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阅读下面《最后一课》选段,回答问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0. 韩麦尔先生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因为( )(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A. 时间太少了,满肚的话一时无从说起。 B. 他要离开他教的学生,心情难过。

C. 想到课一结束,他就要离开这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

D. 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11.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划线词“忽然”表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12. 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划线句子“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的?

【答案】10. D 11. “忽然”有来得迅速而出乎意料的意思,表明这钟声是在韩麦尔先生争分夺秒地教,学生们正在全神贯注地学的情况下敲响了,是在师生们都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宣布最后一课的结束。增强了悲怆(悲凉)的气氛。

12. 此句主要用了神态描写来刻画了韩麦尔先生,用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无比崇敬;因为在最后一节法语课上,韩麦尔先生不仅是一个老师,更是一个爱国主义英雄,所以“我”觉得他从来没有今天这样高大。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文章内容,韩麦尔先生教堂的钟敲后哽住了,说不下去了。“钟声”预示着韩麦尔先生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了,从此失去自己的祖国语言,这里将学习普鲁士语(德语),此时内心极度悲愤,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故答案为D。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

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语句“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中的“忽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表明这钟声是在韩麦尔先生和学生们教学时的专注和认真,这钟声是在师生们都极不情愿的情况下敲响了,这也就宣布“最后一课”的结束,产生了悲更加悲怆的气氛。进而表达了师生们的爱国情怀。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句子含意的理解。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主旨分析作答。语句“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是对韩麦尔先生的神态进行描写,“脸色惨白”是因为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了,自己再不能教法语而产生的极度悲伤之情,这是他强烈的爱国情怀的表现。“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运用心理描写来写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无比崇敬。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怀,让小弗郎士觉得他的形象更加高大了。据此理解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芥子园画谱》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中国画教材,它运用浅显易懂的方法,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知识,使得社会上为数众多的职业画工,甚至是文人画家,都可以迅速地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法、知识。比如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也都是在无人指点的情况下,就上手学习《芥子园画谱》,从而掌握了一定的规矩准绳。所以,作为艺术普及类的教材,《芥子园画谱》在艺术开蒙方面,堪称卓越。

《芥子园画谱》可以自学、速成,易入门。但是,中国绘画讲求“师古人”“师造化”,也就是以古人为师,以自然为师,经过长期的揣摩消化,得其精髓,才能成一家风骨。所有受《芥子园画谱》启蒙的绘画大师,如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也正是依此才成为一代宗师。

在黄宾虹这位中国画大家看来,画谱虽有开蒙之功。但也成为帮助懒汉偷懒的工具,它造成了只学画谱之法而不重视“师承”的严重弊端。何为“师承”?宾虹老人曾解释过,古人既然已经创立了法度,那后人就必须在掌握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再进行创造变化。而古人的法度,即“笔墨之法”,只有通过临摹这种“师承”途径,才能全面掌握。然而,诸如《芥子园画谱》之类的画传画谱却提供了一条看似美好的“捷径”,那么,由临摹名家大师真迹,进而获得先贤笔墨精神这一“师承”途径,就必然受到极大的冲击。因此,那些能够入乎规矩之中、超乎规矩之外的“神品”“逸品”就无从谈起了。

以《芥子园画谱》为代表的古代画传画谱,虽然在艺术开蒙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中国画的精髓则全未窥见,而不学之人尤爱视画传画谱为“法器”,于是废临摹而为抄袭,靡然成风,传统的中国画教学逐渐沦落。由此所带来的结果,近代以来的中国画坛中,一些革命派要革《芥子园画谱》的命;有些传统派也要拆《芥子园画谱》的庙。黄宾虹等画家的看法,对还原画谱等传统艺术启蒙类书籍的原始定位,无

疑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

(摘编自陈都《正确看待<芥子园画谱>》)

1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肯定了《芥子园画谱》在艺术开蒙方面的积极作用。 B. 第段的“但是”表转折,引出下文对《芥子园画谱》的思考。 C. 第段中黄宾虹指出使用《芥子园画谱》过程中存在严重弊端。 D. 文章最后强调不宜再用《芥子园画谱》来进行中国画的教学。

14. 文章认为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独具一格的绘画风格?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答案】13. D 14. 由画谱入门,进而临摹古人的法度,师承“笔墨之法”,领会其精髓,能够创造变化。 【解析】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时从文中找出与四个选项相对应的内容,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即可做出正确的选择。其中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D。文章最后一段写道:“黄宾虹等画家的看法,对还原画谱等传统艺术启蒙类书籍的原始定位,无疑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意思是说《芥子园画谱》对艺术开蒙方面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可以用它来进行中国画的教学。故选项D“文章最后强调不宜再用《芥子园画谱》来进行中国画的教学”的说法是错误的。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内容的筛选与整合。解答此题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内容,即可从中筛选出有效的信息作答。文章在第②段举了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人的事例,表现他们先是受《芥子园画谱》的启蒙,关键在于“以古人为师,以自然为师,经过长期的揣摩消化,得其精髓,才能成一家风骨”的。据此概括可作答。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

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注:①让:责备。 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15.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治经为博士邪(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B.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看见) .C. 寻复南奔(不久) .

D. 涉猎经史,兼有才干(粗略地阅读) ..

16.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 ..B. 结友而别/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C. 蒙乃始就学/永乃发愤读书 ..

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17. 翻译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18. 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

年 二 十 余 有 友 人 与 之 书 而 不 能 答 请 洪 仲

19. 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20. 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答案】15. B 16. C

17. (1)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 (2)洪仲严厉地责备他但是不帮他回信。 18. 年二十余 / 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 请洪仲

19. 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20. 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 【解析】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