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专升本)作业集答案(专本科函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护理心理学》(专升本)作业集答案(专本科函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护理心理学》

型行为类型特征的护士常常表现出高水平的应激反应。大量研究结果证明,护士如能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如主动与别人讨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尽可能多地考虑事物积极的、有利的方面等,工作应激水平就低;反之,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如回避问题、否认问题存在、幻想、自我责备,工作应激水平就高。

(4)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能有效地缓冲护士工作应激,护患之间、医护之间、同事之间及上级护士与下级护士之间相互理解和支持,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各种矛盾,提高护士耐受应激原的能力。医护之间或上级护士与下级护士之间如果处于一种冷漠的或对抗的、缺乏支持的相互关系,则护理工作应激水平增高,而开放的、融合的和相互支持的关系则能有效地缓冲各种工作应激原的作用,降低应激反应水平,提高工作满足程度。 5.面对危机病人,护理工作者建立起建设性应对机制的方法有那些?

作为一名护士,面对发生危机的病人或同事,应及时制定危机干预计划,紧急地处理危机者当前问题,重点在于给予危机者及时的心理支持,尽快地让危机者接受当前应激性困境的现实,尽可能地帮助危机者建立起建设性应对机制,具体方法包括:

(1)保持与危机者密切接触 情况紧急时,护士应尽可能地陪伴在危机者身旁,建立起良好的护患沟通关系,耐心地引导和倾听危机者叙述,了解危机发生的原因,同时防止危机者发生意外。

(2)及时地给予危机者心理支持,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技术。

(3)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支持资源 护士应尽快摸清危机者各种社会联系,利用各种社会支持给予危机者关心和帮助。

(4)帮助危机者正确地认识所发生的事件, 尽可能地使危机者接受当前不利的处境,帮助危机者客观地、现实地分析和判断应激性事件的性质和后果,及时纠正危机者歪曲的认知。

(5)帮助危机者建立积极的应对策略,要对危机者所使用的应对策略进行仔细分析,明确指出哪些应对策略是无效的,应当放弃,同时要引导危机者用积极的应对策略取而代之。并且要根据危机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积极应对策略。

(6)鼓励危机者在现实工作或生活中解决问题 只有在实际环境中采取有计划、有步骤的行动,去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最终战胜危机,恢复心理健康。

(7)反复评价效果,选择最佳干预方法 在危机干预中,护士应在每一个阶段分析和比较干预效果,找到最佳干预方案和方法,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

- 9 -

《护理心理学》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能力测验是心理测验中的一大类别,包括智力测验、儿童发展量表和特殊能力测验,主要用于评估一般智力。 人格测验

2.人格测验也是心理测验中的一大门类,其数量甚至超过智力测验,主要用来评估人们的人格特征和病理人格特征。 访谈

3.访谈是心理评估收集资料的一种重要技术,是通过访谈来了解患者的真实的情况,是临床工作者与病人或来访者之间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会晤。无论在护理是临床心理学实践活动中,绝大多数场合访谈都是面对面进行的。访谈与者包括访问者和被访者双方。 标准化心理测验

4.标准化心理测验指经过标准化程序处理后的心理测验。 二、简答题:

1.行为观察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行为观察能够在比较自然的情况下提供被观察者在生活(家中)或特殊环境中(如学校,医院)的行为方式概况。

(2)能提供有关被观察者个人行为特征的信息。

(3)能为护理人员进行心理评估和制定干预计划提供系统的行为观察记录。 (4)在行为观察中,能对其亲属或其他人所提供的有关观察对象和病人的心理特征和状态进行客观验证。

(5)能在一种比较自然的情景下,对从心理测验中获得的有关被观察者和病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进行评价和验证。

(6)对婴幼儿和某些特殊人群(如发展迟缓儿童、聋哑人和语言障碍者等),访谈法和心理测验均很难应用,行为观察有独到的作用。

2.访谈中,访谈者与被访谈者建立良好协调的关系的方法有那些? 以下方面有助于建立良好协调的关系: (1)维持适当的目光接触。

(2)访谈者保持一种自然、放松和关注的姿势。

(3)用平静、友好和接受的方式清楚地、不慌不忙地交谈。

- 10 -

《护理心理学》

(4)讲话的声调温和、富有感染力。

(5)访谈者与被访者交往时不要以一种裁决式的口吻 (6)努力使访谈成为双方都积极参与的活动。

(7)对于被访者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都应做出适当的言语反应。 (8)若非必须,不要随意中断被访者的谈话。

(9)对被访谈者的谈话应表示出兴趣,使他们感到访问者能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感 (10)及时地发现被访者由于担心访谈而产生的焦虑情绪,鼓励他们说出来,并进行适当的

解释,打消被访者的顾虑。 三、论述题

1.使用心理测验时应注意的问题有那些?

(一)如何选择和评价测验

在评价测验时,不仅应对测验的质量、技术标准进行评价;而且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准备实施的对象进行综合评价,判断测验是否可用于具体的对象。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充分了解测验的结构与功能

(2)详细了解测验常模的情况和适用范围

(3)熟练掌握实施和记分方法,严格遵循标准化程序实施 (4)仔细研究测验的信度

(二)熟悉和运用各种分析测验结果的方法

任何一种心理测验设计的条目都只是从相同功能条目库中抽取的一个有代表性的样本,因此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测量标准误(SEm)反映了抽样误差的大小。当我们在分析解释测验结果时,应当考虑到这类误差的影响。 (三)正确地看待心理测验和测验结果

心理测验的产生和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对心理特征和个体心理差异进行客观地研究。在临床心理学领域,至今尚没有一种方法能完全替代心理测验对心理特征进行客观定量的评估。然而,我们在肯定心理测验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当看到测验的局限性: (1)心理测验结果反映了受测者在测验的这个特定环境下,此次操作的情况,尽管这个结果有一定的预测性,但是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的经常行为特征可能与测验中的表现不完全一样。

(2)虽然一个人(特别是成年人)的心理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仍然会随着时间的

- 11 -

《护理心理学》

迁移,特别是社会文化背景的变化而改变。 (四)影响测验实施和记分的因素 (1)测验者与受测者之间的协调关系 (2)测验者对受测者操作水平的期望 (3)测验焦虑

(4)测验者对受测者的态度 (五)测验工作者的资格与职业道德

心理测验是一门科学,如果使用不当,心理测验不但起不到其应有的积极作用,而且还可能导致人们得出错误的判断,甚至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道德准则心理测验工作的人应当认真和严格遵守的。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期待性焦虑指对感到将要发生,但又未能确定的重大事件时的不安反应。

2.分离性焦虑病人住院不得不与自己的配偶、子女、父母、家庭、同事以及熟悉的环境分离,暂时离开了维持心理平衡和生活需要的环境和条件,便会产生分离感,同时伴随情绪反应,特别是依赖性较强的老年人和儿童则更加明显。

3.恐惧也是病人常见心理反应之一。表现为害怕、受惊的感觉,有回避、哭泣、颤抖、警惕、易激动等行为。生理方面可出现血压升高、心悸、呼吸加快、尿急、尿频、厌食等症状。 二、简答题:

1.儿童病人常见的心理反应有那些?

儿童病人常常表现如下几种典型的心理反应:

(1)分离性焦虑 一旦孩子离开妈妈,大都恐惧不安,经常哭闹、拒食及不服药,而母亲与孩子一起时,这些反应很快消失。

(2)恐惧不安 入院或进行某项诊疗措施前,未详细地向孩子解释其理由,或孩子曾经有过一些痛苦性诊疗经历,都会使孩子入院后误认为被父母抛弃或惩罚,患儿也会对医护人员的白色工作服及各种医疗措施有一种生疏感,从而产生惶惑不安、恐惧。医护人员严肃的面容,医院抢救的紧张气氛,患儿有过曾经被强迫进行某些诊疗措施经历如胃镜检查、打针、手术等,均会增强这种紧张感。

儿童病人的恐惧不安有时表现为沉默、违拗、不合作;有的表现哭吵不休、逃跑等。此时,若护士对患儿态度不当,呵斥恐吓患儿,则更不易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加重患儿的心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