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四中2015年高一化学寒假作业答案[臧贻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高密四中2015年高一化学寒假作业答案[臧贻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正月初七----化学作业8(复习必修1第3章第四节)

考点一 1.80 盐 2. 1 11 3.1 锂 碘 铀 4.氯气 氢气 氢氧化钠 考点二 1.碱 氢氧化镁 氯化镁 Mg2++2OH=Mg(OH)2↓; Mg(OH)2+2H+= Mg2++

2H2O

2.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白烟 2Mg + O2 3Mg + N2

点燃点燃2MgO

Mg3N2

3. Mg + 2H+ =Mg2+ + H2 ↑

4.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白烟,瓶壁有黑色物质生成

2Mg + CO2

点燃2MgO + C

考点三 1. Br- 2.深红棕色 刺激性 易 紫黑色 橙黄 黄褐 易 橙红 紫红3. 溶液由无色变为橙黄色Cl2+2Br-=2Cl-+Br2 溶液由无色变为褐色

Br2+2I-=2Br-+I2 Cl2>Br2>I2 Cl-

4. 氯气 浓缩 氧化 提取Cl2+2Br=2Cl+Br2 挥发性

【教你一招】

1.镁是活泼的金属,易被氧化,但镁为什么又具有抗腐蚀性能?

这是因为在常温下,镁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这层氧化物薄膜能够阻止金属的继续氧化,故镁有抗腐蚀性能。

2.如何鉴别NO2和溴蒸气?

(1)加水振荡。溴水呈橙黄色,二氧化氮则因与水反应而变无色(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2)加硝酸银溶液。溴蒸气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溴化银沉淀 , 而二氧化氮则与水反应而变无色。

(3)加有机溶剂CCl4萃取,溴蒸气溶于有机溶剂中,使有机溶剂呈橙红色,而NO2

不溶于CCl4。

【链接高考】(先做后查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1.【解析】海水中含碘含的是碘离子(I—),要从海水中提取碘单质(I2)必然会涉及到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所以一定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赤潮主要是由生活污水和工农业生产的废水任意排放引起水中 N、P元素增高造成水域的水富营养化而造成的,故C正

33 / 63

确;由于岩石、大气、生物的相互作用,B不是金属元素,故D不正确。 【答案】D

2.【解析】A项可能受到Ag影响生成AgCl沉淀;C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不一定就是SO2还可能是其他气体比如氯气;D项,是高中化学必修1一个很重要的实验---萃取实验。 【答案】B D

3.AD

-2+

4. 【解析】 除去SO24需加入过量BaCl2溶液,引入的Ba可通过加入的Na2CO3

--

除去,因此⑤须放在④之前,最后用盐酸除去多余的OH和CO23。

【答案】 C

5.【解析】 实验室中制氨气是利用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在大试管中加热来制取,此项缺大试管且用不到烧杯,A项错误;NaOH溶液应该盛放在带橡皮塞的试剂瓶中,B项错误;苯的密度比水小,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溴的苯溶液在上层,应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C项错误;蒸发NaCl溶液时,当蒸发皿中有晶体析出,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溶液,D项正确。

【答案】 D 【作业自助餐】(自我测评注重效果)

1.解析:镁的密度小、镁合金强度高、机械性能好,是制造汽车、飞机、火箭的重要材料,有有“国防金属”的美誉。

答案: D

2.解析:实验室中的“蒸发”操作是利用水受热易挥发,其中的溶质因溶剂减少而析出的过程,这与海水晒盐的原理是相似的。

答案:B

3.解析:溴离子中的Br为-1价,处于最低价态,没有氧化性;在反应中Cl2中的Cl价态由0价降低到-1价,做氧化剂;从基本反应类型来看,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氯气为氧化剂,Br2为氧化产物,因此,氯气的氧化性比溴单质强。

答案:D。

4.解析:a、d两瓶气体混合见光爆炸,必为H2和Cl2。而a、b两瓶气体混合瓶壁出现暗红色小液滴(液溴),必为Cl2和HBr(发生了Cl2+2HBr=2HCl+Br2的反应)。则c中必盛有HCl,同时推出a中为Cl2,b中为HBr,d中为H2。

答案:B

5.解析:已知:Cl2 + 2Br- = 2Cl- +Br2; Br2 + 2I-=2Br- +I2; H2O+ I2 +SO32-=2I- +

34 / 63

SO42-+ 2H+。

所以,氧化性Cl2 > Br2>I2>SO42- ;还原性:SO32- >I- >Br- >Cl-。

在向NaBr、NaI、Na2SO3混和液中,先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又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的过程中,还原剂被氧化的先后顺序是Na2SO3、NaI、NaBr,至于具体反应到哪一种物质,要取决于Cl2的用量。

答案:A、B

6.解析: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①还原性物质H2S、SO2、Na2SO3、Mg粉等。②促进Br2与H2O反应的物质有NaOH、Na2CO3、AgNO3等。③有机溶剂的多次萃取也可使溴水几乎无色。④有的物质虽可与溴水反应(如KI、FeCl2等),由于生成有颜色的物质(I2、Fe3),溴水的颜色不会褪去。

答案:B

7.解析:A方案虽然步骤少,但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氮氧化物,污染空气。另外消耗原料也多,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B方案步骤烦琐,用原料种类多,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C方案步骤较少,节约原料,无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D方案用原料较多,在第一步还会产生大量的SO2,气体,污染空气,又浪费原料,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答案:C

8.解析:熟知有关卤素知识:①单质氧化性为Cl2>Br2>I2,而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为I->Br->Cl-;②碘单质可使淀粉变蓝色,溴水颜色为橙色。由此可推出甲中加淀粉溶液和新制的氯水后变为橙色,说明甲中含有Br-,再加丙溶液无明显变化,则说明丙中含无I-,(若为I-,则发生反应2I-+Cl2=I2+2Cl-)。

答案:B

9.解析:此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重要的是熟悉氯水的氧化性,熟悉相关的反应规律,还要明确相关物质的转化关系,这是分析问题的基础。将气体通入氯水中无气体剩余,说明一定无CO2 ;所得溶液无色,说明无HBr(溴水为橙黄色);再加入AgNO3溶液和BaCl2均得白色沉淀,说明含SO2 (因为SO2+Cl2+2H2O=H2SO4 +2HCl),至于HCl气体则无法判断。

答案:A、D

10.解析:因发生反应(1)2FeBr2+3Cl2=2FeCl3+2Br2。所以,加CCl4分层后,上层是FeCl3水溶液呈橙黄色(a);下层是溶有溴的CCl4油层,呈橙红色(b)。在上层FeCl3水

35 / 63

溶液中加少量KI淀粉液,因发生反应(2)2FeCl3+2KI=2FeCl3+2KCl+I2,I2使淀粉变蓝色(c);下层加少量KI淀粉液,发生反应(3)2KI+Br2=I2+2KBr,虽然此反应也生成了I2,与上层不同的是碘遇淀粉并不显蓝色,而是碘从淀粉溶液中被萃取到CCl4里,碘在CCl4里显紫色(d)。

答案: (a)橙黄色 (b)橙红色 (c)蓝色(d)紫色

(1)2FeBr2+3Cl2=2FeCl3+2Br2(2)2FeCl3+2KI=2FeCl2+2KCl+I2(3)2KI+Br2=I2+2KBr

11.解析:在在反应①→⑥中只有反应⑥中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即有电子转移,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用MgCl2溶液可使Ca(OH)2转化为Mg(OH)2沉淀和可溶性CaCl2,过滤即可除去。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目的是:搅拌,加速溶解;引流,使待滤液体沿玻璃棒流入漏斗,防止外洒;搅拌,防止因局部过热液滴或晶体飞溅。

答案:(1)①CaCO3

⑥MgCl2

通电高温CaO+CO2↑ ③MgCl2 + Ca(OH)2=Mg(OH)2↓+CaCl2

Mg + Cl2↑

(2)⑥ (3)加入MgCl2溶液,充分搅拌,过滤,沉淀用水洗涤。

(4)搅拌,加速溶解;引流,使待滤液体沿玻璃棒流入漏斗,防止外洒;搅拌,防止因局部过热液滴或晶体飞溅。

12. 解析:这道开放型题有多组答案(见下表)。在学过“碳的多样性”后可得第7组答案;学过“氮的循环”后可得第5和第6组答案;学过“硫的转化”后可得第3和第4组答案;学过“海水中的化学元素”后可得第1、2、8组答案。

答案: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6组 7组 8组

36 / 63

X Cl2 Cl2 Cl2 O2 O2 Cl2 C Mg Y Br2 I2 S S N2 N2 Cu C Z H2 Na H2 H2 H2 H2 O2 O2 甲 HBr NaI H2S H2S NH3 NH3 CuO CO2 乙 HCl NaCl HCl H2O H2O HCl CO2 M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