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程(2)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心理学教程(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绪论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1心理: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 自我意识 个人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情感 意志

认识:感觉 知觉 记忆 想象

思维(认识过程的核心,人类心理发展高于动物的本质标志) 2关系: 过程与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不可分割的,心理过程是个性心理形成的基础,而个性心理一旦形成又直接影响着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之间关系

心理过程是一个统一的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认识过程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情感过程是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动力,意志过程对人的认识和情感过程具有调控作用 3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或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4心理学的含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科学 5心理学的发展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学科

(1)心理过程不仅表现在人的物质活动中,而且也表现在人的交往活动中

(2)儿童个性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小学儿童来讲,学习活动和整体内部的交往活动对他们个性的形成与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3)(标志性的条件)心理学的发展: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设立第一个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至今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4)普通心理学→它是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学科

(5)学习心理学,有助于小学教师了解小学儿童的心理特点,并有效地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有助于小学教师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培养科学世界观

(6)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是否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尊重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区分传统教育和现代化教育的标志之一

对心理的基本认识

一、心理具有物质基础→脑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脑的结构:神经中枢: 中枢:脑:大→高级中枢 小

中间 低级中枢 延桥

骨髓 周围:(外周)神经系统 大脑半球皮质,简称皮层(是最高中枢)

(皮层是控制整个机体活动的最高管理者和调节者) 大脑半球皮质分为4个部分:额叶、顶叶、聂叶、和枕叶 低级神经中枢的活动受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 (二)大脑的功能

1基本功能:大脑的主要机能是接受、分析、综合、贮藏和发布各种信息 2神经活动的方式—反射 反射:无(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具体信号(第一信号) 抽象信号(第二信号):只有人才有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 望梅止渴,谈虎色变 3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与心理

(1)高级神经活动指的是大脑皮层的活动 (2)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反射

(3)反射是机体的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4)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不变的反射

(5)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易变的反射,是无条件反射与某种无关刺激多次结合后形成的反射

(6)按照巴甫洛夫的观点,条件反射是心理活动的心理基础 4大脑的机能与心理

脑的特点:左右分工 左半球主管身体右半边,右半球主管左半边 机能定位 枕叶—视觉 颞叶—听觉 顶叶—躯体感觉

额叶—控制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 大脑机能的不对称:左脑 抽象活动

右脑 具体形象的活动

人的大脑具有不对称性,即心理机能在左右半球上表现出不同的优势 归纳:脑是人心理的器官,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它的活动产生并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 二、心理具有客观源泉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但人脑并不会自发地产生心理,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与人脑时,人脑才能形成对外界的映象,产生心理。

2客观现实是人类心理的源泉,客观现实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相比而言,社会环境对人的心理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决定性作用),其中感觉剥夺实验和狼孩这两个事例可以分别说明心理具有客观源泉。 三、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1所谓主观能动性是指: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和经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情人眼里出西施”“月是故乡的圆”都可体现心理的主观能动性。

3主观能动性的反映表现在:(1)客观现实的性质和特征和个人对现实的关系和态度

(2)个人的经验(人改造现实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最大表现)

(3)它能支配和调节人的行为,它能作用于客观现实,又能反作用于客观现实,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

4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5人的心理一方面受客观现实的制约,一方面又受人的主观条件的折射,因此心理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

四、心理具有发展过程(不可逾越,不可倒退)

1心理是不断发展的,一般说来,从出生到成熟期间,心理的发展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混沌到分化的上升过程,而从成熟到衰老期间,心理的发展总趋势是从健全到衰减,从灵活到呆板,从清晰到朦胧的下降过程。

2儿童的思维发展经历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三个阶段。 3心理的思维发展经理了婴儿期,幼儿期和小学生三个阶段。

4心理发展的阶段与阶段之间不仅是量的差异,更重要的是质的区别。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1观察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是收集第一手资料的最直接的手段 2观察法分为三种类型:(1)从时间上看,分为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 (2)从范围上看,分为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 (3)从规模上看,可分为群体观察和个体观察 二、调查法

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三、实验法

1实验法是一种有控制的观察

2实验法可分成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两种

问答: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13页思考题)

(一)心理具有物质基础(脑上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举例:1如果脑部积水就会导致智力下降

2脑部中额叶受损,语言表达能力、智力就不正常

(二)心理具有客观源泉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但人脑并不会自发产生心理,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时,人脑才能形成对外界的映象,产生心理。举例:感觉剥夺实验

2客观现实,无论是物质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是人类心理的源泉,相比而言,社会环境对人的心理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举例:狼孩的故事

(三)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1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主观能动的反映是指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和经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特点。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情人眼里出西施”“月是故乡明”

2主观能动性反映表现在(1)客观现实的性质和特征和个人对现实的关系和态度 (2)个人的经验也左右着对现实的反映

(3)它能支配和调节人的行为,能作用于客观现实,又能反作用于客观现实,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 (四)心理具有发展过程

总之,人的心理一方面受客观现实的制约,一方面又受人的主观条件的折射。因此,

心理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

小学儿童的注意

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 注意的概述

一、注意及其外部表现

1注意是指细腻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指向是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某些对象,并且能长时间地保持。 (2)集中是对周围的其余对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2注意最显著的几个外部表现有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和呼吸运动的变化。 (1)“侧耳倾听”“目不转视”“呆视”体现了注意的外部表现中的适应性运动。

(2)注意的外部表现中适应性运动和无关运动的停止可以看出学生课堂的注意情况。 (3)呼吸运动的变化是比较高度集中的状态,所谓的屏息已是它的表现。 二、注意与心理过程

1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总在各种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是各种心理过程所共有的特

2注意的作用是掌管起航,负责领航,护航。

3关系:注意不是独立地心理过程,任何一个心理过程自始自终都离不开注意,但没有心理活动就没有注意,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三、注意的种类

1根据注意产生和维持有无预定目的以及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将注意力分为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随意注意)两种。

2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例:上课时,一同学的文具盒掉地上,大家会不由自主地转头朝向他。

3无意注意产生的条件(规律)

(1)客观条件:强烈的刺激容易引起无意注意(刺激物的程度)

对比关系的刺激容易引起无意注意(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运动变化的刺激容易引起无意注意(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新异性的刺激容易引起无意注意(刺激物的新异性)

(2)主观条件: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

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例如:“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人的知识经验

4当主观条件同时具备时,无意注意最容易发生

5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必须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6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2)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

(3)用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4)培养间接兴趣(间接兴趣指事情的结果引起人们的兴趣) 7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

在有效的实际活动中,不可能只有无意注意或只有有意注意参与,因为只有有意注意伴随的活动,容易使人感到枯燥乏味和疲劳,投入程度不高,反之,只有无意注意伴随的活动,难以使活动持久,深入地进行下去,只有两种注意相互配合,互相交替,才能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