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四中2015年高一化学寒假作业答案[臧贻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高密四中2015年高一化学寒假作业答案[臧贻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2.解析:铝是一种金属,在反应中化合价升高,作为还原剂来参加反应,铝是常见的还原剂。

答案:C。

13.解析:审题是关键, 此题问的经过一系列反应后,滤液中存在的离子,对本题反应过程应有清楚的分析: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后,滤液中含有Mg2+、Al3+、H+;铜不溶解。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后,滤液中含[Al (OH)4],沉淀为氢氧化

镁。

答案:A。

14. 【解析】 易燃试剂往往具有非常强的还原性,遇到强氧化剂时易燃烧,A项正确;氨气溶于水后溶液显碱性,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B项正确;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应用容量瓶,不能用量筒配制,C项错误;金属钠以及燃烧生成的过氧化钠都易与水反应,故着火时用细沙灭火,D项正确。

【答案】 C

15.解析:混合物加热最终得到的是Na2CO3,根据Na+守恒, n (Na2CO3) =1/2 n(Na+)=1/2×0.1L×0.6mol/L=0.03mol 所以,m(Na2CO3) =0.03mol×106g/mol=3.18g 答案:A

16.解析:本题可直接用“钠离子和碳原子守恒”来做。设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1mol。则钠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2+1mol=5mol;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1mol=3mol。显然,CO2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5。

答案:C

17.解析:M的化合价为+n,Na2CO3与MCln反应对应的关系式为:

2Mn+ ~ nCO23

2 n

15×10-3×2 40×10-3×0.5

可得n=3,故选B。 答案B

18.【解析】 A项,NO2和N2O4的最简式均为NO2,故n(NO2)=

49 / 63

92 g

-=2

46 g·mol1mol,含6 mol原子,即原子数为6NA;B项,常温常压下,2.24 L CO和CO2的混合气体18 g

的物质的量不等于0.1 mol;C项,不是标准状况;D项,n(H2O)=-=1 mol,含

18 g·mol13 mol原子,即原子总数为3NA。

【答案】 BC

19.解析:氢氧化亚铁易被O2氧化,盛NaOH的胶头滴管必须插入溶液中,故A项错。O2难溶于水,故可以用排水法收集,B项正确;点可燃性气体前必须验纯,故C项错;浓硫酸的稀释应将浓硫酸加入水中,以防止爆沸,故D项错。 答案:B

20.解析:除杂质和干燥的操作,一般规律是先进行溶液的除杂质操作,后进行干燥,其原因是气体通过溶液时(浓H2SO4除外)将带出水蒸气,干燥剂可除去这些水蒸气。

答案:(1)E F D C A B(或B,A) J I H G (2)黑色CuO变红,无水硫酸铜变蓝 因CuO+H2

△Cu+H2O后生成铜和水蒸气,水蒸气使无水硫酸铜变蓝

21.解析:本题考查了氨气的制取及喷泉实验的有关操作.对于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其制取原料、干燥方法、收集方法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因而(1)(2)两小题难度不大;第(3)小题考查喷泉实验的基本操作,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压至烧瓶中即可引发喷泉;第(4)小题则注重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理解了喷泉实验的原理——设法将烧瓶中的NH3先溶解一部分使其压强降低即可引发喷泉,在没有外加水的情况下只能使烧瓶中的NH3体积膨胀与烧杯中的水接触,使NH3体积膨胀的方法便是升高其温度,因而可用手或热毛巾将烧瓶捂热.

答案:(1)2NH4Cl+Ca(OH)2(2)向下排气 碱石灰

(3)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 氨气极易溶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

(4)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中的空气,NH3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

22.解析:因溶液无色首先排除Cu2的存在。与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可能是强酸

△2NH3↑+CaCl2+2H2O

性溶液,也可能是强碱性溶液。Al与强酸或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0 /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