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wo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倡举一反三,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让学生有机会,有可能从学习中变被动、从属地位为主动、主体地位。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提供给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条件与机会,不断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是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方面,我们应当把握住。

当今,明确把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既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也是素质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新发展。

中国古代的“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思想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教育家对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特长、激发学生主动性的初步认识。从国际上看,对创新教育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研究。早有历史,前苏联从60年代开始提出过创新教学体系,日本从80年代以来也有了“创造性教育”的说法,开展了实验,还成立了团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21世纪教育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知(Learning to know)、学做(learning to do)、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发展(learning to be)。后面三点都与实践能力相关。目前,我国的此类研究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

1.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广大教师、学生逐渐从应试教育的枷索中解放出来,许多教师逐步意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对其发展的重要性。但对于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的研究还不广泛,缺少具体的方法指导,缺少可操作性。

2.目前,有关培养创新意识方面的文章很多,有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论文也不少,但很少有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

18

力这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探索的相关研究。即,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牵一发而动全身,全面培养学生素质,还有待广大教育工作者去探索,去发现。

3.目前,关于此课题的微观研究多,宏观研究少,许多教师的研究还停留在就事论事阶段,上升到理论层次的少,各学科的教师只注重自己所任教学科的研究,而未能将各学科的研究综合起来,探索出一套相应的教学模式。

近几年,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校全面开展了“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专题研究,在课堂教学改革上,我们做到了“五个优化”;在评价手段和评价方法上,我们做到了“五个结合”。这一切为我们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此可见,面对科技创新教育,国内外在科学发展观、创新教育理念、新思路和新对策等方面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为科技创新教育在学校里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开始,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为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奠定基础。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目标,是构建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开放性和创新性是两个显著的特点。

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最重要的已不再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知道用什么方法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有自觉更新知识的意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在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体现创新意识,表

19

现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并在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

课程改革的内容,提倡新、活、宽,这就要求教师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应用教学的主宰,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利。在学习中,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创造性地教,学生应创造性地学,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注重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创新实践的能力。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1. 研究目标:

①探索一套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基本思路和具体策略,并通过创新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②使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带动各学科深化教学改革,使原来的以教为主的传授式教学真正转变为以学为主的创造性教学。

③能促使学生优化学习行为,从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的研究性学习,从而促使学生实践能力、学习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使学生逐步形成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精神,能不断提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2研究的内容及成果:

20

(一)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实施策略

创新精神是意识及观念。表现为对知识的渴望及追求;不因陈守旧,有锐意改革的意识;自我价值的取向即自我认识;灵活有序的思维;及个人的意志毅力等等方面。这些因素构成了人们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抓住各要素,通过学校的各种活动,植根于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牢固的意识及观念,达到邓颖超同志所说的:“人小志气高,立志去创造。今天准备好,明天立功劳。”

1、教育学生确立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创造的基础思想 知识是创造的基础,基础知识越扎实,知识面越宽,创造能力就越强。印度宰相西萨·班·达尔发明了国际象棋,国王要奖赏他,问他要什么,他说第一格放1粒麦子,第二格放2粒,以后每格都是前一格2倍,共64格放满就可以了。国王以为一个宰相竟只想实现如此渺小的愿望,十分生气地下令奖他。结果一计算:1+2+22+23+34+??+261+262+363+=18,446,744,073,719,511,615粒麦子,等于全世界生产两千年麦子的总和。这下吓坏了国王。有一教师知道了,献计给国王说:“打开仓库让他一粒一粒去数取吧!”为什么?这位教师说:“取1粒麦子要1秒钟,那么宰相取齐赏给他的麦子要5800亿年。难道你5800亿年生产不了这么多麦子?他也没有这样的长寿吧!”国王听后大喜。宰相知道了,也认为国王是个圣明君子,于是不要国王赏赐了。

大家熟知的三国故事孔明借箭,三天内做十万支箭,还立生死状,孔明靠什么力量来完成这十万支箭?是靠人力吗?不是,是靠知识,靠他对天文气象的知识!靠他军事上的知识。 如何教育学生使自己知识丰富呢?首先要积累知识,要发挥大脑记忆功能及青少年记忆力强的特点,尽量多读多积累知识;其次要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社会不断发展,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