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习题磁学,振动、波动、光学近代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大学物理习题磁学,振动、波动、光学近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大学物理习题(下)

7、如图所示,用均匀细金属丝构成一半径为R的圆环C, 电流I由导线1流入圆环A点,而后由圆环B点流出,进 入导线2。设导线1和导线2与圆环共面,则环心O处磁 感应强度大小为B?________, 方向____________。

8、如右图所示,有一用均匀导线绕成的闭合正方形平面 线圈ABCD,在顶角B、D处分别用两根与线圈共面的 长直导线注入电流I(而且这两长直导线在同一直线 上),则中心O处的磁感应强度为 。 9、 两根长直导线通有电流I,如图, 图示有三种环路;在每种情况下,

COAI12IBIDABIOCbcc??_____(对 ?B?dl等于:__________环路a)。_____(对环路b)。

a?I?I。 _________(对环路c)

10、 已知两长直线细导线A、B通有电流IA?1A,IB?2A,电流流向和放置位置如图,设IA与IB在P点产生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BA和BB, 则BA与BB之比为 , 此时P点处

IA1m2mP?磁感应强度BP与X轴夹角为 。

11、半径为R的圆柱体上载有电流I,电流在其横截 面上均匀分布,一回路L通过圆形内部将圆柱体横截 面分为两部分,其面积大小分别为S1、S2如右图

IB?XRLIS2S1??所示,则?H?dl?_________________。

L三、计算题:

———————5———————

大学物理习题(下)

1、已知均匀磁场,其磁感应强度B?2.0Wb/m,方向沿x轴方向,如图所示,试求: (1)通过图中aboc面的磁通量; (2)通过图中bedo面的磁通量;

b30cme (3)通过图中acde面的磁通量。

?40cm B50cma

o 30cmxd

c

z 2、图示为两条穿过y轴且垂直于x?y平面的平行长直导线的俯视图, 两条导线皆通有电流

2yI,但方向相反,他们到x轴的距离皆为a。

? (1)推导出x轴上P点处的磁感应强度B(x)的表达式;

(2)求P点在x轴上何处时,该点的B取得最大值。

yIaOa?IPxx

3、如图两共轴线圈,半径分别为R1、R2,电流为I1、I2。电流的方向相反,求轴线上相距中点O为x处的P点的磁感应强度。

I2

I1OP

R1 xR2x

2b

———————6———————

大学物理习题(下)

4、如图,半径为a,带正电荷且线密度是?(常数)的半圆,以角速度?绕轴O?O??匀速旋

???2转。求:(1)O点的B;(2)旋转的带电半圆的磁矩Pm。(积分公式?sin?d???/2)

0 O? ?

Oa

O??

5、有一闭合回路由半径为a和b的两个同心共面半圆连接而成,如图其上均匀分布线密度为?的电荷,当回路以匀角速度?绕过O点垂直于回路平面的轴转动时,求圆心O点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b

Oa

6、如图,真空中有一长直导线通以电流强度为I的电流,折成abcde形状,且处于同一平面

?内,其中bcd是一半径为R的半圆。求圆心O磁感强度B的大小。

dIceRObIa7、无限长载流直导线弯成如图形状,,图中各段共面,其中两段圆弧分别是半径为R1与R2的

?同心半圆弧。(1)求半圆弧中心O点的磁感应强度B。(2)在R1?R2的情形下,半径R1和

———————7———————

大学物理习题(下)

R2满足什么样的关系时,O点的磁感应强度B近似等于距O点R1的半无限长直导线单独存

在时在O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

R2R1OII8、在真空中有两根相互平行的无限长直导线L1和L2,相距10cm,通有方向相反的电流,

I1?20A,I2?10A,试求与两根导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在导线L2两侧并与导线L2的距离均

为5.0cm的两点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一、选择题:

?1、如右图所示,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均

匀磁场中,有一圆形载流导线,a、b、c

是其上三个长度相等的电流元,则它们所受安培力 大小的关系为

(A)Fa?Fb?Fc。 (B)Fa?Fb?Fc。 (C)Fb?Fc?Fa。 (D)Fa?Fc?Fb。

aIc?Bb??2、有一矩形线圈AOCD,通以如图所示方向的电流I,将它置于均匀磁场B中,B的方向与X

y轴正方向一致,线圈平面与X轴之

A?n0D间的夹角为?,??90,若AO边在OY轴上,且线圈可

绕OY轴自由转动,则线圈将:

(A)作使?角减小的转动。 (B)作使?角增大的转动。 z (C)不会发生转动。 (D)如何转动尚不能判定。 OI?C?Bx3、在匀强磁场中,有两个平面线圈,其面积A1?2A2,通有电流I1?2I2,它们所受的最大磁力矩之比M1/M2等于:

(A)1; (B)2; (C)4; (D)1/4。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