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

4.D(A项宾语残缺,在“处理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等”后加上“问题”。B逻辑不当,“每年”

与“今年”矛盾,“的方式”多余,可以改为“我们每年都会去想很多新主意,来做当年双11的创新。”C语义重复,“远景”就是未来的图景。) 5.B 6.A

7.D (ABC都是使动用法,D名作动)

8.D(不是“绝望之情”。参见后面附录的赏析文字) 9.B(错在 “表达了荷篑者的心声”)

10.A(答非所问,为“当代中国文学怀乡书写”的意义。) 11.D(原文为“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即莫言的故土家园的历史。)

12.C(A.原文为“就对农业文明进入现代的艰巨进程的描写而言”;B.原文中“或许”一

词说明原因是猜测的;D.项“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错。) 13.B【物化:此处指死亡】

14.D(D连词,表修饰。A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递进。B代词,他;代词,指阙秦以利晋这件

事。C 副词,于是;副词,竟然。)

15.C(重点词:\但\、\饷\、“脱粟”。但:仅仅,只是。饷:动词,供给粮食。脱粟:粗

米饭。)

16.A(不是\因为思念故里的情意深切\,是因为\性定\。) 四、19分 17.4分

①农村姑娘拣麦穗是为了攒钱备嫁妆,这种行为表现了她们对幸福婚姻和美好生活的追求。(2

分,意思对即可)

②引出下文,为“我”拣麦穗的行为和“我”与老汉的交往做了铺垫。 (2分,意思对即可) 18.4分

①第一处用“红得透亮”的小火柿子烘托出“我”热切盼望老汉出现的喜悦心情。 (2分,答出“烘托” “喜悦”各1分)

②第二处运用反衬(以乐写哀、对比),柿子“红得透亮”,“喜盈盈”,生机盎然,老汉此时

却已离开人世,突出了“我”听到卖灶糖老汉离开 人世时极度悲哀的心境。 (2分,答出“反衬或对比”“悲哀”,各1分) 19.6分

① 烟荷包虽然粗糙丑陋,但它是“我”对老汉所给予的那份朴素的情感的回应。

;..

'.

② 烟荷包是一种纯洁的象征,寄托了“我”儿时纯真的梦想和对美好感情的憧憬。 ③ 最后“我”一直想念烟荷包,代表我的梦想虽因老汉离世而破灭,但是始终没有放弃对生

活的美的追求,这点与前文梦想破灭后“依依顺顺”出嫁的农村姑娘有本质的区别,形成对比。(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0.5分

示例:纯真/珍贵/美好……(1分)

①小姑娘受那 些待嫁的女子的影响,也去拣麦穗,只 是她所期待的不是改变她命运的 白马王子,而是那个能做出灶糖的老汉。在物质贫乏的农村,一块糖就是孩子生命中最美好

的东西,她在追寻着这种生活之美。②卖灶糖的老汉真心地疼爱着这个小女孩,把一种长辈对晚辈的朴素的关爱悄悄送给这个缺乏爱的小姑娘。③他们之间的感情至真、至善,在世俗的世界里显得弥足珍贵,闪现着人性之美。

(词语1分,分析4分。所选词语必须准确体现 本文情感内涵,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言之成理即可) 五、23分

21.10分,每处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3)八佾舞于庭 孰不可忍也 (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5)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22.(7分,每对一处得1分)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

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23.6分

话题1分,句式、文采等5分

示例:面对丽春,李煜感叹“流水落花春去也”,韩愈却轻诵“最是一年春好处”。 面对皓月,张若虚浅诉“江月年年望相似”,苏东坡却高歌“月有阴晴圆缺”。 六、作文(60分)

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 准 切入分41 一类文(49分以上); 二类文(42分~48分); 三类文(36分~41分); 四类文(36分以下)

;..

'.

附录1:元曲赏析

全篇按写法可划为两层。前六句为前一层,写了女主人公面对春景睹物思人的心绪。句法对仗工整,每句后两字叠用、以衬托情思之缠绵。远山近水,杨柳桃花,香风暮雨无一不勾起女子的思念。视角由远及近,由外及里的转移,实质上是对每日思念的描述,而主人公那寂寞的心情不言而喻。第二层直接描摹女子的相思情态。前四句在写法上是每句重复两三字,有一唱三叹之妙,说明主人公柔肠寸断的相思之意。而这种日复一日折磨的结果就是玉肌消减、衣带渐宽。末尾摹拟一个局外人的口吻询问,更突出了主人公的纯情坚贞。

起句中的“自别后”可以说是点明了曲的内容——离别相思之情,为下文定下感情基调。接着作者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展现出一幅凄清零落的景色。山是遥山,水是远水,由远及近,写了杨柳、桃花、内阁、重门。其对仗句中用了“隐隐、粼粼、滚滚、醺醺、阵阵、纷纷‘这些叠音词来修饰”遥山、远水、杨柳、飞棉、醉脸、香风、暮雨“起了两方面的作用。一是“隐”和“粼”,“滚”和“醺”、“阵”和“纷”押韵,使作品音响联结而成和谐的整体增加了作品的音韵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二是加强了寥廊冷落的感觉,加倍地渲染了使人发愁的景色,间接抒发了闺中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一种渺茫的希望,可谓情景交融。

“自别后”作者采用了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连环与夸张的手法写少妇相思之苦。其中的语言虽不乏典雅的一面,但从总体倾向来看 ,却是以俗为美。如“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表达的是少妇的闺怨情绪,怕夜晚的寂寞,偏偏夜幕又降临了,竭力想抑制忧伤,又不可能不忧伤。作者用散文句法,使得意思显豁,明白如话,再加上“忽地”,“怎地”等口语的运用,读起来使人感到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少妇等待归人,每天 以泪洗脸,“新啼痕压旧啼痕”,实在悲苦。日子就在相思中过去了,瞧,少妇身体又瘦损了,连腰带都宽了三寸。

结句塑造了一怨妇的体态,增强了形象感。在韵律上,是“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是对仗中的两句对,使曲子在优美音韵中结束。

全曲大量运用叠字、叠词,含情脉脉、如泣如诉,情致哀婉动人,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附录2:文言文参考译文

山东长清地方,有位道业高深、品行纯洁的老僧,七十多岁了还很康健。一天,他突然跌倒起不来了,寺里的僧人跑过去抢救,一看已 经圆寂了;而他并不知道自己已死,灵魂飘然而去,到了河南地界。河南有个旧官宦世家的子弟,这天率领十几个骑马的侍从,架着猎鹰打兔子。忽然马受惊狂奔不止,公子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这时老僧的灵魂恰好与公子的尸体相遇,倏忽而合,公子竟然渐渐苏醒过来。奴仆们围着他问讯,他睁开眼说:“怎么来到这里!”众人扶着他回了家。

公子进门,搽粉描眉的姬妾们,纷纷聚集过来看望慰问。他大惊说:“我是僧人,怎么

;..

'.

来到了这里!”家人以为太荒唐,都扯着他的耳朵恳切开导,促使他醒悟。他也不自我辩解,只是闭着眼不再说话。给他粗米饭才吃,凡是酒肉却拒绝。夜里他独自睡觉,不和妻妾在一起。几天后,他忽然想稍微走动一下。家人都很高兴。出了房门后,他刚刚站定,就有几个仆人来到,拿着钱粮帐册,纷纷请他审理收支情况。公子推托因为有病倦怠,全都拒绝办理,惟独问道:“山东的长清县,知道在哪里吗?”仆人们都回答说:“知道。”公子说:“我烦闷无聊,要去那里游览一下,快备办行装。”众人说他病才痊愈,不应出远门,但他不听,第二天就出门上路了。

到了长清,他见当地的风光景物犹如昨天一样。不用烦劳问路,竟然到了佛寺。那老僧的好几个弟子见贵客来到,都非常恭敬地前来拜见。公子就问道:“原来的老僧到哪里去了?”他们回答说:“我们的师父前些时候已经去世了。”公子又问老僧的墓地。众僧引导着他前去,看了看那三尺孤坟,荒 草还没长满。僧人们都不知这位公子是什么意思。不久公子备马要走,嘱咐说:“你们的师父是个恪守戒律的僧人,他遗留下的手迹,应当谨慎地守护好,不要使它受到损害。”众僧很恭敬地答应了,公子这才离去。回到家后,他木然呆坐,一点也不过问家务。

过了几个月,公子出门自己走去,直到长清旧寺。他对弟子们说:“我就是你们的师父。”众僧怀疑他说得荒唐,相视而笑。老僧于是叙述了他还魂的经过,又说了自己生前的所作所为,全都符合事实。众僧这才信以为真,让他睡在原来的床上,仍像过去那样侍奉他。

后来公子家里屡次派车马来,苦苦地请他回家,他丝毫都不理会 。又过了一年多,公子的夫人派管家来到长清寺院,赠送了很多东西。凡是金银绸缎他一概不要,只收下一件布袍而已。公子的朋友中有人到了长清去寺院拜访他。见他默然处之,心志坚定;虽年仅三十多岁,却总说他八十多年所经历的事情。

异史氏曰:“人死则魂魄必散,老僧骤逝,而魂飘千里,是其性定之故。以我看来,死而复生,实不足为奇;其忽入纷 华靡丽之乡,而终能绝人以逃世,才是可贵的。倘换个人,一睁眼,而兰麝熏心,巴不得死在这温柔富贵乡里,哪还记得本是出家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