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思考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思考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一篇 生产过程原理 第二章 陶瓷(14 学时)

一、基本概念

1、普通陶瓷、特种陶瓷 2、坯料

3、原料的精加工 4、陈腐

5、釉

6、始熔温度、全熔温度、流动温度、熔融温度范围 7、坯釉适应性

8、生料釉、熔块釉 9、色料

10、重烧、三次烧成 二、判断题

1、陶瓷可以分为传统陶瓷和特种陶瓷,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并与其他天然矿物原料经过破碎、混合、成型、烧成等过程而制得的致密制品。( )

2、瓷器是一种坯体结构较疏松,致密度较差的陶瓷制品,陶器通常有一定吸水率,断面粗糙无光,没有半透明性,敲之声音粗哑。陶器的坯体致密,基本上不吸水,有一定的半透明性,断面呈石状或贝壳状。( )

3、特种陶瓷包括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与普通陶瓷的区别主要在于生产工艺技术有较大的不同和发展。( ) 4、陶瓷材料的显微结构主要包括晶粒、晶界和玻璃相等。( )

5、陶瓷材料的实际强度为理论强度的1/10~1/100,提高材料的常温强度的措施主要是控制晶粒的大小、数量和形状。( ) 6、陶瓷材料的增韧性方法主要包括:表面补强和复合增韧。( )

7、确定坯料配方的原则主要是考虑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能和使用性能要求以及参考前人的经验和数据。( )

8、坯料通常可分为三类:注浆坯料,其含水率为28%~35%;可塑坯料,其含水率18%~25%;压制坯料,含水率为3%~7%。( )

9、原料的精加工是指采用物理方法原料进行分离、提纯和除去各种有害杂质的过程。( )

10、预烧使可以使原料晶型稳定;破坏原来的结构改变物性使之更符合工艺要求,提高产品质量;易于破碎;提高原料的纯度;减少产品的收缩,因此陶瓷生产过程必需要进行原料预烧。( )

11、原料破碎的目的主要是使得杂质易于分离并且使各种原料能够均匀混合。( )

12、泥浆的压滤过程中压力越大,压滤效果越好,因此在压滤时采用高压力的生产工艺。( )

13、釉是覆盖在陶瓷坯体表面上的一层玻璃。呈现各向同性,没有明显的熔点,具有光泽,硬度大,能抵抗酸和碱的侵蚀(氢氟酸和热碱除外)等。( )

14、釉的配方中三价及高价氧化物可以增加粘度,碱金属R2O和碱土金属RO则可以降低粘度。 15、釉的弹性可用弹性模数来表征,弹性模数小,则弹性小;反之则弹性大。( ) 16、选择釉料组成时,希望其膨胀系数接近于坯体而稍高于坯体。( )

17、坯釉中间层稍薄或适中,有利于坯釉适应性。( )

18、釉层中产生的应力和其厚度密切相关,薄釉层有利于坯釉结合。( )

19、釉层的弹性是抵抗和缓和釉层应力的另一个因素。其作用是消除坯、釉膨胀系数差异所引起的缺陷;补偿机械力作用所产生的危害,釉层的弹性大好。( )

20、熔块釉的制备包括熔制熔块和制备釉浆两部分。将一些水溶性的或有毒的、易挥发物质单独混合调配,在较高温度下熔化后淬冷成玻璃状的碎块(称之为熔块),再将熔块与适量的粘土等配合成釉。( ) 三、思考题

1、简要说明陶瓷的分类方法,并列出典型材料的名称?

2、简述陶瓷烧结体的显微结构,举例说明显微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3、陶瓷材料中裂纹产生的原因?

4、陶瓷材料脆性产生的原因及提高强度和改善脆性的措施?

5、确定坯料配方的原则是什么?

6、坯料、釉料组成的常用表示方法有哪些?分别是如何表示的?有何特点?

7、如何区分釉式和坯式?

8、如何由实验公式计算陶瓷配方?

9、陶瓷坯料是如何分类的?各类坯料有哪些要求?

10、陶瓷坯料的一般制备过程包括哪些工艺步骤?每一步骤的要点是什么?

11、调整坯料性能的添加剂有哪几种,有什么要求,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12、注浆成型、可塑性成型、压制成型方法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13、常见压制坯料制备工艺有哪些?各自的要点是什么?

14、原料精选有哪些方法,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15、坯料的陈腐的作用有哪些?

16、为消除真空炼泥机挤出得到泥段的定向排列,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17、成型的目的是什么?

18、确定产品的成型方法应从哪几方面考虑?

19、釉有什么作用,釉与玻璃的异同点有哪些?

20、要提高坯釉的适应性,应从哪几方面考虑?

21、确定釉料组成的原则是什么?

22、釉浆的质量要求和控制要点有哪些?

23、施釉有哪几种方法,各自有什么特点?

24、色料有什么用途,可以分为哪几种?

25、陶瓷材料烧结方法的烧结方法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

26、在烧成过程中引起的主要缺陷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产生原因是什么?

27、日用陶瓷的组成有哪些,其各自有什么生产工艺要点?

28、建筑卫生陶瓷的种类、性质和生产工艺要点?

29、电瓷的分类、性能要求及生产工艺要点?

30、化工陶瓷和多孔陶瓷的性质、用途及生产工艺要点?

第一篇 生产过程原理 第三章 玻璃(8 学时)

一、基本概念 1、玻璃

2、应变点、退火点、变形点、软化点、流动温度、熔化温度

3、逆性玻璃

4、表面张力

5、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6、热钢化、化学钢化

二、判断题

1、当熔体冷却为玻璃时其热力学性质随温度的变化而连续变化。熔融态向固态玻璃的转变在转变温度区间(Ts~Tf)进行。Tg为玻璃转变温度(相当于粘度1012.4泊),Tf为玻璃膨胀软化温度(相当于粘度108~10泊)。( ) 2、砷-硫(硒、碲)系统玻璃,其代表为As2S3和As2Se3。硫系玻璃具有优异的红外透过性能。( )

3、玻璃中随SiO2含量下降,碱金属氧化物含量增加,系统中桥氧数上升,氧数R下降,硅氧骨架连接程度下降,网络结构呈架状-层状-链状-组群状-岛状改变。( )

4、“逆性玻璃”共同点是网络外体氧化物的含量大于玻璃生成体氧化物,逆向玻璃的离子性成分很高,也有人称为“离子玻璃”。 ( )

5、玻璃粘度决定于硅氧四面体的连接程度,即随O/Si比的上升而下降,引入碱金属氧化物R2O(Li2O、Na2O、K2O、Rb2O、Cs2O等)时,粘度降低。( )

6、二价金属离子对粘度的影响比较复杂。一般来说降低粘度的顺序是:MgO> SrO > CaO >BaO。

7、B2O3含量较少时,玻璃粘度随含量升高而升高。B2O3含量为15%趋于最高点,以后部分[BO3]变成[BO4]三角体,粘度下降。( )

8、玻璃的密度主要取决于:1、构成玻璃的原子的质量;2、原子堆积紧密程度;3、配位数。网络结构紧密或网络外结构被填空,密度增加;温度升高,密度增加;压力增加,密度增加。 ( )

9、玻璃中有完整的、强的Si-O键的强度较高。在石英玻璃中加入R+离子后,强度降低。( )

10、玻璃的热膨胀系数大小主要决定于网络骨架,Si-O组成三度空间网络,刚性大,不易膨胀。加入R2O和氧化物后,膨胀系数增大。引入的少量Al2O3,膨胀系数下降。( )

11、玻璃的密度大,结构致密,折射率大。石英玻璃密度小,具有较小的折射率,BaO、PbO折射率高。温度升高玻璃的折射率增大。( )

12、玻璃受水侵蚀时,玻璃中的金属离子浸出,离子交换,水化形成Si[OH]4,形成硅酸凝胶,形成SiO2薄膜,称为“保护膜层”。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