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阿贝成像原理和空间滤波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实验一阿贝成像原理和空间滤波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y0?)的自相关式中,符号“☆”表示自相关运算,“*”表示卷积运算。这个公式表明,g(x0亮点在输出面P3的(-a,0)处,这恰好就是原来的参考光束经过透镜L3后在输出面P3上的像点。这一过程可以这样理解:在记录时,全息图是由图像的频谱与参考光束干涉形成的;在进行图像识别时,如果用原来图像的频谱光束作为再现光束照射全息图,则必然准确地重现参考光束,而参考光束是一列平面波,经过透镜L3后在输出面P3上便得到一个亮点。

式(4-6)右边第三项为U23?GG*exp??j2??a?,这束光沿着与UR相反的方向偏离光轴,经过透镜L3后在输出面P3上得到其傅里叶逆变换。根据卷积定理及傅里叶变换相移定理,有

?0,y?0)?F U33(x?1?G?Gexj2?p?? ??a?,y0?)*g(x0?,y0?)*??x0??a? =g(x0??a,y0?) (4-9)?,y0?)*g(x0 =g(x0

?,y0?)的卷积项,其中心位置在(a,0)处。卷积项是一个模糊的图像。 这是g(x0综上所述,如果输入图像为g(x0,y0),则经过匹配滤波器G*滤波后在输出面P3的中央将得到该图像的实像,上边(-a,0)处是自相关亮点,下边(a,0)处是模糊的图像,如图4-2所示。

图4-2 特征识别原理

L1 、L2——傅里叶变换透镜;P1——输入面;P2——频谱面;P3——输出面

如果在输入面P1上输入的是与g(x0,y0)不同的图像q(x0,y0),则在输出面P3的中心得到

?,y0?),在上半部得到互相关q☆g在下半部得到卷积q*g。互相关及卷积该图像的实像q(x0的图像比较模糊,这是因为所用滤波器只对图像g是匹配的,对其它图像则不匹配,因而在频谱面P2后面的约束QG*和QG的波前都不是平面波,通过透镜L3后在输出面P3上自然得不到清晰的亮点。

如果输入图像仍是g(x0,y0),但其在输入面P1上的位置相对于记录全尽图时的原始位置有一小的位移,例如沿x0方向有一位移b,则输人图像可表示为g1(bo-b,yo)。根据傅里叶变换的相移定理,有

- 17 -

G1?F?1?g1(x0?b,y)??G(?,)ep?j?2??x?? b (4-10) 0与前类似,可以推导出频谱G1(?,?)通过滤波器G*(?,?)后输出信号的复振幅表达式。其中第二项为

U22(?,?)?GG*exp?j2??a?exp??j2??b?

?GG*exp??j2??(b?a)? (4-11)

由上式可见,这一项仍然是g(x0,y0)的自相关项,只是自相关亮点的位置移到(b-a,0)处,即相对于原来的自相关点有一个位移b。因此,根据输出面P3上自相关亮点的位置可以确定要识别的文字或字符所在的位置。

如果输入图像仍是g(x0,y0),但其位置相对于原始位置旋转了一个角度φ,则可以证明在输出面P3上自相关亮点的亮度将随着转角φ的增大而单调地衰减。

三、实验参考光路

光路说明:记录光路如图4-3所示,由激光器输出的光束到分束镜BS,BS将光分成两束,透射光束作为物光经反射镜M1反射,通过扩束镜BE与准直透镜L1形成平行光束,再经过大平面镜M2反射到输入平面P1(“光”字底片)上,P1放置于L2的前焦面上,经过透镜L2在后焦面P2处形成频谱,在此处放上全息干板,同时P2也放在L3的前焦面上,在L3的后焦平P3(输出平面)处放上毛玻璃,观察成像情况。由分束镜BS分成的另一束光(参考光)经反射镜M3偏折,引入到全息干板(P2频谱面)上,使物光与参考光在全息干板上相干叠加。

图4-3 光学图像识别实验光路

La——激光器; M1~M3——反射镜; K——光电开关; BS——分束镜;L2 、L3——变换透镜 BE——扩束镜; L1——准直透镜; P1——输入平面;P2——记录干板(频谱面);P3——输出平面(像面)

- 18 -

四、实验仪器

光学平台,He-Ne激光器,曝光定时器,薄透镜,反射镜,光电开关,分束镜,傅立叶透镜,全息干板,安全灯,直尺,细线,小白屏,待存储的图文,普通干板架。

五、实验步骤与内容

1.选择光学部件

根据实验光路选择适当的光学部件。所有光学部件的中心高度必须一致。L2和L3为傅里叶变换透镜,也可用一般透镜代替;但L2的焦距f2应大一些,L3的焦距f3则允许小一些。输人面P1处采用带有旋转架的小镜座,频谱面P2处放置复位架。BS采用高反低透分束镜(在本实验中,考虑到物光通过数个光学透镜能量损失较大,故采用5:5分束镜,以保证参考光强于物光,物光也不会太弱)。

2.调整光路

(1) 调整好光路,使从分束镜BS出射的参考光束与物光束重合,两臂上的光束互相平行,特别注意使反射镜面反射后的光束与工作台面平行。在安排光路时,使P1位于L2的前焦面,P2位于L2的后焦面,同时在L3的前焦面,形成对4f光学系统。各光具架底座不得相碰。

(2) 挡住参考光束,在物光光路中安放透镜L2,将小白屏放在L2后焦面附近。使物光束聚焦在小白屏上,观察到频谱面P2。这就是制作和放置匹配滤波器的位置。调好后固定磁性座,撤去小白屏。

(3) 放入透镜L3如并调节其位置,使从三:出射的物光束为平行光束。

(4) 打开参考光路,在透镜L3的后焦面附近放置干板架,架上夹放毛玻璃。移动干板架,使参考束经过透镜L3后聚焦在毛玻璃上,然后固定干板架。

(5) 在透镜L2的前焦面附近放人透明图片g,移动g使其在P3面上成清晰的像。调节时可先用毛玻璃盖在透明图片前面,在P3面上得到清晰的像后再撤去毛玻璃。这时,透明图片g位于透镜L2的前焦面P1上。

(6) 在P2处的复位架上装插小白屏,调节反射镜M3和分束镜的方位微调,使参考光与物光构成一定角度,并在频谱面P2上两光束重合,即参考光束在 P2面上的光斑中心应与物光束经透镜L2会聚于P2面上的亮点重合。同时,还要保证参考光束在像面P3上的聚焦点离开像区有一定距离,但又不太远,以便在识别时容易观察。在调节时还要注意在频谱面P2上频谱光强与参考光强的比例,一般以能观察到二、三级频谱较为合适,如果光强比不合适,可更换透反比合适的分束镜。

3.制作匹配滤波器

调节好光路后在位于频谱面P2处的干板夹上夹装全息干板便可拍摄全息图。曝光后的全息干板固定于原处,用液体升降台进行原位显影、定影、水洗、干燥等处理,便制得了该输入图像的匹配滤波器。此步骤是整个实验成败的关键,处理全息干板时一定要仔细小心,

- 19 -

千万不要撞击,使之移位。

4.观察相关及卷积结果

全息图复位后,挡住参考光束,只让物的频谱光束照射全息图(即匹配滤波器)。这时,将再现出原来的参考光束,因而在像面P3上存在自相关亮点,其位置与原来参考光的聚焦点重合。在对称位置上出现卷积像,中间零级是物的实像。在实验中往往只能看到中央的零级像,而看不到自相关亮点及卷积像,这往往是由于所用的透镜L3的孔径比较小,经过匹配滤波器的±l级衍射光不再进入透镜L3所致。这时,改变透镜L3的位置可分别观察到自相关点及卷积像。

5.观察输入图像位置变化对自相关亮点的影响

平移输入图像,可在像面P3上看到自相关亮点随之移动,但不会消失,亮度也没有变化。当输入图像旋转时(用旋转架),自相关亮点亮度减弱,大约转过于3°~5°时亮点就会消失。

6.失配情况的观察

在输入面P1上换装另一不同的图片,在输出面上找不到自相关亮点。

五、思考题

1.从许多人的指纹中,检查是否有某人的指纹,这叫做指纹识别。试详细叙述指纹识别的具体步骤。

2.如果用字母“A”制作匹配滤波器,识别时用倒置的字母“V”输入,问输出面上能否得到自相关亮点?为什么?

3.如果要同时检测一页书上几种字符(例如四种)各有多少,应制作怎样的匹配滤波器?

- 20 -

附:

实 验 要 求

实验前准备

认真预习 1.查阅相关资料

2.预习报告

注明: 1.加入自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2.实验课时必须带来,作为当堂打实验操作分的依据; 3.认真预习者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操作;

准时进入实验室 1. 不准迟到,请假需提前上交书面申请

2. 桌面有油,需要自带手巾 3. 严禁携带零食

仔细阅读听讲 1.认真听讲每个仪器名称,作用及使用方法

2.阅读实验指导书

实验进行时

严肃认真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手碰透镜等仪器镜面 ★不得直视激光

★严禁损坏仪器 经指导老师签字,并清洁整理完毕方可离开! 实事求是 1.认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2.如实记录实验数据,不得抄袭

勇于创新 积极思考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或意见

实验结束后

及时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 实验目的、内容 ? 实验原理 ? 实验仪器 ? 实验操作步骤

? 实验结果(包括数据处理及分析和现象分析) ? 回答思考题

下一次上课时交上,不得延误!

-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