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课标关于基本活动经验讨论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011版课标关于基本活动经验讨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有经验。

老师们可以注意在两个版本中用词的区别实验稿“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修订稿“基本”的活动经验。

3.由“基本活动经验”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顺德袁晓波

2011版把经历和感悟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个人认为“基本”活动经验的提出,是建立在学生广泛参与的基础上,这种经验可以是成功的,也可以是失败的,是降低了参与的难度,增加了开放的力度,是对实验版的拓展和延伸,具有连续性。

高研班·虞文辉

在平时的思考中接触到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其精髓在新课标中昭然若揭,这更鼓励我们的探索和研究,而新课标中提出的“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也正解决了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比如:无数学味道之操作活动的泛滥;重视活动的活跃气氛忽略活动的数学本质,等等。

下面结合一些例子,谈谈自己对“基本活动经验”思考。

举例一,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教师通常把注意力集中在去找方法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个结论,根据“基本活动经验”,我们来思考,这样的课,属于“探索与发现”类型,那么如何“探索与发现”呢?数学的活动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设疑—猜测--(初步探索:量,算)”—初步结论—验证结论(拼)--解释应用”,如果能够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这节课就会给学生不同的活动体验,学生也会得到积极的数学的活动经验,那么这种活动经验,就可以迁移到四边形的内角和或者更多的奥秘的探索发现中去。

举例二,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通常的教学都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观察、测量、剪拼活动来发现和总结长方体的特征,根据“基本活动经验”我们来思考,这样的课属于概念认知课中的特征抽象类型,那么,这样的课,它的数学活动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设疑—猜测(推测:研究什么:可能有什么特征)”—初步结论(测、量、比较等直观动手活动)--验证结论(分析、推理、判断、归纳)--解释应用”,在这样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在直观建构的基础上发展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就会得到积极的积累.

举例三,五年级下册“容积单位”,教学中教师通常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直接解释“液体的体积一般用升和毫升做单位”,然后告诉“从里面量棱长1立方

分米的立方体容积所容纳的液体的体积就是1升”,相较于传统教学,现在教学中出现的亮点就是估测,知道1升和1毫升的概念后,出示不同的盒子和瓶子,感受它们的大小,使学生建立空间认知。如果从“基本活动经验”来思考,这样的课可以如何设计和组织呢?“设疑(巩固体积和容积的意义)—猜测(引出计量液体一般用的单位:立方米、升和毫升;产生新的疑问:1升和1毫升究竟是多少?)--定义(体会计量单位的统一的必要,了解其意义,了解其与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关系)--估测(建立对1升和1毫升的空间认知;知道计量液体还有其他的)”,在“估测”环节,也需要重视“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可以这样来处理,估计出一个范围,即界定出一个上限和一个下限,确定一个范围,这样的活动能真正体现估计的价值和意义,然后,再体会继续用更小的单位来计量(估计),使估计值更接近一个准确值,渗透极限的数学思想,这样的学习对学生是非常有意义的。 高研班钱松

高研班 郑彦伟

基本活动经验要体现出它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教学中老师如何通过运用操作性的教具和学具,通过实物操作、观察、体验来建立对数学的感觉,形成对学习对象的数学经验。 高研班 万里春

由“基本活动经验”,我想到了日本数学家米山国藏说过:“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就可以忘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路、研究方法和着眼点等,这些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 李海东

刘加霞老师举个一个例子:她的女儿在小学三年级时参加北京市“育英杯”游泳比赛(50米蛙泳),参加这次比赛她应该取得好成绩(平时训练时成绩就很好)。但由于入水后她想看看自己是否犯规,就停顿、然后向后张望了几下。正是由于这“几下张望”,她只获得了第七名,成绩是51秒69。对此,她“耿耿于怀”,比赛一结束就说“妈妈,发奖肯定是发前十名的”。但我只能遗憾地

告诉她“体育比赛获奖名次只取前六名”,她很难过。隔了一天,她又说起了游泳比赛,对我说:“妈妈,他们肯定是弄错了,我的成绩应该是52秒09,不应该是51秒69啊?”上网查找,原来1秒=1000毫秒,“秒”后面相邻两个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甚至有这么小的时间单位:1秒=1000000000000000飞秒,我感到非常震惊,当然女儿的体验不像我这么强烈。

从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角度看,我和女儿的上述经历是否为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时经历了哪些活动过程或思考过程甚至情感体验过程?我们两人的体验程度一样吗? 山西-任巧珍

一个教学经历给我们的启发:当时使用的五年级数学教科书中有这样一道题目:有一台播种机,作业宽度1.8米。用拖拉机牵引,按每小时6千米计算,每小时可以播种多少平方千米?20年前的农村小学生,没有见过播种机,他们不理解题目中的“作业宽度”,他们觉得“作业”就是指他们平时做的语文作文、数学作业,怎么“作业”还有宽度?这又说明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经验也许还是欠准确与精致的,经验是一把“双刃剑”,对学生的学习既有积极的正面作用,也有消极的负面作用。如果今天的数学教学中遇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去实际观察播种机播种的场景,可以播放一段视频或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而我,基于当时农村小学的条件,给学生做了这样一个演示:先在黑板上用粉笔涂上一大片,然后手拿黑板揩:“这好比是播种机。黑板上涂的这一大片就是待播种的地。”随即将黑板揩按在黑板上:“开始播种!”黑板揩慢慢地前进,黑板上渐渐地出现了长方形空白。手指空白:“黑板揩的长相当于空白部分的宽度,也就是播种机的‘作业宽度’。”教师在学生的笑声中完成了演示,学生在笑声中理解了“作业宽度”。 高研班 万里春

个人观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是需要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数学思维的提升。只有学生“亲自或间接经历了活动过程而获得的经验”,才能够更加有效的记忆并能够灵活的运用,也才能够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想。 东台-卜正华

我认为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在我们一线教师的平时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四能”(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团三组陈春艳

我们课堂要关注学生活动经验的形成,发展,运用.

高研班杜继瑛

数学活动经验分为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从静态上看,数学活动经验是知识,是学生经过数学学习后的对整个数学活动过程产生的认识,包括体验、感悟和经验等,虽然这只是学习个体主观上粗浅的、感性的认识,但毕竟是从数学活动中体验到的,获得的认识是有意义的。从动态上看,数学活动经验是过程,是经历,学习个体必须主动地通过眼、耳、鼻、舌等感官直接接触客观外界,不断地尝试而获得。实践越多,获得的经验越多、越丰富,并且后继习得的经验在学习过程中本着优胜劣汰的原则,或丰富或修正或淘汰先前经验,呈动态性发展。 高研班 王文森

张丹主编提出“基本活动经验”的核心是“如何思考”的经验。我们不妨重温一下史宁中校长沈阳会上关于这一点的思想。 江苏 刘玲

在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我们需要让学生去摆、围三角形,通常会选择用小棒,围的过程是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过程。这里的基本活动经验为解决教学难点服务. 高研班·虞文辉

张丹老师:提出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要切实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别是创新精神。实际上,一个人要具有创新精神,可能需要三个基本要素: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机遇。其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不仅仅需要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更需要思想方法、活动经验的积累。也就是说,要创新,需要具备知识技能、需要掌握思想方法、需要积累有关经验,几方面缺一不可。史宁中教授说:“创新能力依赖于三方面:知识的掌握、思维的训练、经验的积累,三方面同等重要。” 高研班·高艳玲

学生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内化有别于知识的获取,它需要学生在活动化的课堂教学中生成,具有活动性。我们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多动手、多思考、多交流,通过刺激各种感觉器官,让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经验。 高研班 王文森

1.有计划地想问题。这个计划首先要明确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比如分扣子活动,有黄颜色、绿颜色等,有四个眼儿、有两个眼儿等,有圆的、方的等,在分扣子之前要定一个分类的标准,这就是思考的出发点。

为了帮助一线老师明白这个道理,史校长特别指出“我发现我在写的时候是跟那些老师在对话,我在告诉他,你这个课应该这么讲。”仔细阅读《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例21图形分类”的说明,确实指导得十分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