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高考语文题(5)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直击高考语文题(5)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把工具全扔了。后来,他看卖水车的生意很兴隆,便改行去学做水车。三年学成,谁知又遇上连续阴雨,河水暴涨,水车无人要。他只好重新置办做伞的工具。可是,待他工具准备齐全,天又放晴了。过了不久,郑国闹盗贼,家家都要做防卫武器,这个郑人又想去学铁匠。可是,年纪不饶人,他已抡不动大锤,剩下的只有唉声叹气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B。第1对皆音huàn,第2对皆音lèi,第3对皆音jiē,第4对皆音guàn。A项刻薄(b?)、\薄(b?)荷,\曝光\与\暴虐\加点字皆音bào,屏(píng)障、屏(bǐng)息,差(chà)劲、差(chā)强人意。C项挑(tiǎo)拨、眺(tiào)望,蒙(mēng)骗、朦(méng)胧,看(kān)守、鸟瞰(kàn),裨(bì)益、筚(bì)路蓝缕。D项荷(hè)载、喝(hè)彩,角(jué)逐、咀嚼(jué),瞻(zhān)、赡(shàn)养,恪(kè)守、百舸(gě)。

2D。“坐阵”为“坐镇”、“独辟溪径”为“独辟蹊径”。

3C。A项“处女地”比喻未开垦的土地,应为“发祥地”,“文化”与“时期”搭配不当。B项“常在宫廷庆典时表演刚劲有力,富有气势”句式杂糅。D项“尽管”表示让步,应用条件复句关联词,表示任何条件下结果或结论都不变,可用“无论”。

4C。按空间顺序介绍丰乐亭园林的组成、院墙正门、门内、亭壁等。①句恰是从院墙正门说起,并与下句“门内即是丰乐亭”衔接;②句时间衔接,同时“碑刻”作主语,保持了叙述角度一致。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5D。应为“出生地是一个人的文化命脉”,偷换概念。A项是对原文第一段“灵感所在”、“ 全部写作的最初出发地”的理解概括。B项是对原文第二段“儿时记忆库存”、“作家们度过幼年、少年时光的地方”的理解概括。C项是对第二段“籍贯重要到可以入名,成为识别一个文人的符号。”等相关语句的理解概括。

6A。见原文第二段倒数第2句。B项错,见原文第三段,只要有与中国和世界相通的文学精神,乡土性和民族性强的作品就可能走向世界。C项错。曲解原文第四段末句的含义。D项错,反因为果,曲解原文第三段“由他们各自不同的文化姿态,可以鉴别出他们的文学地位。”

7D。从原文看,“大文化敘事”品格针对以叙事作品为重头的地域性作家而言,并非所有经典都是“大文化叙事”的,与经典作品的时代价值更无必然联系。A项见原文第三段顺数第2、3、4句。B项见第三段顺数第8、9句。C项见第三段顺数第4、5句。

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8C。应为“暗中窥视”。

9B。义皆同“而”,连词。A项前句“之”义为“他”,代词;后句“之”无意义,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前句“而”义为“着”,表修饰;后句“而”义为“却”,转折;D项前句“其”义为“他的”,物主代词,后句“其”义为“岂”,难道,表反问。

10A。B项第1句写胡长孺任职,第2句体现胡长孺的机谋善断。C项第1句为犯人的对话,第2句体现胡长孺的机智。D项第1句体现了胡长孺的刚直抗上,第2句写荒年灾民死亡惨况。

11C。“让大家都出去接受诏令”错。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2.(8分)(1)灾民们一天没有吃的,就会有饿死的人,(我)的确来不及向您禀告,然而官府文书全部在(这里),可以察证。

评分标准:“者”、“诚”、“闻”、“具”、“征”翻译正确2分,全句翻译正确通顺2分。

(2)(胡长孺)催促(他)拿珠步摇来验证,喊来他的弟弟,拿给(他看),说:“(这)恐怕是你家的东西吧?”弟弟说:“是的。”于是归还给了他。

评分标准:“趣”、“示”、“然”、“焉”翻译正确2分,能正确补出省略成分1分,译句正确通顺1分。

13.(6分)(1)前句描写了瘦马昔日出身高贵,风姿非凡。后两句抒情采用了象征、反问、对比(或衬托)手法。

评分标准:每问2分。

答题思路:一二句写瘦马昔日的不同凡响:一匹天上的神马,四蹄腾空,驾云乘雾从天关降到人间,连南宋皇帝所有的御马都黯然失色,可见其出身高贵,风姿非凡。三四句写站在岸边的沙滩上,夕阳把它的嶙峋瘦骨的影子投在地上,倒像是一座瘠瘦的山形,如此一匹瘦马,还有谁来怜爱它呢?通过如山的马形,象征诗人气节坚贞如山,贫贱不移。

(2)龚诗既写马之瘦骨堪怜而无人怜爱的愤闷,也讴歌志士品节如山的坚贞。杜诗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和蓬勃向上的积极精神。

答题思路:龚诗可从反问及象征来分析。杜诗前四句写马的外形动态,后四句写马的品格,写它神清骨峻,状如锋棱,四蹄腾空、凌厉奔驰,万里可横行,借马写人,抒写情志。

14. (6分)。(1)来吾道夫先路也。(2)映阶碧草自春色。(3)知来者之可追。(4)师不必贤于弟子。(5)《醒世恒言》。(6)《巴黎圣母院》。

评分标准: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15. (4分)(1)我的精神状态及思想感情同自然融为一体(浑然一体)。(2)自然给了我全部力量,使我获得了身心的彻底自由与解放。

评分标准: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

答题思路:从作者引用《金蔷薇》的文字及“破土发芽,舒枝展叶”本身的内涵进行分析。

16.(6分)(1)感受到了自然的和谐美丽与蓬勃生机。 (2)忘却了尘世的烦恼,心灵里无欲无垢,无牵无挂。 (3)懂得了生命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评分标准: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

答题思路:从文中“霞光亲吻”“林风荡涤”“ 密密匝匝,郁郁森森”“ 天人合一,万类霜天竞自由”及小鸟盘旋复归等文字分析出第一点;从陶醉于黑森林的美景、把玩橡叶及狠狠关掉手机分析出第二点;从对人生最大赌局的联想及由橡实、橡树引发的想象中分析出第三点。

17.(1)(3分)以“自然”为中心;按走近(亲近)自然、感悟自然、回归自然(精神家园)的思路安排材料(或由感性到理性、层层深入)。

评分标准:第一个要点1分。第二个要点2分。

答题思路:第一段我走进黑森林、坐在长凳上、感觉变成了“橡实”及第二段写与小鸟的和谐相处,突出“走近(亲近)自然”。第三段我对那片橡叶的把玩及由此引起的联想,突出了“感悟自然”。第四段由“欢迎你还乡!”引起的关于自己前身的想象及引用的荷尔德林名言,深化了“回归自然(精神家园)”的主题。

(2)(3分)前后照应,深化主题;强调我们要超越蜗名蝇利、浪抛生命的现实世界,扎根自然,获得心灵的自由与解放。(大意对即可)

评分标准:第一个要点1分。第二个要点2分。

答题思路:第一点从文章形式作答。第二点从思想内容作答,扣住橡树种子及橡树的自然特性及寓意,联系文章主题。

18.(6分)现实生活中,人们心为物役,对金钱财富及功名利禄的过度追求,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肆意破坏,使我们体验不到栖居的诗意和生活的真正幸福,即使回到故乡――生命的出发地,也难以找回当初的纯真与快乐。(大意对即可)

作者的观点有积极意义和现实作用。告诫我们不能为了单纯的物质财富而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束缚身心,桎梏精神(大意对即可)。

评分标准:每点3分。注意审题,此题实际含两问,第一问“理解”,指该句的意义是什么,结合上下文,抓住两个“如果”,从本文的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现实生活实际。第二问“看法”,涉及对本文作者的观点及思想感情的评价,要表明你的观点,说出你

的看法。

六、(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19. (6分)示例一:哲学家说:“座位这个东西是典型的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中国人挤公交车,就是为了抢座位,这是物质,坐着比站着舒服,这是精神。而如果不顾公德抢到座位,就失去了在人们心目中应有的位置,就使精神蒙受了巨大损失,这是我们应该时时反省的。

示例二:哲学家说:“座位这个东西是典型的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会场上,主席台正中有把椅子,这是物质,坐在上面的人德才兼备,众人拥戴,发挥了领导者的积极作用,这是精神。而如果为了得到那个座位而不惜牺牲尊严,那就是精神上的莫大耻辱了。

评分标准:

(1)能联系现实,举出例子, 2分。

(2)与引文衔接自然,能分析出例子中物质与精神的关系,2分。 (3)观点正确,语句通顺2分。

20.(4分)卫生部长陈竺强调:全面辩证地认识中医。 评分标准:卫生部长陈竺(1分),观点(3分)。

新闻的主要内容:人物+观点。提炼时注意陈竺既讲了中医的优点,批判了不尊重中医的态度,又讲了中医在发展过程中“没能‘自上而下’地走下去”的缺点,提出中医要不断完善的观点。

21.(5分)示例一:住翠堤春晓,坐拥山水,结伴春天。二:翠堤春晓,播春天之梦,享天然氧吧之幽。

评分标准:符合题意即可,两则综合评分,使用了比喻或拟人手法(1分),贴切恰当(2分),简炼生动(2)。

答题思路:一扣“翠”与“春”的含义,二扣题干中的“山环水绕,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七、写作(本大题60分) 22.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胡长孺字汲仲,婺州永康人。咸淳年间,他的舅舅徐隆道担任荆湖四川宣抚参议官,长孺跟着舅舅来到四川,参加授官考试为第一名,被授予迪功郎、监督重庆府酒务。程文海正高贵显赫,他家气焰嚣张,即使违法,也没有人敢责问(治罪),他修建外门,侵占了官道,胡长孺命令(他)赶快撤去。大德丁未年,浙江东部发生严重灾荒,戊申年麦子又没有收成,灾民死亡众多。宣慰同知脱欢察议定颁行赈济灾民的命令,征敛富人的钱一百五十万用来救灾。到了县衙,脱欢察把余下的二十五万钱交给胡长孺,嘱咐他收藏好后,脱欢察才到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