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4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4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A.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 B.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 C.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 D.统一校内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解析:解析:贯彻因材施教德育原则,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26.【2014.山东】体谅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由英国教育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风靡于英国和北美。该理论的观点有( )。

A.坚持性善论.主张儿童是德育的主体,尊重儿童发展需要 √ B.认为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 √

C.把培养健全人格作为德育目标.把培养主动的、集体的、创造性的丰富人格作为现代德育任务 √ D.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 √

解析:解析:体谅模式的理论特征有:坚持性善论,坚持认为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把培养健全人格作为德育目标,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 27.【2015.重庆合川】德育途径主要有( )。 A.班主任工作 √ B.课外活动 √ C.政治课教学 √ D.共青团活动 √

解析:解析: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为德育组织形式。德育途径主要有:①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②社会实践活动;③课外、校外活动;④共青团组织的活动;⑤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⑥班主任工作。 28.【2015.河南郑州】陶冶的主要方式有( )。 A.人格感染 √ B.课外活动 C.艺术陶冶 √ D.课堂教学 E.环境陶冶 √

解析: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其方式主要有人格感染、艺术陶冶和环境陶冶。

三、 填空题(总题数:2,分数:4.00)

29.【2015.福建】中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政治)课与 1的教学。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其他学科) 解析:

30.【2014.福建】教师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种德育方法是 1。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榜样示范法) 解析:

四、 判断题(总题数:5,分数:10.00)

31.【2014.四川成都】思想品德课是我国德育的主要途径。( ) A.正确 √ B.错误

解析:解析:在学校的诸多德育途径中,思想品德课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的行为习惯方面起着基础作用,是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32.【2014.河南三门峡】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和最有效的途径。( ) A.正确 √ B.错误

解析:解析: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学校全部工作中所占时间最多,也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是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和最有效的途径。

33.【2014.河南新乡】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形成正确观点的一种工作方法。( ) A.正确 √ B.错误

解析:解析: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形成正确观点的一种工作方法。

34.【2014.山东烟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对象,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举足轻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 A.正确 √ B.错误

解析:解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即通过形象、行为等,展现意图,达到教育引导,促进主体身心发展的目的.而不是直接的说教。

35.【2014.山东青岛】春风化雨体现了德育的说服教育法。( ) A.正确 B.错误 √

解析:解析:春风化雨比喻良好完善的教育使人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体现了德育的情感陶7台法。

五、 简答题(总题数:1,分数:2.00)

36.【2011.浙江】简述德育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的相互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知、情、意、行几个因素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品德认识指导、控制和调节着品德情感、意志和行为,品德情感和意志又影响着品德认识和调节着品德行为,品德行为又对品德认识的巩固和发展、品德情感的加深和丰富以及品德意志的锻炼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应在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以促进学生品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全面和谐发展。)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