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语文文言文综合复习题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1届高考语文文言文综合复习题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文言文

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

严母训子

初,延年母从东海来,欲从延年腊。到雒阳,适见报囚。母大惊,便止都亭,不肯入府。延年出至都亭谒母,母闭阁不见。延年免冠顿首阁下,良久,母乃见之,因数责延年:“幸得备郡守,专治千里,不闻仁爱教化,顾乘刑罚多刑杀人,欲以立威,岂为民父母意哉!”延年服罪,重顿首谢,因自为母御,归府舍。母毕正腊?,谓延年: “我不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女东归,扫除墓地耳。”遂去,归郡,见昆弟宗人?,复为言之,后岁余,果败。东海莫?不贤知其母。(节选自《汉书·酷吏传》)

【注】 ①严母:严延年的母亲。②雒阳:今河南省洛阳市。③适:恰好。④都亭:秦汉时在郡县城郭附近道旁修筑的亭舍,供旅客停宿。⑤谒(yè):拜见。⑥阁:小门、旁门。⑦免冠:脱去帽子。⑧顿首:拜时以头叩地。⑨乘:乘着、靠着。⑩御:驾车。?毕:结束。腊,古时每年十二月举行一次祭祀活动,称腊祭,也叫“腊”。正腊:腊祭的那天叫“腊日”。汉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日,那天举行的祭祀叫“正腊”。?昆:兄。宗人:本家人。?莫:没有人。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欲从延年腊 ____________ .(2)母大惊,便止都亭 ____________ .(3)去女东归,扫除墓地耳____________ .(4)延年服罪,重顿首谢 ____________ .

【答案】 (1)和??一起 (2)停止,歇止 (3)离开 (4)谢罪 2.写出下列句中的加点字的通假字并解释。 (1)去女东归 ____通____ ________ .(2)东海莫不贤知其母 ____通____ ________ .

【答案】 (1)“女”通“汝”,你 (2)“知”通“智”,智慧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岂为民父母意哉 ____________ ..(2)顾乘刑罚多刑杀人 ____________ .(3)我不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____________ .(4)后岁余,果败 ____________ .【答案】 (1)父母官 (2)反而 (3)遭受 (4)出事 【参考译文】

当初,严延年的母亲从东海郡来,打算与严延年一起行腊祭礼。刚到雒阳,就碰上处决犯人。母亲很震惊,便在都亭歇止,不肯进入郡府。严延年出城到都亭拜见母亲,母亲关门不见。严延年在门外脱帽叩头,过了好一阵,母亲见了他,于是一条条地斥责他说: “有幸当了郡太守,治理方圆千里的地方,没听说你以仁爱之心教化百姓,反而靠着动用刑罚大量杀人,想以此来建立威信,难道这是当老百姓的父母官的意图吗!”严延年赶忙认错,重重地叩头谢罪,于是亲自为母亲驾车,一同回郡府去。正腊的祭祀结束后,母亲对严延年说: “我想不到人老了还要亲眼看见壮年的儿子身受刑戮!我走了!离开你向东回到家乡去,为你准备好葬身之地。”于是母亲离去了,回到本郡,见到兄弟本家,母亲又把以上的话对他们说了。过了一年多,严延年果然出事了。东海人没有不认为严延年的母亲贤明智慧的。

二、阅读下文,完成4~6题。

唐雎说信陵君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军,存赵国,赵王自郊迎。

唐雎谓信陵君曰: “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 “何谓也?”对曰: “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军,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 “无忌谨受教。”

【注】 ①选自《战国策·魏策四》。②卒然:突然。“卒”,通“猝”。③无忌:信陵君的名。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事有不可知者 ____________ .(2)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____________ .【答案】 (1)能 (2)恨 5.解释加点的词语。

(1)赵王自郊迎 ____________ .(2)(油)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____________ .【答案】 (1)亲自 (2)从 6.解释句中多义词的含义。

(1)唐雎谓信陵君曰 ____________ .(2)何谓也 ____________ .(3)太守谓谁 ____________ .

【答案】 (1)对??说,介词 (2)说,动词 (3)是,动词 【参考译文】

信陵君杀了晋鄙,救了邯郸,打败了秦军,保全了赵国,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他。

②①

唐雎对信陵君说: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世上有的事情,是不可以知道的,有的事情是不可以不知道的;有的事情是不可以忘记的,有的却是不可以不忘记的。”信陵君说: “这是什么意思呢?”唐雎回答: “别人憎恨我,我不能不知道,我憎恨别人,不能让别人知道;别人对我有恩德,我不能忘记;我对别人有恩德,我不能不忘记。现在你杀了晋鄙,解救了邯郸之围,打败了秦军,保全了赵国,这是你对赵国的大功德。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你,你很快就要见到赵王,我希望你忘记救赵的事。”信陵君说: “我恭恭敬敬地接受您的教诲。”

三、阅读下文,完成7~8题。

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7.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发尽白,蚤死 ______同________ (2)今也则亡 ______通________ 【答案】 (1)蚤 早 (2)亡 无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孔子哭之恸 ____________ .(2)门人益亲 ____________ .(3)弟子孰为好学 ____________ .(4)不贰过 ____________ .

【答案】 (1)悲痛到了极点 (2)更加 (3)谁 ④犯错误 【参考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去世了。孔子哭得哀痛之至,说:“自从我有了颜回这个学生,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国国君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爱学习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爱学习,(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四、阅读下文,完成9~10题。

鄙人学盖

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艺成而大旱,盖无所用,乃弃而为桔槔。又三年艺成而大雨。桔槔无所用,则又还为盖焉。未几而盗起,民尽改戎服,鲜有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郁离子见而嗟之曰: “是殆类汉之老郎与,然老与少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艺事繇己之学,虽失时在命,而不可尽谓非己也。故粤有善农者凿田以种稻,三年皆伤于涝,人谓之宜泄水以树黍,弗对,而仍其旧。其年乃大旱,连三岁,计其获则偿所歉而赢焉。故曰‘旱

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之名言也。”(《郁离子》)

【注】 ①郑之鄙人学为盖: 郑国有一个住在边远地区的人学做雨具。鄙,边远的地方。盖,雨伞。②桔槔:又称“吊杆”,井上汲水的一种工具,在井旁树上或架子上用绳子挂一杠杆,一端系水桶,一端坠个大石块,一起一落,汲水可以省力。③殆:大概;差不多。④繇:由。⑤旱斯具舟,热斯具裘:行旱路时准备走水路用的船只, 夏天准备过冬穿的衣服。指事先做好准备。《国语·越语上》:“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缔,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9.解释加点字在文中的含义。

(1)未几而盗起 ____________ ..(2)鲜有用盖者 ____________ .(3)人谓之宜泄水以树黍 ____________ .(4)计其获则偿所歉而赢焉 ____________ .

【答案】 (1)不久 (2)少 (3)种植、栽培 (4)抵偿、偿还 10.解释下面句子中“为”的含义。 (1)然老与少非人之所能为也____________ .(2)公为我献之 ____________ .(3)炮台悉为夷据 ____________ .(4)为其来也 ____________ .【答案】 (1)做 (2)向 (3)被 (4)当 【参考译文】

从前,郑国有一个住在边远地区的人学做雨具,学了三年终于学成了这门手艺。但天大旱不下雨,雨具派不上用场。于是便放弃了做雨具而改学做汲水工具。又花了整整三年时间手艺才学成,谁知却遇上了大雨年景,汲水工具没有什么用处,就又回头制作雨具了。不久,盗贼四起,人们都改穿军服,很少有用雨具的。他又想学做兵器,可是自己已经老了。郁离子见此而叹息说:“这大概就类似汉朝时的老郎吧,然而老与少并不是人的意志所能改变的,是自然的规律。各种工艺技巧是由自己学得的,虽然失去时机是天命,但也不能说自己没有一点责任。过去粤地有一个善耕作的农民,开垦田地种稻,连续三年都遭受涝灾,人们都劝他应排水而种黍,但他不听,仍然种稻。谁知那年却大旱,接着连续三年也大旱,计算一下他的收获,除了抵偿往年歉收的损失外还有些赢余。所以说‘干旱时就准备好船只,酷暑时就准备好皮衣’,这是天下的至理名言啊。”

五、阅读下文,完成11~12题。

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 “嗟 ④!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