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前教育史》知识点汇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中国学前教育史》知识点汇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中国学前教育史》知识点汇总

一、“最”、“初”、“始”、“第一”、“首”

(一)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计划记载于《礼记.内则》。

(二)中国古代记有胎教的书籍,最早成书于春秋之季的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 (三)刘向的《列女传》记载了中国最早的宫廷胎教的经验。 (四)西周是中国胎教实践与理论发展的初始阶段。 胎教作为一种理论,初步形成于两汉。 (五)《三字经》是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古代童蒙读物。 (六)在各种故事性的童蒙读物中,《日记故事》是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 (七)蒙养院是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

(八)1903年秋,湖北省立幼稚园在武昌成立,为中国设立幼儿教育机构之始。 武昌蒙养院是中国最早创办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 (九)户野美知惠是日本来华来华最早的幼教工作者。

(十)大约19世纪80年代,西方教会在中国沿海福州、宁波开始兴办学前教育机构。 (十一)传教士在中国最初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叫小孩察物学堂。

(十二)怀德幼稚师范学校是教会在中国最早设立的一所独立的幼儿师范。

(十三)1927年在陶行知领导下先后在南京郊区创办了中国第一批乡村幼稚园。 (十四)创刊于1901年的《教育世界》,是中国近代最早刊行的教育杂志。 (十五)在中国最早介绍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的是志厚。(教材第118页)

(十六)中国最先实行设计教学法的地区是南京、苏州、南通一带,而且以南京高师附小的教师俞子夷提倡最力。(教材第120页) (十七)《幼稚园课程标准》是中国第一个自己制定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教材第126页) (十八)南京燕子矶幼稚园是中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教材第135页) (十九)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是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立师范学校。(教材第140页) (二十)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是中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教材第141页) (二十一)最早成立的托儿所是江西瑞金下州区下州村的上屋子托儿所和下屋子托儿所。(教材第144页) (二十二)世界观教育是蔡元培教育理论的最高目标。(教材第160页) (二十三)蔡元培是我国近现代美育的首倡者。(教材第162页)

(二十四)1918年,张雪门等创立了当地第一所中国人自办的星荫幼稚园。(教材第165页) (二十五)工厂的附近开办幼稚园,是幼稚园的第一新大陆。(教材第185页) (二十六)陶行知是我国创造教育的首倡者。(教材第186页)

(二十七)陈鹤琴最早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中国儿童的心理发展。(教材第190页) (二十八)陈鹤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幼教实验中心。(教材第191页) (二十九)陈鹤琴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刊物《幼稚教育》。(教材第191页) (三十)张宗麟是中国幼教史上男大学生当幼儿园教师的第一人。(教材第216页) (三十一)张宗麟认为养护儿童为幼稚园教师最重要的责任。(教材第225页)

(三十二)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成立,中国首次在初等教育司下设幼儿教育处,张逸园为第一任处长。(教材第228页)

(三十三)1951年10月1日,政务院命令公布施行《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产生了新中国第一个学制。(三十四)“幼儿教育研究室”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幼儿教育研究机构。(教材第279页)

(三十五)南京师大主持的《农村幼儿教育研究》是列入全国教育科研“七五”规划的第一个农村幼教研究课题。

1

二、人物 (一)刘向:“慎所感”理论,为以后的“外象内感”的胎教理论奠定了基础。(教材第40页) (二)北齐医生徐之才:《胎产书》 脉象学,奠定了胎教学说初步的营养学基础。(教材第41页) (三)唐代名医孙思邈:“外象内感”的胎教理论(四)王应麟:《三字经》(五)周兴嗣:《千字文》(六)李瀚:《蒙求》

(七)贾谊:太子儿童教育;“早喻教”;将太子整个教育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胎教、学前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 (八)颜之推:《颜氏家训》; “德艺同厚”。

(九)朱熹:把人的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即“小学”和“大学”; “眼前事”;

《小学》——“眼前事”的内容;《童蒙须知》——“眼前事”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十)王守仁:自然教育论 (十一)康有为:“公养”“公育”思想;主张创立人本院对孕妇进行集体胎教。 (十二)志厚:在中国最早介绍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教材第118页)

(十三)恽代英:中华民国时期儿童公育思潮的代表; “理想的儿童俱乐部”。 (十四)陈嘉庚:厦门集美幼稚园; 厦门集美幼稚师范学校。 (十五)宋美龄: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理事长(教材第146页) (十六)蔡元培:1914年4月,在一次演说中肯定杜威说:“他创了一种很好的教育主义,即工即学,是

要学校与社会生活密接。”(教材第119页)

中国教育会会长;(教材第157页) 主持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教材第158页) 毛泽东称誉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教材第158页)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教材第158页) “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教材第161页) 学前儿童公育理想;(教材第161页) 我国近现代美育的首倡者;(教材第162页)

设想通过胎教院、育婴院、幼稚园三级机构实施学前儿童美育;(教材第163页) (十七)张雪门:北平幼稚师范学校校长;(教材第140页) 20世纪30、40年代我国幼教界的“北张”; (教材第165页) 星荫幼稚园;(教材第165页)

20世纪30年代初,张雪门根据教育目标的不同,把中国幼稚教育分为4类,他倡导以

改造中华民族为目标的幼稚教育。(教材第167页)

行为课程;(教材第169页)

在20年代初,采取半日授课半日实习的办法进行幼稚师范教育,认为幼师生的实习场所

应有4种单位:中心幼稚园、平民幼稚园、婴儿保教园和小学;(教材第173页)

“有系统组织的实习”,指出实习的进行步骤可分为4大阶段:参观、见习、试教和辅导; (十八)陶行知:我国第一批乡村幼稚园的创办者; 创办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指出平民教育是“要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银钱,去教一般人民读好书,做好人”;

创办晓庄学院; “生活教育理论”; “科学下嫁活动”; 宋庆龄为他题词“万世师表”;

指出旧时学前教育害了“三种大病”——外国病、花钱病和富贵病;

幼儿教育新大陆思想,号召应该开展一个幼稚园下厂、下乡运动;(教材第185页)

中国创造教育的首倡者; 六大解放; 艺友制。

2

(十九)陈鹤琴: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

创办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 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的校长;

最早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中国儿童的心理发展; 写成《儿童心理之研究》和《家庭教育》二书;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幼教实验中心;

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刊物《幼稚教育》;(教材第191页) 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学前教育体系;(教材第193页) 活教育理论;(教材第195页) 整个教学法;(教材第212页) 五指活动。(教材第214页)

(二十)张宗麟:中国幼教史上男大学生当幼儿园教师的第一人。(教材第216页) 社会化的幼稚园课程;(教材第223页) 认为养护儿童为幼稚园教师最重要的责任;(教材第225页) 认为幼稚园教师必须有男子加入;(教材第225页)

认为幼稚园教师的修养包括很多方面,有品性上的,有学问上的,也有能力、技术和其

他方面的。

(二十一)李鹏总理:1991年3月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儿童权利公约》和《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

宣言行动计划》。(教材第286页)

三、文件、文章、讲话、演讲、著作、报告、指示

(一)《幼稚园课程标准》1932年10月由教育部正式公布,是中国第一个自己制定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

准。

(二)苏区《托儿所组织条例》:苏区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于1934年2月颁布,开创了苏区的托儿所制度。 (三)《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教材第158页) (四)《新教育与旧教育之歧点》:蔡元培“尚自然” 、“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教材第161页) (五)《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蔡元培的学前儿童公育理想。(教材第161页) (六)《增订幼稚园行为课程》:张雪门于1966年出版,初步形成了他的“行为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七)《儿童心理之研究》和《家庭教育》:陈鹤琴。(教材第190页) (八)《幼稚园的社会》:张宗麟提出社会化的幼稚园课程。(教材第223页)

(九)1952年7月颁布的《师范学校暂行规程》规定:培养幼儿园师资的称为幼儿师范学校。

(十)1957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语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十一)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党和国家的教育工作方针,即“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材第242页) (十二)《幼儿园教育纲要》:1981年10月教育部颁发。(教材第255页) (十三)《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年9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 (教材第258页) (十四)1978年10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要求“积极办好幼儿师范学校,为幼儿教育培养骨干师资”。(教材第270页)

西方古代:教育隐含着儿童性本善之意,教育只需对儿童的天性加以引导。

中国古代:对教育的字义偏重于教育目的和内容,强调儿童性本恶,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为善,儿童需要在大人的棍棒监督之下习字学文,从德向善。

西方世界最伟大教育思想家均活跃于古希腊民主政体的雅典。

古代教师的出现对教育思想和教育学的萌芽起决定性作用。希腊产生了最早的职业教师:智者学派 1、古希腊三杰:

3

苏格拉底

1)助产术(产婆术、苏格拉底方法 ),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予直接回答,而是采取反诘法,逐步揭发对方思维中的矛盾,激发其积极思考、修正错误、寻求正确的答案。2)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起“助产”作用。

柏拉图

否定了根据血统的世袭制度,肯定了根据一个人的天资而非出身来接受合适的教育以及在合适的职位上工作(有教无类、任人唯贤)

《理想国》:通过教育,使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天资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芸芸众生中经过若干次考试筛选,最终产生出统治国家的哲学王,从而建立起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亚里士多德(自由教育,又称:文雅教育) 1)“文雅教育”思想将教育划为两类:有用的、文雅的。亚里士多德重视没有功利性,专供闲暇和享受用的,高尚的文雅学科,如音乐。

2)个人属于国家,教育任务是国家培养公民;教育应使个人得到和谐发展,顺应儿童个人发展,教育任务在于助长人的本性。教育需依靠自然。

3)西方两个重要思想传统的形成:一个经过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18世纪的新人文主义以及20世纪的永恒主义、现代人文主义,一直延续至今,成为西方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一个开了西方“遵循自然”教育思想的先河,经过近代的自然主义、现代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和新教育运动,一直延续至今,成为西方教育的另一个特征。

2、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学之父”。 著作:《大教学论》 (1632年),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全以教育为论述对象的专著,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观点:构建教育学的学科基本框架和基本研究内容。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强调普及义务教育。创始并提倡“班级授课制”,学校管理学的创始人。“百科全书”式教学内容观。学前教育纳入学制。 3、洛克,英国(白板说,绅士教育)

主张培养身体健康、进退得宜的,具有纯洁情操、高尚道德和判断能力的通达世故的,善于处理实际事务的社会活动家。这类人物被称为“绅士”。 《教育漫话》:原为洛克与其友人爱德华·葛拉克讨论教育问题的通信。1688年后,为了帮助英国上流社会家庭用“最容易”、“最简捷”的方法培养青年绅士,洛克把信札加以编辑,于1693年公开发表,成为一本教育专著。

4、卢梭,法国,“教育上的哥白尼”,(自然教育:“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

1)儿童中心观,要按照孩子的成长和人心的自然的发展而进行教育。2)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身心率性发展的人。3)教师的作用并不在于教给儿童什么,而在于保护儿童不受到坏的东西的影响。4)实践中学习。5)反对夸美纽斯“百科全书”式教学。

康德认为卢梭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卢梭奠定了实用主义哲学和进步教育的理论基础,我们现代教育从许多方面都是卢梭思想的产物。 《爱弥儿》(小说体教育名著):对当时流行的成人化的儿童教育,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猛烈的、全面的抨击。 5、裴斯泰洛齐,瑞士。 著作:《林哈德和葛笃德》。观点: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6、赫尔巴特,德国,“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白板说,外铄论,主知主义教育思想

1)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学方法论。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后由其弟子扩展为“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五段教学法)。2)理论程序化,易于被教师掌握和控制,有提高教学效率,但不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 《普通教育学》 (1806年):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该著作表现了德国严谨的理性主义传统,构建了比较严密的教育学的逻辑体系,形成了一系列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7、福禄培尔,德国,幼儿园的创立者,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幼儿教育之父”。 著作:《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 8、洪堡,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9、康德,德国,理性主义教育思想 10、以第斯多惠,德国,“德国教师的教师” 和“德国师范教育之父”,全人类教育思想 著作:《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11、斯宾塞,英国,《教育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