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中的各种对仗及对仗中词性的运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诗词曲中的各种对仗及对仗中词性的运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4)社会政治。主要词语有:国、家、社、世、州、县、乡,朝廷、官吏、祠堂、庙

治等。如:“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身经(两世)太平日,眼

(15)人伦身份。主要词语有:父、母、夫、妻、兄、弟、姐、妹、儿、孙、亲、朋、

帅、兵、卒、佛、道、仙等。例如:“(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渐与(骨肉)

(16)人事情感。主要词语有:功、名、宴、游、才、情、爱、怨、恨、抽、醉、迷等。落日故人(情)。”、“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17)人之形体。主要词语有:身、心、怀、胸、首、项、手、足、腕、指、容、姿、

魄、胆等。例如:“(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至今犹破(胆),应有未招

(18)生死祸疾。主要词语有:生、死、病、疾、灾、祸、运等。如:“身多(疾病)俸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上只是对名词细分的小类,但并非只能在对仗中按小类对应。实际上,由于诗意的要

类不同小类名词 对应。例如:“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云

江春”。“天地”“风云”乃天文气象、地理山水类对天文气象 “云霞”“梅柳”乃天文气象类对2、形容词。

通常,对仗中形容词要与形容词相对,也有例外,譬如形容词还可以与动词对应(参看例如下列诗对联: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影离离。 蝉声断续悲残月,萤焰高低照暮空。

其中,“漠漠”与“阴阴”乃形容词对应。“簌簌”“离离”也是形容词对应,作补语。“断续”作“萤焰”的补语,亦是形容词对应。

3、数量词。对仗中,通常数量词要与数量词相对应,数词包括定数词和概数词。 例如诗对联: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烟雨中。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催两鬓生。

其中, “三”“二”“半”“中”就是数词。这里所说的数词亦包括“概数词”,如“几”“几个”“数

的“中分”起到“二分”的作用,故 “中”可以与“半”字对应,词性属“概数词”。 “五”与“九

“几”与“一”相对应,“几”是概数词,“一”是定数词 “经”与“两”相对应。这里“经年”就是“

用,故可与“两”对应。“寻常”与“七十”相对应。“寻常”也被算作数词,这是因 为“寻”与

一寻,两寻为一常,故“寻常”被借用古字面意,算作“数词”了,因而可以与数词“七十”书 案,点点杨花入砚池。”其中,“双双”与“点点”乃量词重叠相对。

4、颜色词。古人把表颜色的词归为一类,单独用于对仗。 例如诗对: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妆楼翠幌教春住,舞阁金铺借日悬。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其中, “白”对应“红”,是颜色词;“翠”与“金”对应,亦是颜色词;白”与“黄”对应,颜色词中“偏”的成分,这种对应也必须词性相合。

5、方位词。方位词乃指表示方向与相位的词,其中包括时间顺序词。如东、西、南、

下、中、外、里、边、内、表、间等词,都是方位词。通常,对仗中方位词要与方位词

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 鸥”、“几处园林萧瑟里,谁家砧杵寂寥中”。其中, “上”与“中

6、动词。凡表示人、物、事行为或状态的词,均属动词。对仗中一般动词要与动词相

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纸灰飞作白蝴蝶,泪与“入”为动 词对应。“落”与“分”亦动词对应。“飞”与“染”亦为动词对应。

另外,对仗中,动词还可以与某些具有动词意向的形容词。对应,或曰这类形容词被用

碑在,荒城鲁殿余。“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其中, “在”与“余”相对应,

则是具有动词意向的形容词,此处乃“剩下”“剩余”之意。“去”“来”,都是动词;而“亲”

容词,或曰,形容词作动词用。这里,“自去自来”与“相亲相近”又是各自句中对仗,又

对仗中,动词还可以与作动词用 的名词相对应。这种名词谓之动词化名词。例如:“江

卧麒麟。”其中,“巢”与“卧”相对应,这里“巢”字乃一动词化了的名词,其含 义转化为在古文中常见。名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用作动词,在诗词中乃一常见之现象。

7、副词。副词乃修饰动词者,对仗中,副词通常要与副词对应。例如对仗诗联:“世 事

成眠”、“清风略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其中,“难”“独”都是副词,在此分别修饰“自

眠”乃动状亲合结构,“自”“成”在此结构中又起副词作用,作状语。“先”“不”亦都是副词乃否定副词。

8、疑问词。通常,对仗中疑问词要与疑问词相对应。如:“几处园林萧瑟里,谁家砧杵寂

均为疑问词。对仗中,疑问词可以和否定词对应。例如:“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蓝关马不前。”、“紫绶从容争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

其中,“无”与疑问词“何”相对应。疑问词“何”与否定词“不”相对应。疑问词“争及”对应否字的假借字,疑问词。

对仗中,疑问词还可以和肯定词对应。例如对仗诗联:“名岂文章着,官因老病休

怜时世俭梳妆”。其中,疑问词“岂”对应肯定词“因”,其实,从句法来讲,“岂”字后面正词“谁”与肯定词“共”相对应。

虚词在格律诗中用的较少,而且也不单独成类对仗中并不要虚词与虚词对应。例如:“一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其中,“哉”乃 虚词,“然”乃形容词之名词化词尾。“之子”与的意思,“之”乃虚词,无实意;“王师”为偏正亲合结构,为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