,随时观察其病情变化和对患儿心理需求做出估计,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4)年龄大的患儿,已能较好地用言语进行沟通,能够与病房其他患儿建立伙伴关系。护士应尽可能地与患儿沟通,适当地解释住院和诊治的原因,争取患儿的信任和配合。 (5)致残患儿往往具有严重抑郁、自卑心理,更要加倍爱护,给予积极的支持。 (三).医院环境布置要符合儿童心理特点。

- 26 -

《护理心理学》

(1)儿科病房工作的护士着装应提倡尽量不穿白大衣,工作服应颜色多样化,只有负责治疗的护士才着白色工作服,戴操作帽,其他护士可着带小花的彩色工作服,以便缓和紧张的气氛,与患儿保持良好沟通,减轻患儿惶恐不安心理。

(2)儿科病房布置应儿童化。墙壁的颜色鲜艳多彩,布置一些吸引儿童的图案,门窗可装配一些彩带或其他饰物,整个病房设计可采用火车、轮船、大拖鞋式,要有些既吸引儿童又安全的玩具,这样看起来好似一个游艺场。 2.试论述支持疗法的基本理论与技术 (一)、理论基础

人有病,需要外界的帮助,需要得到理解、同情、关心、支持,需要鼓励,一旦得到别人的同情、支持和理解,心理便会感到满足,有了依靠和寄托,焦虑不安的心情得以缓解。因此,支持治疗就是理解、关心患者,解答患者的疑问,提供所需信息,起着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改善患者的情绪,为患者提供指导、支持和帮助等作用。 (二)、支持疗法的技术或方法 倾听技术

倾听不是被动消极的,倾听过程是倾听者与患者相互交往、相互了解、建立相互信任与合作的过程。倾听至少有以下几种价值和作用:

(1)倾听使患者能够自由自在地倾诉内心的烦恼或痛苦,使病人产生信任感,被接受、被尊重和被理解的感觉。

(2)使患者被压抑的情感得以表达和疏导。

(3)使治疗者能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问题与需要。 (4)促进医患关系的发展。 关心与同情

关心与同情是一种心理的交流,从态度、言语和行动表现出来。如友善地微笑,关怀的问候,表示同情地说:“我能理解??”等,这些会使患者感到亲切、温暖,感到被接受,感到有依靠。 安慰与开导

患者总是容易对自己的病有很多顾虑和担忧,害怕和不安,或将疾病看得过分严重,治疗者可向患者说明病情,启发患者接受现实,劝导患者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面对人生,面对疾病,与疾病抗争。 解释、建议和指导

- 27 -

《护理心理学》

患者常心存许多问题或疑虑,如诊断、治疗的反应,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各种注意事项等,及时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有助于患者认识的问题,为患者提供新的思维和方法,可改变患者的认知活动或方式,乃至行动,使患者从困惑中解脱出来,战胜疾病。 积极语言的应用

美好的语言,可以使人听了心情愉快,感到温暖,应用的语言有以下几类:

(1). 安慰性语言 对病人表示同情和安慰,针对不同病人选用不同的安慰性语言。

(2).鼓励性和积极暗示性的语言 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说:“你的病能够治好”,你看起来好些了”,“你已经有进步了”。

(3).劝说性语言 对病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其配合治疗,采取某些必要的行为或改变某些行为,或遵守某些必要的规定。

模拟题二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由经过训练的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技巧,影响改变患者的认识、情绪和行为等心理活动,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以及与此相关的痛苦与症状。 2.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人们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绪、思考过的问题和作过的动作都会在脑子里留下一定的“痕迹”,在一定条件的诱发下而在脑中再现出来,这个心理过程称为记忆。 3.恐惧

恐惧也是病人常见心理反应之一。表现为害怕、受惊的感觉,有回避、哭泣、颤抖、警惕、易激动等行为。生理方面可出现血压升高、心悸、呼吸加快、尿急、尿频、厌食等症状。 4.应激:应激是个体“察觉”各种刺激对其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威胁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包括刺激物、应激反应及刺激与个体的互动作用这三个方面。 5.期待性焦虑

指对感到将要发生,但又未能确定的重大事件时的不安反应。 二。简答题(每个8分,共40分) 1.情感主要分为哪几类? 情感按其内容一般分三个方面:

-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