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语文冲刺之名校试题精选百题精练系列 第1期 专题12 小说阅读(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5年高考语文冲刺之名校试题精选百题精练系列 第1期 专题12 小说阅读(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我要让他知道我是他的朋友,我就在他身边。

12.下列有关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中通过小男孩之口,两次提到他的妈妈,间接地表现出男孩的妈妈是一个坚强的人,这正是作

者不露痕迹地交代男孩拥有良好家庭环境的妙笔。

B.“我”“望着孩子远去的背影,不停地叹息。”叹息的是命运的不公和社会的冷酷,以及自己的无

能。

C.小男孩不肯白要别人的钱,因而拿出自己心爱的东西来交换,这是来自家庭教育所形成的为人原则

和尊严观念使然。

D.小说前半部分一直不肯交代小男孩捡硬币的原因,这样写一方面是造成悬念以吸引读者,另一方面

也为后文写小男孩不再需要硬币,最终也没能治好爸爸这样的情节陡转蓄势。

E.小男孩之所以能够在街心公园椅子底下捡到硬币,是因为生活中有很多具有同情心的人,他们故意

在那里放一些硬币,让穷苦的孩子捡去。

13.小说中的伊柳沙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14.文中三处画线句子是对小男孩数硬币行为的描述,请分析这些细节描写的不同作用。(6分) 15.对于这篇小说的主题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主要是表现伊柳沙的孝心;有人认为是歌颂一个孩子困境

中的坚强;也有人认为是突出“我”的善良和同情心。你同意哪一种?请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答案】 12.DC

13.①具有孝心,热爱父母。②天真诚实,自尊自爱。③经受磨难,性格坚强。(每点2分。要求分别结合

文中相关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14.①表现小男孩对自己捡来的硬币的无比珍惜,引发“我”以平常孩子的标准揣测小男孩攒钱目的。②突

出小男孩每天所能捡到钱的数量之少,引发“我”的同情心和与小男孩的交易。③表现小男孩意外的喜悦,也表现“我”帮助了他的欣慰。(每点2分)

15.观点一:表现孝心。对父亲,历尽艰辛攒钱为父亲治病;为父亲的不治而无比悲伤;认为爸爸是世界上

最好的爸爸。对母亲,遵从母亲的意愿和要求,母亲说爸爸能治好,他就竭力攒钱帮助母亲;母亲说不能白要别人的钱,他就用自己心爱的东西换。

观点二:歌颂坚强。捡硬币坚持时间长;只要不下雨,每天都捡;舍出自己心爱的东西换钱;不肯白要别

人的钱;小小男子汉。

观点三:突出善良:“我”关注小男孩,发现隐情;帮助小男孩,以钱换物;尊重小男孩,偷放硬币;同

情小男孩,叹息苦难;怜悯苦孩子,常放硬币。(观点2分,理由答够3点,每点2分) 【解析】 12.

试题分析:选D给3分,选C给2分,选A给1分。B项,“自己的无能”不当;E项,应是“我”放硬币

13

于椅子底下,而非很多人;A项,“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有多种理解。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

试题分析:要分析人物形象,需要结合人物自身的言行举止、心理描写、客观叙述等加以分析,从文中““我

爸爸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可我却没来得及救他!”、“这可能是孩子最珍爱的玩具了,我实在不忍心带走,但伊柳沙的态度非常坚决,容不得我拒绝。”、“伊柳沙低着头想了很长时间,然后抬起头来说:“不行。妈妈告诉过我,不能白要别人的钱,得拿东西换才行。”等加以分析概括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

试题分析:本题要分析语句的作用,即要结合文本内容逐项加以分析,“男孩终于数完了,又把那些硬币

放回到纸上,包好,装进了裤袋。”看出对硬币的珍惜;“我每次问他有什么收获时,他就蹲在地上打开纸包,认真地把自己捡到的硬币数一遍,但每次都没有超过一个卢布。”是说捡到钱的数量之少;“伊柳沙来了之后,捡起来,然后就蹲在我脚边一丝不苟地数他一天来的收获。”是说自己的喜悦。据此回答。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

试题分析:本题是探究题,回答时,注意结合题干,亮明观点;概括情节,照顾问题;联系背景,概括主

旨;明确小说创作意图。本题可以有不同的答案,只要自圆其说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五、(15届贵州遵义四中高三上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

掌 眼 刘 志 学

好字画的陈四仙,是骑河镇上唯一的看病先生,因为诊病、进药、买字画一类的事儿,常到七十里外、黄河对岸的省城开封去。因而,很多外边的消息,都是陈四仙带到镇上来的,但这次,陈四仙却从城里带来了一个旗人。

旗人是陈四仙多年的老朋友,汉名叫金辨芝,三十多岁,随手端着一个银制的大水烟袋,说起话来,一口的“里城音儿”,一听就知道是从北京城里出来的。金辨芝见多识广,过手的名人字画不计其数,自小练成了一双法眼。开封城里的官宦商贾,手里有了货又拿不准时,都要请金辨芝去搂一眼。前段日子,陈四仙用古方治愈了自己的肺痨,一高兴,去大相国寺后头捡漏,花二百现洋买了一副徐渭的《古道青藤图》,正有心想请金辨芝给看看,碰巧冯玉祥在开封遣散旗营,于是,俩人就到了骑河镇。

好茶好酒为伴儿,与金辨芝神聊了几日后,陈四仙终于挂出了那副《古道青藤图》:“辨芝兄,您给搭个眼儿。”

金辨芝端着自己那个大水烟袋,咕噜咕噜地抽了几口烟之后,在那幅画前踱来踱去,眯着眼睛,看款识、看笔韵、看墨色;再踱一阵,再看??

14

陈四仙屏着气,看金辨芝走来走去,只看不语,顿时呼吸粗了起来。

终于,金辨芝扭过身来,呼噜呼噜又抽了几口烟,问:“四哥,您多少钱到手的?”

“二??二百块钢洋!”陈四仙伸出俩手指,冲金辨芝晃了晃,另一只手抚着胸口,嗓子里嘶嘶地开始发喘。

“缘分!能在这小镇上见到徐渭神品,缘分啊!”金辨芝这些话出口后,陈四仙嗓子里的嘶嘶声渐渐落了。

在骑河镇小住了几个月后,金辨芝要走了。临走,他要了陈四仙灸病用的几根银针,说:“四哥,行里规矩,替人掌眼,不能落空。这针,算是我的酬劳吧。”

金辨芝这一走,陈四仙就再也没见过他。听开封城里人说,他去了天津卫。

十六年过去了,日本人打开封。骑河镇被日本人占了后,陈四仙被日本人扣了,要他给受伤的日本兵治刀枪伤。日本人在搜查他的诊所时,发现了那幅《古道青藤图》。陈四仙见了,胸口忽地一闷,嗓子嘶嘶地响,肺痨犯了。

一个日军大佐看到那画时,立即惊呼:“徐渭,支那明朝大画家!金辨芝的,有请!” 一听“金辨芝”三个字,陈四仙心里咯噔一下,刺疼!

不一会儿,一个日军下士跑来,伏在大佐耳朵上说了一通陈四仙听不懂的日本话之后,大佐的脸色突然变了。

等陈四仙再见到金辨芝时,他已经瞎了,但他手里,依然端着那个银制的大水烟袋。

夜里,陈四仙和金辨芝被关在一起,这才知道,还在天津卫的时候,金辨芝就被日军抓住来为他们劫得的古玩珍宝掌眼,一路到了骑河镇,他听说日军掠了《古道青藤图》,就趁人不备,用当年从陈四仙这儿拿走的银针刺瞎了双眼。

“辨芝兄弟,你这是??”陈四仙不解。

“我如果说实话,他们就会杀了你!”十余年没见,金辨芝还是一口的“里城音儿”。 “啊?”陈四仙猛咳了几声,吐出一口血来。 “那幅画,是新活儿!”金辨芝忽然说。

“你说啥?!那你当年??”陈四仙忽然觉得心里一阵轻松,呼吸也畅快了不少。

“我那时要说实话,你肺痨刚好,又花了二百块现洋,会经受不起,有性命之虞。”金辨芝一只手捂着还在作疼的眼睛,另一只手托着水烟袋,慢吞吞地说。

“那这次,你何苦刺目?还那样说,不就得了?”陈四仙已经不喘了,他抚摸着老友的盲眼。 金辨芝苦笑了一声,说:“这次?日军中也有不少行家。我说实话,你一个人活不成;我说假话,咱俩都得送命!唉??掌眼,掌眼,给畜生掌眼,不如瞎掉!”

陈四仙长叹一声,落下泪来。

(选自《短小说》2010年第8期)

16.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的第一段概括介绍了陈四仙的职业,爱好以及相关的社会活动,为后文写他结交金辨芝做了必

15

要的铺垫。同时暗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小说的主要人物是金辨芝,理由如下:以《掌眼》为题目,小说情节围绕金“掌眼”展开;小说重

友情、讲义气的主旨从金辨芝的身上体现了出来;文中塑造得更为突出丰满的是金辨芝的形象。而陈四仙在行文中的作用则无足轻重。

C.日本人让金辨芝鉴别《古道青藤图》的真伪,但他宁肯刺瞎双目也不与之配合,这表现了他宁折不

弯的刚毅个性。只是代价太大了。

D.小说结尾,陈四仙的落泪包括以下原因:一是因金辨芝早年为保护他撒谎画是真的而感动,二是因

金辨芝在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保护陈四仙全家而感动,三是因金辨芝不为日本人做事的爱国情怀而感动。

E.金辨芝看到患肺痨刚痊愈的朋友买了赝品,顾及到朋友的面子,就说了假话;当日本人要金辨芝鉴

别《古道青藤图》时,在生死抉择的关口,他毅然刺瞎了双眼,这样既挽救了朋友的性命,又终止了替日本人掌眼的生活,可谓是有勇有谋。

17.小说在刻画金辨芝这个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和细节描写的手法,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

(6分)

18.本文情节设置曲折有致,伏笔迭出,处处照应。请就伏笔照应作简要分析。(6分) 19.这篇小说的标题能否换成《古道青藤图》,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

16.答B,3分;答C,2分;答E,1分。

17.对比体现在:金辩芝对画的真伪前后不同的对比,金辩芝对陈四仙与日本人不同态度的对比。这些对比

体现了金辩芝重友情、爱国家的个性品质。(略及分析,3分)文中的细节描写,如:“顿时呼吸粗了起来”“嗓子里嘶嘶开始发喘”“一听‘金辩芝’三个字,陈四仙心里咯噔一下,刺疼!”等细节描写真实地刻画出陈四仙担心所买的画是赝品的心理活动,进一步完善了人物形象的塑造。(略加分析,3分)

18.伏笔与照应:①金为朋友鉴定画之真假时看陈的紧张神情,问“多少钱到手的”,不直接说明真假是伏

笔,“我那时要说实话”是照应,表现了金的智慧。②几次写陈喘,是伏笔,日本人发现“名画”、陈“肺病犯了”是照应,说明陈当时的肺病并未完全治愈,是金说假话的原因,表现了金重友情的品格。③金为陈鉴定名画后要几根银针是伏笔,用当年拿走的银针刺瞎双眼,表现了金的民族气节。(答对两点并略加分析,给满分。)

19.(1)可以换。理由是:此图是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2分)陈四仙买了《古道青藤图》,请金辨芝看

看,这是情节的开端。金辨芝看到患肺痨刚痊愈的朋友买了赝品,顾及到朋友的病情,就说了假话,救了朋友一命,这是小说情节的发展。当日本人要金辨芝鉴别《古道青藤图》时,在生死抉择的时刻,他毅然刺瞎了双眼,这样既挽救了朋友的性命,又终止了替日本人掌眼的生活,可谓是有勇有谋,这是故事情节的高潮。情节和内容一直围绕这《古道青藤图》曲折有致地展开。(4分)(2)不可以换。理由是:小说以《掌眼》为标题,围绕着金辨芝这个掌眼高手的本事、性格、思想情操而展开。(3分)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