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B、劳动者自我价值实现功能 C、劳动者服务自我发展的功能 D、劳动者服务社会功能 E、社会稳定功能

55、为实现充分就业,政府可采用( )政策。

A、财政政策 B、收入政策 C、货币政策 D、产业政策 E、福利政策

56、在开放经济中,对国民经济增长起直接作用的因素有( )。 A、就业者 B、失业者 C、社会总人口 D、非劳动力人口 E、退休人口

57、影响个人收入差距的最主要两个原因是( )和( )。 A、歧视 B、在职培训 C、正规教育的数量和质量 D、家庭背景 E、社会关系 58、经济增长指的是( )。

A、国民收入的提高 B、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 C、国民生产总产值的提高 D、经济结构的变化 E、消费需求的增长

59、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有( )。

A、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正相关 B、菲利普斯曲线凸向原点

C、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种垂直状态

D、反映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叫“均衡失业率” E、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60、按失业的成因划分的失业类型包括( )。 A、磨擦性失业 B、技术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 E、周期性失业

61、产生磨擦性失业的原因有( )。 A、市场组织不完备

B、劳动力供求信息不灵

C、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提高的劳动生产率取代一部分劳动力 D、季节变化

E、行业与企业发生调整或转移

62、下列选项中属于失业人员的有( )。

A、16周岁以上各类学校毕业或肄业的学生中初次寻找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者 B、企业宣布破产后尚未找到工作的人员

C、被企业终止、解除劳动合同或辞退后尚未找到工作的人人员 D、辞去原单位工作后尚未找到工作的人员 E、自营业人员

63、下列关于自然失业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 B、属于正常性失业

C、是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

D、当自然失业率在4%-6%左右时,失业水平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充分就业的实现 E、自然失业率就是非自愿失业率 64、社会公平的内涵应包括( )。

A、人们的社会地位平等,人人都具有同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B、权利与义务基本对称 C、收入差距合理而不悬殊

D、收入分配保证每个成员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E、社会公平强调的是要素投入与要素收入对等 65、社会保障的具体特征包括( )。

A、强制性 B、保证性 C、普遍性 D、互济性 E、福利性 66、社会保障的类型主要有( )。

A、传统型社会保障 B、福利型社会保障 C、储备金型社会保障 D、国家型社会保障 E、家庭个人型社会保障

67、社会保障的原则包括( )。 A、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B、权利与义务对应原则 C、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 D、普遍原则

E、强调绝对公平原则

三、判断题(在正确的括号里打“√”,错误的括号里打上“×”) 1、工资在私有制条件下是劳动的价值和价格。( )

2、计件工资形式形成现代家庭劳动的基础,也形成了资本主义层层剥削和压迫制度的基础。( )

劳动力的价值3、马克思的工资理论认为,劳动价格?。( )

工作日的小时数4、劳动经济学研究的起点是工资理论。( )

5、计时工资的一般规律是:如果日劳动,周劳动量已定,那么日工资或周工资就决定于劳动价格,反之,如果劳动价格已定,那么日工资或周工资就决定于日劳动或周劳动的量。( )

6、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只有一种形式,即自愿互惠交易。( )

7、工具人的人性观认为,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与工具没多大区别,主张对劳动者实施皮鞭加大棒式的管理。( )

8、社会人的人性观认为,调动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决定因素是经济报酬,而不是良好的人际关系。( )

9、针对社会人,管理者不单是“决策人”和“指挥人”,而且还应当是“人际关系调节者”,要担负起上下级之间信息沟通的责任,促进组织内人际关系的和谐。( )

10、经济人的人性观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获取知识。( )

11、经济人的人性观认为,人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报酬。( )

12、社会人的人性观认为,调动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决定因素不是经济报酬,而是良好的人际关系。( )

13、动机是推动人行为的直接动力,是需要和行为的中介。( )

14、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他出生时起,在家庭和社会影响中积累而成的。父母、老师、亲戚、朋友、大众传媒等都是形成价值观的来源。( )

15、社会经济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和物质现代化的统一,现代化首先是物的现代化,而后才是人的现代化。( )

16、在所有资源中,人力资源处于核心地位。( )

17、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虽然存在着区别,但有许多共同点,如:它们都具有资本性。( ) 18、人力资源总量等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适龄人口总量减去其中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加上劳动适龄人口之外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

19、在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 ) 20、人力资源率是指人力资源中在业人口和正在求职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 ) 21、劳动力参与率是指人力资源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

22、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即是开发人力资源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技能能力素质,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23、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起着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 ) 24、教育开发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 ) 25、使用开发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 ) 26、政策开发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保证。( ) 27、管理开发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 )

28、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减少物质资源的运输量,使原材料产地、生产单位、销售市场尽量靠近。( )

29、人力资源的配置具有从工业转向农业再转向第三产业的流动态势。( )

30、劳动力供给主要有三部分组成:一是劳动力的数量;二是劳动力的时间;三是劳动力的效率。劳动力供给实际是指这三个因素的总和。( )

31、劳动力供给 = 劳动力的数量×劳动力的时间×劳动力的效率。( )

32、当工资率提高时货币的边际效用增加,劳动者就会放弃闲暇,而愿意提供劳动。( ) 33、在其它条件一定时,非劳动收入越高,人们选择工作的可能性越大。( )

34、家庭成员不选择市场工作,选择闲暇的原因是市场工资率低于家务劳动的边际产量。( ) 35、在工时固定的情况下,劳动供给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努力程度。( )

36、固定工时固定工资的劳动力供给,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劳动者不会自觉达到最大的劳动努力程度,而只愿追求更低的劳动努力程度。( )

37、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它是由消费者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派生出来的。( ) 38、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当资本的投入量不变时,劳动投入的界限是劳动的边际产品为零。( ) 39、对厂商而言,只有劳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才是厂商的最佳选择。( )

40、假如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当一种要素价格的上涨,会引起对另一种要素要求增加,意味着两种生产要素是互补关系。( )

41、假如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当一种要素价格上涨引起另一种要素需求下降,意味着两种要素是互补关系。( )

4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盈利性企业而言,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基本目标。( ) 43、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最优的要素组合是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切点上的组合。( ) 44、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劳动力需求的最优决策是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等于它们各自价格的反比。( )

45、现代劳动经济学认为,虽然利润不是非盈利企业生产考虑的主要因素,成本和收益对企业的生产仍是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不然企业生产将难以长久维持。( )

46、企业的利润(π)=总收益(TR)-总成本(TC),盈利企业须π>0,非盈利企业π既可大于0,也可小于0或等于0。( )

47、在最低工资固定的情况下,随生产扩张,劳动力需求会减少。( )

48、当最低工资随价格水平同比率上升,劳动力需求减少。这意味着许多受最低工资法保护的工人面临失业的威胁。( )

49、最低工资政策虽然保护了工人的某些利益,但对就业的影响不利,由于工人是依靠工资生活,无法就业也就谈不上脱困的问题。( )

50、工薪税征收,使雇主工资成本上升,从而劳动力需求增加。( )

5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就业增长率较快,而国有企业就业增长率较慢,民营企业成为就业的重要途径。( )

52、我国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的原因,最根本的是建国以来人口增长失控的结果。( ) 53、我国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的原因,最根本的是经济因素以及与此相关的制度因素。( ) 54、劳动本身不会形成市场,说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市场是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相违背的。( ) 55、劳务市场也就是劳动力市场,它是一种生产要素市场。( ) 56、劳务市场是指向消费者提供劳动服务的场所,它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品市场而不是一种生产要素市场。( )

57、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通常是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垄断的劳动力市场。( ) 58、非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工资率是完全可以改变的,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也都是充分和富有弹性的,通过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竞争,自发地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

59、资源约束型的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就业的总规模由劳动力需求量所决定。劳动力供给方处于不利地位,失业量较大。( )。

60、需求约束型的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需求大于劳动力供给,就业总规模由劳动力供给量所决定。劳动力供给方处于有利地位,失业量较小。( )

61、单一劳动力市场是指没有劳动力差异和行业差别的劳动力市场。( )

62、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市场工资是供给和需求这两种力量作用的结果。( ) 63、由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总是按照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等于劳动的边际要素成本的原则来决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因此,均衡的劳动量是由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和劳动的边际要素成本曲线的交点来决定。( )

64、在劳动力需求不变时,要实现充分就业,劳动力供给和工资应是正方向变化。( )

65、在劳动力供给不变时,劳动力需求增加,必须相应地减少劳动力工资,劳动力市场才达到新的均衡。( )

66、在劳动力供给不变时,劳动力需求增加,必须相应地增加劳动力工资,劳动力市场才达到新的均衡。( )

67、工资刚性使劳动力的价格不具备充分的弹性,不能随劳动力供求的变化而变化。( ) 68、由于实际工资太高而引起的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而造成的现象,被称为非自愿失业。( ) 69、由于产品需求不足而产生的劳动力需求的数量限制,会使在现行工资下,原可达到均衡的劳动市场出现过渡供给,这种现象被称为自愿失业。( )

70、劳动力市场上各种歧视都导致了一种结果,收入的差别。( )

71、在不考虑非经济因素和歧视根源的情况下,如果两个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是相同的,劳动者的工资不同,就是劳动力的歧视系数不同。( )

72、随着雇主歧视的产生,劳动力的工资下降。歧视系数越大,工资下降越大。( )

73、劳动力市场中的职业隔离,不仅使这些劳动者工资下降,还必然使他们所得职业数量受到限制。( )

74、劳动力在不同地理区域范围和不同的工作岗位之间的迁移和流动,是劳动力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的基本现象。( )

75、劳动力的流动是劳动力商品在流通中的自主选择行为。( ) 76、劳动力可以流动是劳动者作为劳动力所有者和主人的根本体现。( ) 77、劳动力流动的决策研究表明,70%-80%的劳动力流动是由于制度性因素。( )

78、与年轻的劳动力比较而言,年老的劳动力流动率较低,主要原因是年老劳动力流动的风险成本增加。( )

79、劳动力市场的内在机制已完全能解决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不再需政府主管部门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

80、若工业部门劳动的边际生产率高,工资远远高于农业部门,这样,农业劳动力在不受干涉的情况下自然有向城市流动的倾向。( )

81、只要未来的预期城市收入现值,看起来要大于未来的预期农村收入现值,人们就会由城市流向农村。( )

82、知识资本是企业一种以相对的无限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 83、人力资本是由劳动力资本转化而来,因此它们是同一个范畴。( ) 84、物质资本是同质的,人力资本由于知识、信息、技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它们是非同质的。( ) 85、人力资本的度量,只需考虑劳动人口数量和劳动人口质量,不必考虑人力资本的利用程度。计算公式为:人力资本总量=劳动人口数量×劳动人口质量。( )

86、家庭既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也是具有核算倾向的生产者。( )

87、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家庭在生产与人力资本有关的商品时,为了实现效用的最大化,还必须考虑成本与收益问题。( )

88、家庭人力资本形成的规模同人力资本投资物品价格成反比,同储蓄率与消费品价格成正比。( )

89、一个家庭是否对子女进行教育投资和投资多少,取决于贴现收入和贴现成本之间的关系。如果贴现收入大于贴现成本,投资是可行的。( )

90、人力资本的形成从属于物质资本的形成,是物质资本形成需求的派生和引申。( ) 91、教育是人力资源形成的主要部门,教育体制对人力资本的最终形成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 92、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它对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既取决于人力资本形成的多少,也取决于人力资本配置效率的高低。( )

93、人力资本配置概括地说就是“把适宜的人合格地安排到适宜的位置上,防止在位置上的人偷懒。”( )

94、人力资本配置理论解决的是“如何发现人力资本的能力和使其努力工作的问题”。( ) 95、不培训就不能就业,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准则。( ) 96、劳动力流动是劳动力市场的润滑剂,能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 ) 97、反歧视政策目的是消除劳动力市场的歧视,给劳动力提供公平就业和公平报酬的机会促进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

98、文体影视“明星”们的收入远远高于普通水平,这是非自然性垄断造成的工资收入差别。( ) 99、带薪休假工资属于劳动报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