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史复习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中国金融史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中国通商银行一1897年中国首家民族新式银行。 户部银行一清末出现了建立国家银行的思想。

清政府参照英、日两国中央银行制度来设立

中国的国家银行制度,先后在北京设立户部银行(后来更名为大清银行)和交通银行 信成银行一1906年后信成银行等纯粹民营银行出现。

金融风潮一金融体系内在的脆弱性引发的金融恐慌或危机给金融、 均六年就发生一次,其中较著名的有

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了

一定程度的破坏。在晚清(1840一一 1912年)的72年间,中国就发生了 12次较大的金融 风潮,平

1883年的上海金融风潮一商号倒欠钱庄巨额

款项,逐步连累到钱庄而展开来、 遍及其他各业,也称倒账风潮、1897年的贴票风潮、1910 年的橡皮股票投机风潮(P180-183)。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率比美国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统计 的西欧大约每十年爆发一次金融恐慌的频率要高。

附加内容:

一、世界货币形态演变过程图

实物货币(自然物、劳动产品)

商品货币

金属货币(铜、银、金等)

货币

纸制货币(可兑现、不可兑现纸币)

信用货币

存款货币(主要是活期存款) 电子货币(银行卡对应的存款)

二、三次社会大分工:

畜牧业与农业分离。 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商业产生。 三、货币制度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和货币材料的变化,国家货币制度也是不断演进的。

复本位制 -- 金银复本位制

金属货币制度

银本位制

单本位制

金铸币本位

金本位制 金块本位

货币制度

金汇兑本位

信用货币制度一一不兑现的信用货币 四、中央政府必须垄断货币发行权的原因:

垄断货币发行收益,维持财政。遏制地方势力财力的膨胀,防止分裂。维护货币信用,控制危机。实施统一有效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货币制度简述:

欢迎下载 货币经济9

一、 明代的货币制度

明代商品经济继续发展, 在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开始使用。 纸币逐渐退出流通, 白银取得了法定货币的地位。 历了从铜钱流通到纸钞流通,再到银、钱、 以银两为主的流通进程。 二、 清朝前期的货币制度

清朝前期承袭明朝中后期形成的银钱并行的货币制度。清朝后期币制有新的变化, 用铜元取代铜钱,仍是银铜并行的币制, 白银作为法定货币。这与白银供给的增多有关。

清代白银的供给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中外贸易顺差导致外国白银(银元)大量流入 是国内银矿产量增加。

清朝实行银钱并行的货币制度,因为对外贸易的顺差和逆差而出现了银贱钱贵和银贵钱贱等 货币比价波动和货币替代问题,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发生作用,影响经济社会的稳定。 三、 清朝后期的货币制度

清朝后期继续实行银铜复本位的货币制度。

;二 1900年

1910年才确立“元两并行”的银本位制。清代以

货币和信用又有新 明代货币流通体制经

的变化。传统信用机构出现创新,钱庄产生。明朝后期汇兑重新兴起,会票、银票、钱票等 信用工具

钞并行而以银钱为主的流通, 最后到银钱并行并

欢迎下载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