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2020年)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长沙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2020年)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长沙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大纲说明

模型预测得到2020年长沙市耕地保有量266913.66公顷。

8.1.4 耕地保有量确定

粮食需求法预测的耕地保有量虽然保证了耕地的数量,但是却没有充分考虑长沙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耕地后备资源的现实情况。规划期间长沙市人口高峰、城镇化高峰和工业化高峰的叠加,将使长沙市的耕地保有量有所下降。同时,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潜力的有限也制约了耕地补充目标的实现。灰色系统法处理原始信息时能够弱化不确定性、强化规律性,但是该方法预测时间较长、模型偏差较大,致使预测结果偏小。

综合平衡法从用地供需综合平衡出发,客观分析了规划期间长沙市耕地减少的去向及原因,预测结果既反映了耕地变化的趋势,又综合考虑了各行业建设对耕地的需求和新增耕地的现实潜力,相对于粮食需求法和灰色系统法有其优越性。因此,本轮规划耕地保有量采用综合平衡法结论,确定2010年长沙市耕地保有量为279089.00公顷,2020年长沙市耕地保有量为269012.00公顷。

8.2 基本农田保护

2005年长沙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48000.00公顷,主要分布在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和浏阳市。芙蓉区、天心区、雨花区、开福区和岳麓区基本农田面积为6650.00公顷,占2.68%;其余四县(市)分布241350.00公顷,占97.32%。随着长沙市经济建设发展,城镇建设区域内已不具备基本农田的保护条件,基本农田应该调整至保护条件较好的区域。市区是增强长沙市综合经济实力的核心区域,是提升长沙市集聚辐射作用的重点区域,规划期内城市各业建设用地需求将对土地形成巨大的冲击,而且,市区内多数耕地分布零散且受到严重的污染,已不再适合作为基本农田保护。

结合长沙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两型社会”建设的需要以及耕地资源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特点,确定规划期内长沙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229200.00公顷,重点安排在中心城区以外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和浏阳市的耕地集中连片区域。

46

9 土地利用生态格局

长沙市的生态体系受城市化、路网切割分离作用影响,斑块破碎化明显,其生态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因此,迫切需要构建合理的区域生态安全和城镇生态安全的景观格局,根据需要构建生态控制区、通过原生植被保护和人工植被建设通设生态通道、建设关键点位,打破生态城市中生态岛屿的隔离局面,提高自然板块之间的连通程度。

9.1 生态控制区

生态控制区要求面积较大、有保护完好的核心区、生态系统中自然组分比较高、人力干扰相对较低、是区域自然生境和乡土物种保留的、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起到“结构控制”和“生态源”的作用。根据长沙市自然保护区以及森林公园的分布特点,长沙市东北部和西部丘陵山区均属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地区。长沙市生态控制区主要包括:①橘子洲生态控制区;②浏阳河源头(大围山)生态控制区,包括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围山自然保护区、浏阳河源头水源涵养林等;③捞刀河源头生态控制区;④沩水源头生态控制区;⑤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含岳麓书院)生态控制区;⑥水库生态控制区,包括青洋湖(黄材)、株树桥、铜仁桥、金井、石燕湖水库。

生态控制区内要强化其城市绿核的分割屏障和绿岛作用,作为城市景观源和生态控制骨架,强化保护其完整性,避免破碎和蚕食;作为城区人民重要的游憩休闲空间,可以进行不影响绿核整体景观的人类开发和景观建设活动;优先采用本地物种,增加绿核生态系统的层次和种类以形成复杂的系统结构;强化绿核和城市外围区域绿地、自然斑块直接的连通性。

9.2 关键节点

从维护长沙市区域生态安全角度出发,大型山体、绿块之间的连接处、道路交叉处、组团间的隔离带、具有重要生态功能或生态敏感性较强的点位等应重点关注。根据长沙市生态景观格局分布的现状,提出以下需要重点关注的点位:①奎塘河—园艺场,②岳麓山—洋湖垸,③谷山—东方红农场,④金霞—洪山庙,⑤黎托—仙姑岭。

长沙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大纲说明

9.3 区域景观格局

将景观生态学理论与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实践相结合,在长沙市城镇发展和景观建设规划的基础上,维护和创造高质量的自然生态环境,防止市区的连绵发展,充分利用长沙市自然绿地系统和河流道路廊道,对长沙市生态用地进行合理布局,构筑长沙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体系。

(1)战略要点——“护山、净水、建通廊”

“护山”:修复和保护山体自然景观及植被,特别要加强分布零散、面积较小的“孤山”的保护和恢复,促进景观安全格局的优化和完善。

“净水”:加强水源地保护,增强河流、水体的自净能力,促进河道净化和美化。 “建通廊”:保证山水廊道的连通性与完整性,保证能量流通顺畅。 (2)景观格局

在充分考虑长沙市独特的自然山水布局和城市发展空间结构的基础上,依据《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长沙市区域景观格局在空间结构上分为城市园林绿地、环城林带、生态隔离带、绿色通道、江河风光带、森林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和城郊生态公益林。

环城林带:分内圈林带与外圈林带。内圈东为京珠高速公路,北、西为二环线,南为绕城线;外圈为绕城线。

生态隔离带:生态隔离带由五个城市森林组团组成:奎塘河—园艺场,岳麓山—洋湖垸,谷山—东方红农场,乌溪桥—黑石渡,黎托—仙姑岭。

绿色廊道:京珠高速公路、长永高速公路、长常高速公路、机场高速公路及京广铁路、长石铁路两侧第一层山脊以内的山地或100m以内的平地形成的绿色廊道。

江河风光带:湘江、浏阳河、捞刀河、靳江河、龙王港、沩水六条江河的平地100m以内的自然风光带和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的森林植被。

森林公园:在生态圈内建立黑糜峰、青竹湖、书堂山、洪山庙、石燕湖、莲花山、象鼻窝、泉水冲、谷山、乌山等十个森林公园。

48

长沙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大纲说明

生物多样性保护:在生态圈内建立桃花岭、谷山、团头湖、天车岭、苏蓼垸五个自然保护区和长沙森林野生动物园;保护生态圈内1137株古树名木。

城郊生态公益林:是指生态圈内、三环绕城线以外的森林、林木与城镇园林绿地。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