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江苏新高考选考化学(苏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4 1 第一单元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21版江苏新高考选考化学(苏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4 1 第一单元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②中所加固体药品是______________,可验证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确定装置②在整套装置中位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③中所盛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可验证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 解析:(1)浓硫酸有氧化性,加热时氧化性更强,木炭粉有还原性,两者相互反应,浓硫酸被还原成SO2,木炭粉则被氧化成CO2,反应得到的三种产物是SO2、CO2和H2O。(2)实验的目的是要将三种产物一一验证出来。由题中所给的各种装置可知:④是反应发生器;①中有品红溶液,可联想是用来验证SO2;③中装有某种水溶液,显然③可用来验证CO2;②是玻璃管,可验证水蒸气。由于①③中装的都是水溶液,气流经过后一定会带出水蒸气,所以必须先用②验证产物中的水蒸气,然后再验证SO2和CO2,不然就不能确定水蒸气一定是反应产物;由于SO2和CO2都能与石灰水反应,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从②出来的气体必须先经过①验证和除去SO2后再进入③验证CO2,由此可以得出正确的连接顺序应当是④→②→①→③。(3)A瓶中品红溶液褪色,可证明产物中有SO2,C瓶溶液不褪色说明进入C瓶的气体中已没有SO2,从而推断出B瓶溶液的作用是氧化吸收从A瓶出来的气体中的全部SO2,因而C瓶溶液的作用是确认这时气流中SO2已被B瓶溶液全部吸收。(4)因为②是验证水蒸气的,所以其中固体药品必是可与水结合,而且有可观察到明显现象变化的物质,中学生熟悉的是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确定②装置位置的理由如(2)中所述。(5)由于从①中C瓶出来的气流中已确认没有SO2,因此③中所盛溶液可以是澄清石灰水,用来验证气流中的CO2。

答案:(1)C+2H2SO4(浓)=====CO2↑+2SO2 ↑+2H2O (2)④ ② ① ③

(3)验证产物气流中有SO2 将产物气流中SO2全部氧化吸收 确认产物气流中SO2已被B瓶溶液全部吸收

(4)无水硫酸铜 水蒸气 由于产物气流通过①③时会带出水蒸气,所以②必须在①③之前

(5)澄清石灰水(或其他合理答案) CO2(或二氧化碳)

11.中学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部分产物未列出)。A是一种金属单质,D是一种非金属固体单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C的化学式分别为A__________,C__________。

(2)F的浓溶液与A反应过程中,F体现的性质与下列反应中H2SO4体现的性质完全相

同的是__________。

A.C+2H2SO4(浓)=====CO2↑+2SO2↑+2H2O B.Fe+H2SO4===FeSO4+H2↑

C.Cu+2H2SO4(浓)=====CuSO4+SO2↑+2H2O D.FeO+H2SO4===FeSO4+H2O (3)

E

H2O2

―→

F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反应F+D―→E转移电子数为6.02×1023,则消耗D的质量为________。 解析:A――→B

稀H2SO4稀H2SO4、H2O2

――→C,则A为变价金属Fe,B为FeSO4,C为Fe2(SO4)3,由F→C

知F为H2SO4,进而推出D为S,E为SO2,故F+D―→E为2H2SO4(浓)+S===3SO2↑+2H2O,所以转移1 mol e时,消耗S的质量为8 g。

答案:(1)Fe Fe2(SO4)3 (2)C (3)SO2+H2O2===H2SO4 (4)8 g

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计划研究当地酸雨的形成过程,于是取来雨水做水样进行测定,随时间的推移,多次测定该样品的pH,得到如下数据:

时间(h) pH 开始 5.0 8 4.8 16 4.5 24 4.3 32 4.2 40 4.0 48 4.0 -

(1)雨水样品放置时pH变化的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由此可以得出酸雨的形成过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将刚取样的上述雨水和自来水相混合,pH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硫表现________性。

(2)下面是酸雨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腐蚀建筑物、雕塑等 B.污染水源 C.改良碱性土壤 D.损害庄稼

(3)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①少用煤做燃料 ②把工厂的烟囱造高 ③燃料脱硫

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⑤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C.①③⑤

B.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解析:(1)酸雨的pH发生变化,其原因是亚硫酸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硫酸,酸性增强,当亚硫酸全部氧化为硫酸后,pH不再变化。 自来水常用氯气消毒,其中的氯气、次氯酸等能把亚硫酸氧化为硫酸,使pH减小。(2)酸雨的危害极大,会危害农作物、森林、草原、水源、建筑物、工业设备、电信电缆等。(3)要减少酸雨的产生,首先要了解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来源。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含硫矿石的冶炼和硫酸、磷肥、造纸等生产过程产生的尾气。因此少用煤做燃料以及对燃料进行脱硫处理,是减少酸雨的有效措施。开发新能源如氢能、核能等可以从根本上杜绝二氧化硫的产生。至于把烟囱造高,显然不会改变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对全球酸雨的危害不会减少。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是对因酸雨造成的危害的被动治理措施,与从源头上控制二氧化硫的产生无关。

答案:(1)2H2SO3+O2===2H2SO4 雨水溶解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又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硫酸,降落下来形成酸雨 减小 自来水中的氯气(或次氯酸)把亚硫酸氧化成硫酸 还原 (2)C (3)C

13.(2020·潍坊高三期末)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探究SO2

的性质,并制取一种常用食品抗氧化剂焦亚硫酸钠(Na2S2O5)。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前已除去装置中的空气)

(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发现其中的液体不能流下,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闭K2、K3,打开K1,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到装置C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D和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闭K1、K3,打开K2。一段时间后E中有Na2S2O5晶体析出,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葡萄酒常用Na2S2O5做抗氧化剂。测定某葡萄酒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的方案如下:

已知:滴定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I2+2H2O===H2SO4+2HI。

按上述方案实验,消耗标准I2溶液20.00 mL,实验测得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为 g·L1。若实验中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未润洗,则测定结果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6)设计实验验证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使用分液漏斗时应取下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使分液漏斗内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保证液体顺利流下。(2)装置A中生成SO2,装置B中FeCl3溶液与SO2发生反应,Fe3被还原为Fe2,SO2被氧化为SO24,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装置C中发生反应:H2O+SO2+Na2S===H2S+Na2SO3、SO2+2H2S===3S↓+2H2O,现象是有淡黄色沉淀生成。(3)装置D和F的作用是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4)装置E中Na2SO3与SO2反应生成Na2S2O5。(5)根据反应SO2+I2+2H2O===H2SO4+2HI0.010 00 mol·L1×0.020 00 L×64 g·mol1进行计算,则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为=0.128

0.100 00 Lg·L1。若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未润洗,则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6)若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则生成Na2SO4,可以利用稀盐酸和BaCl2溶液检验SO2 4。

答案:(1)拔掉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或使分液漏斗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瓶颈处的小孔)

(2)2Fe3+SO2+2H2O===2Fe2+SO24+4H 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3)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 (4)SO2+Na2SO3===Na2S2O5↓ (5)0.128 偏高

(6)取少量Na2S2O5晶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滴加足量盐酸,振荡,再滴入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