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八年级(上册)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环境相对脆弱,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把经济活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 故选:B.

18.内蒙古高原东部水草肥美,多为定居放牧,内蒙古高原西部牧草稀疏,以游牧为主.这反映出内蒙古高原自然环境的变化是( ) A.由东到西地势逐渐降低 B.由东到西降水逐渐减少 C.由东到西气温逐渐降低 D.由东到西河流逐渐增多 【考点】内蒙古自治区.

【分析】内蒙古高原地处内陆,受海陆因素影响,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年降水量表现出由西向东逐渐增加的态势.受降水影响,内蒙古高原由西向东,牧草长得越来越好.

【解答】解:内蒙古高原由西向东,牧草长得越来越好的原因是降水量由西向东逐渐增多,主要的成因是海陆因素造成的.根据题意. 故选:B.

19.世界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是因为我国( )

A.季风气候显著 B.夏季普遍高温 C.气候复杂多样 D.雨热同期 【考点】气候复杂多样和主要气候类型.

【分析】不同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要求有不同的生长环境,尤其对气候条件的要求不同,而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则为多种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条件. 【解答】解: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为许多农作物和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条件. 故选:C.

20.下列城市中,位于非季风区的是( ) A.拉萨

B.乌鲁木齐

C.哈尔滨 D.昆明

第17页(共25页)

【考点】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

【分析】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域(指能受到夏季风影响的区域)最为辽阔.在我国季风区内,冬、夏风向有规律地更替着.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劲吹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偏北风.正是这种冬夏相反的盛行风向变化,带来了明显的气候季节变化.

【解答】解:中国季风气候区面积广大.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以东一线为界,把中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乌鲁木齐位于界线以西属于非季风区.拉萨、哈尔滨、昆明位于界线以东,属于季风区. 故选:B.

21.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是( ) A.寒潮

B.台风

C.霜冻

D.干旱

【考点】影响农业的因素.

【分析】依据我国的特殊天气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季风气候比较显著,由于夏季风的不稳定经常发生旱涝灾害,洪涝灾害成为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则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由此可见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是水旱灾害. 故选:D

22.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

A.从南向北逐渐减少 B.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地区递减 C.从东向西逐渐减少 D.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考点】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点与成因.

【分析】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解答】解: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距海洋的距离越来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所以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故选:D.

第18页(共25页)

23.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

A.各民族均匀分布 B.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C.各民族单一分布 D.大聚居,小杂居 【考点】民族的分布特点.

【分析】我国共有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部地区.

【解答】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 故选:B.

24.我国地势第一阶梯的平均海拔在( )

A.1000米以上 B.2000米以上 C.3000米以上 D.4000米以上 【考点】三级地势阶梯的概况与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地势的学习情况.

【解答】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有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根据题意. 故选:D

25.下列山脉位于地势第一、二级分界线上的是( ) A.太行山 B.大兴安岭

C.横断山 D.秦岭

【考点】地势三大阶梯的分界线.

【分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以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为界,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界.

【解答】解:地势第一、二级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故选:C.

第19页(共25页)

26.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丘陵和平原 B.丘陵和盆地 C.山地和高原 D.平原和高原 【考点】三级地势阶梯的概况与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

【分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解答】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级阶梯包括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地形以高原为主;第二级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第三级阶梯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江南丘陵,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依据题意. 故选:A.

27.下列平原位于四川省的是( ) A.华北平原 C.成都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D.东北平原

【考点】四川省.

【分析】四川盆地,面积约16.5万平方千米,因为地表多出露紫红色砂页岩,所以有“紫色盆地”之称.这里气候温暖,降水较多,河网稠密,土壤肥沃,矿藏丰富.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解答】解:四川省人口众多,工农业生产以四川盆地相对集中.四川盆地的西部有肥沃的成都平原.平原上始建于战国时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有效地控制了岷江的水患,使大片农田得以自流灌溉,“天府之国”从此遐迩闻名. 故选:C.

28.我国大部分领土位于“地球五带”中的(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

【考点】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第20页(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