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点及我国应对策略研究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点及我国应对策略研究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2012级学生论文

务的保护贸易理论,即幼稚工业保护论。该理论以经济发展阶段为依据。根据历史的观点把各国经济发展分为五个阶段,且每个国家应根据各发展阶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以生产力理论为基础。认为生产力是创造财富的能力,提高生产力是国家强盛的基础;以保护关税制度为核心。要想发展生产力政府必须进行干预经济,不能听任其自由发展。主张政府通过保护关税政策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工业生产力,因为工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农业的发展。

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论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时德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且该理论以保护贸易为过渡时期、以自由贸易为目的,保护是有限度的,这对于经济不发达国家具有重大参考价值。但是该理论也存在缺陷,首先他对生产力的概念理解是不正确的的,对影响生产力发展的各种因素分析也非常混乱;其次,他把经济部门作为划分一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基础也是不正确的,曲解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过程。

3.凯恩斯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促使各国纷纷放弃自由贸易政策,开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1936年,凯恩斯在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除了对重商主义进行重新评价,还对自由贸易展开批评。并创立以有效需求不足为基础,以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资本效率和灵活偏好三个所谓心理规律为核心,以国家干预为政策基点的保护国内就业新学说,即对外贸易乘数理论。该理论认为,一国出口所能带来的就业和国民收入同国内投资一样,有倍增作用。当商品、劳务输出时的货币收入不仅使出口产业部门收入增加,也会带动消费的增加,消费的增加又会引起其他产业部门的生产、就业和收入增加。这样一直循环下去,国民收入增加将为商品、劳务出口增加的若干倍,这就是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涵义。在贸易政策上主张奖出限入,即对进口设置障

8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2012级学生论文

碍、对出口采取补贴或鼓励,该理论后来被称作为\超保护贸易理论\。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揭示了贸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规律,这为一国制定行之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该理论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首先,贸易顺差增加实质上是出口相对增加,并不像国内投资那样形成新的生产力从而使供给增加,所以,投资增加和贸易顺差增加对国民收入增加的乘数作用并不等同;其次,该理论在实践上常会受一国闲置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再次,这一理论忽视了对外贸易只有在世界总进口值增加的条件下才能发挥乘数的作用。

4.普雷维舒什贸易条件恶化论

1949年,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舒什在其《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及其主要问题》的报告提出了贸易条件恶化论。贸易条件恶化论认为:在当时的国际环境和贸易格局下,技术变迁、市场容量、需求弹性,收入弹性等因素的变化使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初级产品价格有长期低于发达国家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价格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自由贸易并不会给所有国家都带来利益,贸易只对出口工业制成品的发达国家有利,对出口初级产品的发展中国家不利,这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十分不利。在政策上主张贸易保护,反对自由贸易。

该理论是经济学家提倡落后国家进行工业化的直接原因,也是其日后提出政府干预经济发展计划和进口替代战略的理论政策。20世纪60年代,受普雷维舒什理论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拉丁美洲国家普遍实施了内向型发展战略。但是他们却忽视了国际贸易可以为发展中国家带来诸如专业化、先进技术、规模经济和国外直接投资等方面的利益,这些利益不但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技术进步和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能够弥补发展中国家因贸易条件恶化所造成的利益损失,这些可以从积极实施外向型发展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所取得的成绩得到证明。

9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2012级学生论文

5.克鲁格曼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战略性贸易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由布兰德、斯潘塞、克鲁格曼等人提出。该理论同意自由贸易优于保护贸易理论的基础是市场存在完全竞争和常数规模。但同时也指出,现实的国际竞争是不完全的,且生产存在规模经济。所以一国政府可以通过贸易保护等适当的政府干预改进市场运行结构,创造本国在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产业上的比较优势,获取大量的外部经济利益。同时,该理论也提出非比较优势论,即贸易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收益递增这一原因的存在,而不是由成本比较优势驱动的。战略性贸易理论包括\利润转移\理论和\外部经济\理论。\利润转移\理论以内部规模经济为基础,该理论认为,一国可以通过提供出口补贴帮助本国产品占领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通过关税等手段降低外国寡头厂商在本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以进口保护作为出口促进的手段。\外部经济\理论以外部规模经济为基础,该观点认为,政府适当的支持和保护能够使某些产业和企业完全占有外部经济,达到社会最优状态,从而获得长远的战略利益。

战略性贸易理论是解释当代国际贸易新格局的主要理论依据。它表明在垄断竞争为基本特征的当代世界市场下,政府必须干预对外贸易,为政府干预提供了理论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然而该理论也背离了传统的自由贸易观点,成为曰后贸易保护主义者滥用的理论托词和政治口实。

二、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点

2010年,在美国匹兹堡召开的G20峰会上,各国领导声称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但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欧债危机不断恶化、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国际环境促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虽然各国领导一直呼吁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努力走出当前经济困境。但迫于目前国内政治和经济压力,各国政府还是把解决本国经济问题放在首位,国

10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2012级学生论文

际合作的意向正逐渐减弱。从图2.1全球实施反倾销的数量来看,此次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并没有金融危机时期那样瞩目,属于低调中复出,但是其发展变化却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它将直接影响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本章将从实施保护的手段、保护的范围、实施保护采取的形式、实施保护的主体四个方面介绍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点。

图2.1 2000-2011年世界反倾销发起数

数据来源:WTO反倾销数据统计

(一)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手段的新特点

除贸易救济调査外,当前贸易保护主义中还存在许多其他的贸易保护手段,这些手段虽然不被大量使用,却也影响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1.贸易救济措施重新组合

贸易救济措施\双反\的合并使用是贸易保护中常见的手段,它指反倾销反补贴的合并调查。但是,最近欧盟对中国数据卡实施贸易救济调査案件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在这起案件中,欧盟对中国的数据卡同时发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査,该案是欧盟首次对中国产品同时发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虽然是个别案件,但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贸易救济措施的新组合可能会成为本轮贸易保护主义的新手段。随后,欧委会又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