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规划总复习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设施规划总复习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叉车:是泛指具有各种叉具,能够对货物进行升降和移动以及装卸作业的搬运车辆。 托盘:在承载面和支撑面间夹以纵梁,构成可集装物料,可用叉车或搬运车等进行作业的货盘物流工程设施设备主要分类:工具柜、工具车、工作台、零件盒、整理架、周转箱、线棒。 物流单元集装化设备: 1.平托盘 2.网箱托盘 3.箱式托盘 4.柱式托盘 5.物流台车 6.集装袋 7.集装箱

物流设施就是一切直接应用于物流活动,改进并提高其工作效率的各种设施与设备总称。 1)仓储设施:以仓库为核心的存储系统,包括容器设施、存储设备、货架、堆垛机等 2)搬运设施:搬运系统, 包括起重输送机械、自动车、叉车等

3)流通加工:流通加工及周边设备系统,包括裹包集包设备、印刷条码标签设备、计重计量设备等。运车 物流工程对设施和设备的具体要求 1) 单元化,一体化,通用化 2) 机械化搬运,立体化存储 3) 正确的成本,高空间利用率 4)人机工程学要求,安全性 5) 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环保

物流设施的发展趋势 1.信息化 2.标准化与个性化 3.环保与节能化

1、物流工程设施设备主要分哪几类?各类设施的特征是什么?

3、物流单元集装化设备有几种?应用特点如何?

4、叉车的主要技术参数都有哪些?选用时应考虑的技术指标是什么?

设施布置:是指在一个给定的设施范围之内对多个经济活动单元进行位置安排,以便经济高效地为企业的生产运作活动服务。

1简化加工流程;○2有效利用设备、空间、能源和人力资源;○3最设施布置的典型目标有:○

4缩短生产周期;○5力求投资最低;○6为职工提供方便、舒适和安大限度地减少物料搬运;○

全的工作环境。

设施布置的总目标是使人力、财力、物力和人流、物流、信息流得到最合理、最经济和最有效的配置与安排。

1设施的形状尺寸;○2有效空间;○3设施之间的相互关系(物流和非设施布置所需的数据:○

4设施布置和布局中的受限和限制条件等 物流);○

设施布置的基本数据分为如下几方面: 1)流动模式(U形、S形、Z形、E形) 2)生产流程卡

3)流动数据(当量物流量f=nq 玛格数 M=A+1/4*A(B+C+D+E+F)

224)距离的计量(直线距离 折线距离 dij?xi-xj?yi-yj)dij?xi-xj?yi-yjSLP四阶段 Ⅰ 确定位置:工厂的总体位置

Ⅱ 总体规划:初步规划基本物流模式和总体布局 Ⅲ 详细布置:确定各作业单位的具体位置 Ⅳ 实 施:编制施工计划,进行施工安装 ???? SLP方法解决系统布置问题的钥匙“P、Q、R、S、T”(五个基本要素)

1基本要素分析;○2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系统化设施布置方法(SLP)可划分为四个步骤:○

3平面布局设计;○4设施布置方案评价择优。 析;○

制造业设备布置的基本形式:

1)产品原则布置——适用于少品种大量生产 2)工艺原则布置——适用于单件生产

3)成组原则布置——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

4)固定工位式布置——适用于大型设备如飞机、轮船的制造过程 综上所述,产品品种的多少、产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设备布置的形式 设备选择一般应考虑以下因素:1)可行性 2)经济性 3)可维护性

计划产量

设备数量?负荷率?成品率??1-故障率??工作时间单件时间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是SLP将PQRST各种要素综合后转变成平面布局的重要技术。物流状况是设施布局的重要依据,但也不能忽视非物流因素的影响,故在设施布置的过程中,既要分析作业单位的物流相互分析关系又要分析非物流相互关系。

作业相关图法:就是通过图解,判明组织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关系的密切程度加以布置,从而得出较优的总平面布置方案。(数据不可得,常用于分析非物流关系) 应用相关图技术分析非物流关系的步骤: 第一步,设施布置人员初步决定各作业单位间关系并经集体讨论,充分阐明理由并作出分析。 第二步,关图中所列作业单位的主管或上级,并充分的调查研究。

第三步,决定密切程度的标准,并逐项把这些标准列在相关图的理由表中。 第四步,对每一对作业单位确定密切程度等级和理由。

第五步,应允许任何人对相关图提意见,允许多次评审、讨论和修改。

1、进行设施布置的基础数据都有哪些? 2、如何进行物流关系分析? 3、如何进行非物流关系分析? 4、如何进行F-D分析?

5、设施布置的方法都有哪些?(线图法,关系表法,图论法等) 6、如何进行服务设施布置?

7、SLP方法在以流水线和单元生产线为主的设施布置设计中能否应用?

生产设施布置的原则:1.整体综合2.移动距离最小3.流动性4.空间利用5.柔性6.安全原则 工艺原则布置设计指按照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将相同机器设备、生产功能设置在同一生产工作单位的布局方式。

特点:设备、工种、工艺方法相同;加工或服务对象不同。 产品原则布置设计是指按照生产的产品特点,将不同机器设备、生产功能设置在同一生产工作单位的布局方式。

特点:①加工对象相同;②设备、工种和工艺方法不同。

成组原则布置设计就是识别和利用产品零部件的相似性,将零件分类。一系列相似工艺要 求的零件组成零件族。针对一个零件族的设备要求所形成的一系列机器为制造单元。

特点:产品原则布置+工艺原则布置,经过分组,其加工时间较短、物流效率较高、在制品较低、准备时间较短,同时又具有工艺原则原则布置的柔性特点,因而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布置方式。适应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多品种、少批量生产模式。 定位式布置设计也称项目布置,加工对象位置固定,生产工人和设备都随加工产品所在的某 一位置而转移。

1、为何有多种流动模式?它们各自适合什么情况?

2、基本布置类型有哪些?它们各自适用什么场合?单元生产线类型有哪些?

3、流水线平衡的目的是什么?通常都用哪些方法进行流水线平衡? 目的:使得装配线上操作的工人的空闲时间最短。

物料是指一般企业经营活动中,所投入的人力、财力、技术方法及管理之外的有形财物中,除固定资产, 如机器设备以外的统称。

物料搬运是指在同一场所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料的存放(支承)状态(即狭义的装卸和空间位置(即狭义的搬运)为主要目的的活动。即对物料、产品、零部件或其他物品进行搬上、卸下、移动的活动,如装卸、移动、分类、堆码、理货和取货等作业都属于物料搬运活动。

物料搬运系统:指一系列的相关设备和装置用于一个过程或逻辑动作系统中,协调、合理地将物料进行移动、储存、保护和控制的有机整体。 搬运系统四个功能活动——移动、储存、保护和控制 搬运系统四个维度——运动、时间、空间和数量、

搬运系统九个目标——正确的数量、物料、环境、顺序、方位、地点、时间、成本、方法。 物料搬运原则 1)规划原则 2)系统化原则 3)物流原则 4)简化原则 5)重力原则

6)空间利用原则 7)单元尺寸原则 8)机械化原则 9)自动化原则 10)设备选择原则 11)标准化原则 12)通用性原则 13)减少自重原则14)利用率原则 15)维修原则 16)失效原则 17)控制原则 18)能力原则 19)绩效原则 20)安全原则

物料搬运方法是物料搬运路线、搬运设备和搬运单元的总和。 物料搬运路线:D-直达型; K-渠道型; C-中心型 物流量 如何进行物料搬运设备的选择?

物流量大 直达型 布置不合理 集装单元化是将不同状态和大小的物品,集装成一个搬运单元,便于搬运作业。 物料模数即集装单元基础模数尺寸(即最小的集装尺寸)

标准化是指物品包装与集装单元的尺寸(如托盘的尺寸)要符合一定的标准模数

在物料搬运中,为什么要强调单元化和标准化?

答:物流实行单元化后改变了物料散放状态,提高了搬运活性指数,易于搬运,同时也改变了堆放条件,能更好地利用仓库面积和空间。实现标准化能合理,充分地利用搬运设备、设施,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活性指数:将物料从散放状态到进入装卸搬运状态这过程,按装卸搬运要求分为四项内容,把物料所处状态已完成而无须进行的活动称为活性指数。散放状态的活性,规定其系数为零。

所需的所费人工越多,活性就越低;所需的人工越少,活性越高,但相应的投资费用也越高。

搬运系统分析(SHA)是一个系统化、条理化、合乎逻辑顺序的分析方法。 SHA的基本内容有三项:一是对象物料;二是路径方向;三是搬运器具。

方案的分析评价方法:①成本费用或财务比较法;②优缺点比较法;③因素加权分析法。

物流量小 渠道或中心型 距离短 距离长 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