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金言录》略解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念佛金言录》略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算计,此尽属无聊无谓无益之事,佛告诉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即必生。所以,当舍离内心各种分别,不顾此心之思量,唯声声南无阿弥陀佛,即得往生。

怎么往生?“称名必往生,依佛本愿故。”善导大师言:“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三)

【原文】「念佛往生」者:念佛即往生也。南无者,能归之心;阿弥陀佛者,所归之行。心行相应之一念谓之往生。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之后,不论我心之善恶是非,不用后念之心,此谓之信心决定之行者也。现在称名之外,不可期临终;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毕命为期也。

【略解】弥陀因地,以四十八大愿,称名必生为因而起行。兆载修行成就本地大愿,而成佛位,现居西方,尊号为阿弥陀佛。因果不二,愿行不二,故弥陀所成之佛果,唯依四十八大愿而广作佛事。故所成一切功德力用,其身八万四千相,一切神通智慧,无量光明遍照,一切内证与外用,依正两报,皆成念佛行者之所依靠。而其功德力用,度化众生之德,尽显在佛光中。故世尊极赞弥陀佛光之慈德,尊阿弥陀佛为佛中之王,光中极尊。《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言:“由彼如来恒放无量无边妙光,遍照一切十方佛土,施作佛事无有障碍。”即阿弥陀佛是以佛光做佛事,摄受度化众生。善导大师言:“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

又《观经》言:“弥陀佛光唯摄念佛,不摄其他杂修行者。”善导大师言:“相好弥多八万四,一一光明照十方;不为余缘光普照,唯觅念佛往生人。”唯念佛者得弥陀之摄受不舍。

弥陀本愿成就中的一切,如众生之称名与往生,宝池莲华,宫殿楼阁等净土之庄严等等。皆弥陀无漏佛果中成就所现,一体不二。善导大师言:“七宝池林等是能依,琉璃宝地是所依;地是能持,池、台、树等是所持。此由弥陀因行周备,致使感报圆明。明净之义,即「无漏为体」也。”故念佛之行者,称名之时,即得此之一切之时。法然上人言:“极乐世界是念佛必生的世界,阿弥陀佛是为念佛必生而成的佛。”故念佛之时,即立得往生之时。即立得:必生,不退转,得大菩提....。称名之时,即得果报之时。善导大师言:“但使回心正念,愿生我国,立即得生也。”龙树菩萨言:“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念佛即是往生,弥陀之一体成就也。

举例言:如钱币【硬币】之两面,设计铸造之时,即已经把整体设计并完成,才可以使用。用钱者,得到钱币,即得其整体。见其一面必有其另一面。钱币整体如弥陀整个佛果。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即其一面。得此一面,即得整个钱币之时。法然上人言:“他人以临终为得往生之心念佛,法然不然,法然以称名即已获得往生之心念佛。”

故念佛即往生。众生知道的只是称名,但其本体其实是往生。 「南无者,能归之心。阿弥陀佛者,所归之行。心行相应之一念谓之往生。」六字名号之功德,为弥陀成就之功德,无丝毫凡夫之力。全体为弥陀果德。故其“南无”也是弥陀所成就之“南无”。“阿弥陀佛”是弥陀所成就之“阿弥陀佛”。弥陀以大愿成就之“南无阿弥陀佛”回向施与众生,使称念此六字者必生。

往生净土,必须有愿行方可必生。无愿则无方向,无行有愿则为空想不落实的虚愿。故愿行不得缺一,缺一即必不能生。而凡夫之心,变化无常,纵然发心,也如画水。而且,多外现贤善,内怀虚假,贪嗔邪伪,奸诈百端,自私自利,事同蛇蝎。以此心行想往生报土,难比登天。善导大师言:“报法高妙,小圣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弥陀知凡夫之根性,以大慈悲成就真实清净之“南无”,而不依众生心之发愿。如此,方能称名必生。故《般舟三昧经》中佛言:“相续专称我名号,即得往生。”以名号本体即具足愿行。并且其愿行为果成就,不是因成就。此愿行在十劫之前,阿弥陀佛正觉之时,即得圆满,而不是众生称念之时才成就。所以,称名行者,是以阿弥陀佛的果地做因,故念佛之时即得往生之时。

南无者,能归之心。即称念南无之时,无论凡夫之心是否有皈依弥陀之心;是否愿意往生,此皆不论,只要称念此“南无”两字,既得弥陀成就并回施给众生的往生发愿功德。能归之心者,称念之人也。称此“南无”,即得能归。善导大师在《观经疏》中于此有详细的解释。

阿弥陀佛者,所归之行。能归之处的意思,即依靠之处也。 所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者,不依不问其身心如何,以弥陀外力故,自成往生之愿行。此名:他力。

心行相应之一念谓之往生。能归与所归一体不二。能归与所归之相应,都是弥陀所成就,南无阿弥陀佛本体自具之功能。不牵扯凡夫身心丝毫。也就是每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都是得往生,得必生,得不退,此皆弥陀之德。如《观经》中,下品下生,其人身心俱废,唯能口称名号。佛言,以其口称名号得往生,即显此意也。

一遍上人又言:“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之后,不论我心之善恶是非,不用后念之心,此谓之信心决定之行者也。”

行者知往生之得,全在称名,与身心等无关之时。其内心即落脚于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此后,只需行住坐卧,相续专称弥陀名号即可。但凡夫之心,万般知见,贪嗔痴爱,攀缘成性。六根对六尘,接触外界或者内心思虑时,会经常起各种思量分别,或起信疑之纠结,心不清净之顾虑等,担心障碍往生.此等思虑虽无用,也不会障碍念佛往生,也不是我们故意升起此心。但外因内缘,凡夫心不由自己控制故,仍旧会经常蹦出这些念头。此时行者,当不顾不理此心,莫压制,莫安抚,莫顺从,任其自生自灭。古德云:“念起是病,不续是药。”此即:“不论我心之善恶是非,不用后念之心。”如此做之行者,谓之真信决定必生。此信不可从内心来看,要从行来判断。凡夫之心无此信之相。如果行者内心感觉有此信之相或者感觉,此皆是凡夫无常心之虚妄相,应舍离不顾,不得在意。唯以行来判断,即只要口称相续,专持名号,即必然具足此信。有行必有信。善导大师言:“就行立信”即此意也。

此处虽然谈到此信,但往生不决定于此信,于此信无关。此信只是相续专念佛中附带产生的一个必然而已,与决定必生无丝毫作用。所以,一遍上人又言:“现在称名之外,不可期临终;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毕命为期也。”即行者当一切不顾,唯相续专称南无阿弥陀佛。此外无真实处。 (四)

【原文】「念佛往生」者,我等众生,无始以来,成就十恶、五逆、四重、谤法、阐提、破戒、破见等无量无数大罪,因此未来轮回无穷生死,六道、四生、二十五有之间,受大苦恼。

然而,法藏菩萨五劫思惟之智慧,证悟名号不思议之法,成为凡夫往生之本愿;十劫以前,此愿成就时,十方众生往生之业,决定于南无阿弥陀佛。

此觉体既显现于阿弥陀佛之名,则有志于厌离秽土、欣求净土之人,不论我机之信不信、净不净、有罪无罪;唯喜得闻如斯不思议之名号,而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息断命终时,必蒙圣众来迎,当契无生法忍也,此云「念佛往生」也。

【略解】我们是什么样的众生呢?善导大师言:“罪恶生死凡夫。”娑婆众生无始劫来轮回六道,生性自私故,我执刚强,善于造恶如暴风骤雨。因此常沉没于三恶道中,人天偶居如电光,无有出离之缘。《悲华经》卷六言:“是一千四佛所放舍者,所谓众生厚重烦恼。专行恶业,

如是众生,诸佛世界,所不容受。如是众生,断诸善根,离善知识,常怀瞋恚,皆悉充满娑婆世界;悉是他方诸佛世界之所摈弃,以重业故。”

娑婆的众生,自以为是,邪见我慢如山,造恶无惭,不信贤圣。所以,为诸佛世界所不容,一千四佛所放弃,诸佛难救。根性低劣,不堪三乘圣道,愚痴顽劣。如此,轮回生死不能出离。

法藏比丘看到众生如此可怜,而发下超世之本愿,此超世之意义深广。略举如,第一超:要成就一个超越诸佛的世界。善导大师言:“观彼弥陀极乐界,广大宽平众宝成,四十八愿庄严起,超诸佛刹最为精。”第二超:最容易往生的世界。世界再好,如果往生条件高,对我们这些罪恶凡夫,那就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极乐世界在往生的要求上最低。善导大师言:“一切佛土皆严净,凡夫乱想恐难生,如来别指西方国,从是超过十万亿。”而极乐世界,口称名号,相续专念,即得往生。其他还有平生护念不退转,往生者得紫磨金身,神通智慧等大愿,见《大经》等。

法藏菩萨五劫思惟之智慧,发下超逾诸佛之大愿,并言:“吾誓得佛,普行此愿。一切恐惧,为作大安。”其他诸佛可以三大阿僧祗成佛,而法藏比丘为完成此大愿却进行了兆载无数劫的修行。十劫以前,大愿成就,弥陀成佛。而十方众生往生必定之业,即决定于称名必生。

阿弥陀佛以称名必生为佛果成就,即以自己成就的大愿力量度化众生。其往生之大愿业力为弥陀一力成就,丝毫不牵扯到凡夫身心。如此,阿弥陀佛才敢对法界一切佛菩萨圣者,对一切众生等发广大音言:“一切恐惧,为作大安。”大安者,依靠也。就是说,一切众生,入我本愿,必定大安。不是逐渐大安,是立刻大安。众生之最大不安,就是轮回,又无奈无力修行。而弥陀以本愿成就,全力承担众生一切。也就是说,不用你修,不问你根机善恶,不问你信不信,不问你心清净还是散乱,一概不问。

善导大师言:“无问罪福时多少。”

又言:“以佛愿力,五逆之罪与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只要一心专念弥陀名号,无不得生。

法照大师言:“彼佛因中立弘誓,闻名念我总迎来;不简贫穷将富贵,不简下智与高才;不简多闻持净戒,不简破戒罪根深;但使回心多念佛,能令瓦砾变成金。”

世间事,仿佛尚且多身不由己,于出生死,凡夫更是无奈无助,什么都不行。对于有道心之人,生死大事不了,是永远的不安。如果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