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金言录》略解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念佛金言录》略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依靠处,对我们不设置任何身心要求,才能真的大安。其他诸佛未说此“一切恐惧,为作大安。”而弥陀如此行为,如此大愿,此大恩无法比拟。

所以,有缘遇此法门者,当珍惜此法胜过自己的性命。不要管信不信,愿不愿,内心清净不清净,智者还是愚者。唯应庆喜弥陀终于成佛了,我们终于可以出三界了。其当顺弥陀本愿,行住坐卧,一切时中,相续专称南无阿弥陀佛,毕命为期。于临终之时,弥陀必来迎接,息断命终,乘莲花时,翻妄念之心入无生忍。永出苦海,得生极乐世界。

善导大师言:“临终圣众持华现,身心踊跃坐金莲。坐时即得无生忍,一念迎将至佛前。”

源信大师:“知此念佛,即蒙来迎,乘莲台时,能翻妄念,成为觉心。”

法照大师:“凡夫若得到西方,旷劫尘沙罪消亡;具六神通得自在,永除老病离无常。西方极乐七宝池,八功德水不思议;底有星沙岸香树,莲华涌出化生儿。” (五)

【原文】名号之外无机法,名号之外无往生。 一切万法皆是名号体内之德也。

然则,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而息断之处得无生忍也,如是领解之一念,云「临终正念」,是则十劫正觉之一念也。

【略解】善导大师本愿六字释:

「云何具足?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名号之外无机法。机,是指念佛往生之人;法,是指必生之所行。往生之机法,“南无”即真实愿往生之机;“阿弥陀佛”即必生之行。即南无阿弥陀佛也。此处法语,往生唯南无阿弥陀佛所决定,南无阿弥陀佛之外无决定。换个思路给大家解释,即弥陀本愿,唯看你称名与否,无论你内心信不信,愿意不愿意,只要你称名,南无就是你,就是你发愿。南无之外,你的内心,弥陀不看不依。如:“鹦鹉学舌,口称南无阿弥陀佛,但其内心并不知道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更不懂极乐世界。”但在阿弥陀佛那里,以本愿成就故,鹦鹉称名就是在发愿起行。以弥陀大愿,唯南无阿弥陀佛故。

名号之外无往生,称名为我们要做的,往生为阿弥陀佛要做的。南无阿弥陀佛中的“南无”,为真实的我们。“阿弥陀佛”为真实的往生功德,如《观经》言灭罪,往生等,无不是名号之德。唯有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弥陀必来。一切核心,无不是围着名号。无称名,不能灭罪,往生,得不退转,成佛等等。故,离开南无阿弥陀佛,没有能往生的你,也没有能接你的佛,一切都以名号为决定成就。

专念佛者,临终弥陀来迎,乘莲花时,翻妄念为无生忍,此为真实之「临终正念」,也是十劫之前,弥陀大愿成就的功德,众生念佛之必得。 (六)

【原文】所谓「念佛行者之用心」者,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之外无用心也,此外亦无可开示之安心。

诸学匠所立之种种法要者,皆对治初惑假初之要文也;然而念佛之行者,于如斯之事,皆悉舍弃,唯应念佛。

往昔有人问空也上人:「如何念佛?」唯答「舍」而已,此诚金言也。

念佛之行者,舍智慧愚痴,舍善恶境界,舍贵贱高下之道理,舍怖地狱之心,舍愿极乐之心,诸宗之悟亦舍;一切皆舍之念佛,则契弥陀超世之本愿。如是称名念佛者,无佛亦无我,何况此中种种道理,亦皆无也。

【略解】念佛者之用心或安心,其实就是知南无阿弥陀佛为必生后,而一天到晚念佛即可。好比坐车去广州,一直坐在里面别下车即可。以称名决定必生故,行者一天到晚盯住称名即可。经言,一心念佛即此意也。

诸师虽有著作,广论法意。其实都是为引导念佛,讲说念佛,解答念佛的疑问等而著。所谓“行起解绝。”已入一向专称之行者,称名之外,无他事可行,唯声声南无阿弥陀佛而已。

往生唯称名所决定,称名之外,身心之变化,于往生无关。但凡夫之心无常善变,遇见外缘或者内心思虑,经常会起各种念头。所谓:信疑,清净不清净等等,一概放舍不顾即可。以一切决定于名号故,无需顾虑自身或者阿弥陀佛。也无需去理会什么理论,一概不顾。唯南无阿弥陀佛即可。

证空上人:不顾此心,信称念必生,而常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者,即是本愿之念佛也!

【原文】念佛者,不论安心不安心,但任口称,即是正定业,不违他力超世之本愿,于弥陀本愿,既无缺,亦无余。此外尚有何事可用心乎!唯还愚者之心而念佛也。

【略解】弥陀本愿即相续专称名号,以称名决定往生,不以凡夫身心决定往生。但念佛行者多不安心,此正常现象。然,无论安心与否,但称名即不违背弥陀之本愿,必得往生。如《观经》之下品下生,其人内心惶恐不安,内心已经失去控制,转为口称名号。佛言:“以称名故,即得往生。”善导大师言:“众生障重,境细心粗,识扬神飞,观难成就也。是以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

所以,行者应如愚者之心,唯知道南无阿弥陀佛必生而已,而一天到晚的南无阿弥陀佛。 (七)

【原文】「至诚心」者:舍自力我执之心,以归命弥陀为真实心之体也,是故善导大师释曰:「贪瞋邪伪,奸诈百端。」此即嫌舍众生之意地也,三毒是三业之中意地具足之烦恼也。

「深心」者:善导大师释曰:「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舍烦恼具足之身,以归弥陀名号为真实之体。

然则「至诚」、「深心」二心者,厌舍众生身心二妄,归他力名号之相也。

「回向心」者:自力我执时之诸善与他力名号所具诸善一味和合时,能归所归,成为一体,显现南无阿弥陀佛也。此后上之三心者,即施即废,而唯独一南无阿弥陀佛也。

然则三心者:放舍身心而念佛之外,别无道理也。 其舍身心之相者,唯是声声南无阿弥陀佛也。

【略解】三心者,《观经》言:“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大经》言:“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善导大师言:“具此三心,必得生也。若少一心,即不得生。”可见三心之重,为往生之道不可缺少。

三心的作用是什么呢?

三心其实就是在修行中,必须具足的真实信愿,可以分为两处:

第一、阿弥陀佛为了救护我们而修行。五劫思维,兆载修行,最后把清净功德回施给我们。故,阿弥陀佛必具足如金刚坚固一样的三心。

第二、就是我们要往生的众生了。

至诚心者,至者真,诚者实。欲往生者身口意起行修净土诸业,必须真实。行事不得道貌岸然,心口不一。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私心虚伪。贪嗔痴慢夹杂在诸行之中。如此所修之善,为杂毒善。以此善求愿往生,必不得成。

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深信佛语,一心净土。不可以遇见人的知见或事的障碍,即生狐疑退堕,深信之心应如金刚。

回向发愿心者,所作一切真实深心之善,悉皆真实深信心中回向愿生极乐世界。(注:三心的详细讲解请看《观经四帖疏》之三心释)

欲生净土,必须愿行具足,缺一不可。有愿无行为空愿。有行无愿,行无方向。而欲成往生净土之真实愿行,三心必不可缺。无至诚心者,所行必懈怠虚伪不真实。无深心者,修行必难持久。无回向心者,所行没有方向。故三心不真实成或缺一者即不得往生。

此三心的作用就在于成就真实圆满的往生愿行。善导大师云:“三心既具,无行不成。愿行既成,若不生者,无有是处也。”

净土法门修行分为专和杂。专修者,也叫正行。言「正行」者,专依往生经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

一心专读诵此《观经》、《弥陀经》、《无量寿经》等。 一心专注思想、观察、忆念彼国二报庄严。 若礼,即一心专礼彼佛。 若口称,即一心专称彼佛。

若赞叹供养,即一心专赞叹供养。是名为正。

又就此正中,复有二种:一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若依礼诵等,即名为「助业」。

除此正助二行以外,自余诸善,悉名「杂行」。

(略注:善导大师首先言“一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为弥陀本愿”,然后言“若依礼诵等”,而不言“二者”,只轻描淡写为“若”字而略过。即若有若无皆可。即唯称名为正定业,其他礼诵等可有可无。纵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