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货币银行学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A.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B. 再贴现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 D. 窗口指导 6.在调节货币和信用时,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的工具是( )。

A.公开市场业务 B. 再贴现政策 C.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D. 消费信用管理 7.将存款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最初出现于( )。

A.美国 B. 英国 C.法国 D. 荷兰 8.凯恩斯学派强调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或机制是( )。

A.货币供应量 B. 超额准备金 C.利率 D.基础货币 9.认为货币政策最重要、提倡“单一规则”的简单货币政策是( )。

A.凯恩斯 B. 费雪 C.弗里德曼 D. 剑桥学派 10.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 )既可以调节利率水平,又可以调节利率结构。 A.再贴现政策 B.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C.公开市场操作 D. 再贷款政策

11.在中央银行下列行为中,( )可以导致基础货币的减少。 A.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 B.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 C.在黄金市场上购买黄金 D.在外汇市场上购买外汇

12.一般来说严重通货膨胀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最优搭配是( )。 A.财政与货币双紧 B. 财政与货币双松 C.财政紧货币松 D. 财政紧货币松

13.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将导致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 )。

A.上升 B. 下降 C.不变 D. 不确定 14.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地买入有价证券,意味着货币政策( )。 A.放松 B. 紧缩 C.不一定 D. 不变 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 )之间此消彼涨的关系。 A.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 B.经济增长与失业率 C.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 D.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16.1995年我国以法律形式确定我国中央银行的最终目标是( )。 A. 以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 B. 以币值稳定为主要目标

C. 稳定货币、发展经济 D. 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17.在理论中强调恒久收入变量重要性是( )。

A.凯恩斯学派 B. 理性预期学派 C.供给学派 D. 现代货币学派 18.愿意接受现行的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是( )。 A.充分就业 B.非自愿失业 C.自愿失业 D.摩擦性失业 19.下列( )不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A.充分就业 B.经济增长 C.物价稳定 D.国际收支顺差 20.下列货币政策操作中,引起货币供应量增加的是( )。 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 B.提高再贴现率 C.降低再贴现率 D.中央银行卖出债券

21.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 )。

A.利率 B.货币供应量 C. 基础货币 D. 贷款限额 22.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则商业银行( )。 A. 可贷资金量减少 B. 可贷资金量增加 C. 可贷资金量不受影响 D. 可贷资金量不确定

23. 不是通过影响基础货币变动实现调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 A.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B. 公开市场业务 C. 再贴现政策 D. 都不是 三、多项选择题

1.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相互矛盾的是( )。

A.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 B.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C.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 D.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 E.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2.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与西方国家货币政策工具不同的是( )。 A.法定存款准备率 B.再贷款政策

C.再贴现率 D.公开市场业务 E.利率政策 3.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的政策效果是( )。 A.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B.加大了货币乘数 C.减少了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D.减小了货币乘数 E.增加了基础货币

4. 选取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最基本要求是( )。

A. 抗干扰性 B. 可测性 C. 相关性 D. 可控性 E. 适应性 5.中央银行创立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目的在于( )。 A.保证商业银行的清偿能力 B.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

C.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 D.影响利率 E.增加中央银行负债6.要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中央银行可以( )。 A.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 B.减少向商业银行的贷款 C.调低法定存款准备率 D.调高法定存款准备率 E.调高再贴现率

7.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属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有( )。

A.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B.消费者信用控制 C.不动产信用控制 DE.窗口指导

8.降低再贴现率的政策效果是( )。

A.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B.减少了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C.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 D.降低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 E.减小了货币乘数

9.下列各项中,属于货币政策操作指标的是( )。

.优惠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