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部编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里戈壁。就在它的边缘,神话一样,眼前突然闪现出一望无际的向日葵,至少有几十万株吧,茎秆高大粗壮,花盘饱满圆润,花瓣金黄耀眼。它们齐齐地绽放,一片汪洋灿烂,仿佛色彩的爆炸和燃烧。在片刻的惊骇后,我觉察到眼眶中盈满了泪水。不用感到难为情吧!眼泪是一种验证,是灵魂和情感尚且丰盈饱满的体现。而此时此地,它是在强烈地证明着风景的大美。这些在当地都是最普通的风景,普通到无人关注,却让我镂心刻骨。因为平凡而普遍,它们更能够反映此地的自然之美的本质,也更能够和孕育于风土之中的普遍精神建立起一种关联。

⑥只要倾心相与,你就能够听到每一处大自然的心跳声,捕捉到它丰富而微妙的表情变化。每一个地方,它们的天气和地貌,植被和物候,天地之间诸种元素的组合,构成了各自独特的声息色彩。而所有这些地方连接和伸展开去,便是一片大地的整体。久久凝视那一幅雄鸡形状的版图上,那些你亲近过的地方,一种情感会在心中诞生和积聚。那是一种与这片土地血肉关联、休戚与共的情感,当它们生发激荡时,有着砭骨入髓一般的尖锐和确凿。你正是从这里,从一草一木,从一峰一壑,建立起对一片国土的感情。家国之爱是最为具象的情感,自然风物是最为直接和具体的体现。这样你就会明白,前人何以会用桑梓来指代故乡。

⑦“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因为那个方向,分别是它们的家园所在。每个人的家园之感,都诞生于某一片具体的土地,而家国同构,无数家园的连接,便垒砌起了整个国度的根基。这种对于土地的感情,真实而有力,远胜过一些抽象浮泛的口号和理论。所以这样的歌词才能够被传唱几十年:“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甚至一种最为深切的哀痛和悲愤,也可以经由风光和自然来获得寄托。在敌寇铁蹄践踏、国土沦丧、百姓流离的黯淡日子里,诗人戴望舒这样写道:“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在山川大地之间,祖国的理念清晰而坚实。

⑧让脚步跟随着目光,让诗意陪伴着向往。行走中,远方化为眼前,异乡变成家乡,“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每当脚步踏上一个新的地方,都是把家园的界限向外扩展。而所有的家乡,它们的名字的组合,就形象地描画出了一个国家的名字,成为对它的标注和阐释。在被这个名字覆盖和庇护的一大片土地上,我们诞生和成长,爱恋和死亡。

⑨心的方向,指向的是祖国大地上的江河湖海,高山平原,一种无边无际的美丽。心的方向,朝着四面八方,无穷无尽。

(取材于彭程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兴隆与西双版纳两个热带植物园的距离遥远,是为了表现调遣意识不受距离的限制。 B.作者年幼时把江南当成心中的远方,即使未曾去过,无数次想象已让江南成为旧相识。 C.远方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地方,随着陌生变为熟悉,远方不断地向外延伸。

D.对去过的地方,作者在回忆中重温美好,对没去过的地方,只能借助资料和图片获得慰藉。

(2)文章①至⑤段使用第一人称“我”,第⑥段改用第二人称“你”。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

写的用意。

(3)本文的题目“心的方向,无穷无尽”有哪些含义? 【答案】 (1)D

(2)Ⅰ①—⑤段写自己可以调遣意识到达任何地方,从而带来慰藉,继而记述了一次看到美景让自己感动而震颤的经历,用第一人称能真实而细腻地传达作者的所见所感;Ⅱ第⑥段从“我”的这些经历得出思考,感悟到的自然风物与家国情感的关系,用第二人称“你”,便于抒情说理,拉近与读者的距离;Ⅲ通过人称的转换,从个人的体验感受上升至情理的阐述,由描写叙述升华到理性思考,体现了文章的层次且增加了文章的深度。 (3)①心的方向指意念的方向,不受虚实的限制,方向随意掌控;②心的方向指脚步的方向,不受时空限制,范围不断向外延伸;③心的方向指情感的方向,与每一个地方产生关联的情感,以及升华而成的家国之爱永不停息。

【解析】【分析】(1)D项,“只能借助资料和图片获得慰藉”错误。根据原文第③段“甚至仅仅是想象,就能够带来一种惬意的慰藉”可知,作者是借助想象获得慰藉。故选D。 (2)阅读文章①至⑤段,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写自己可以调遣意识到达任何地方,从而带来慰藉,继而记述了一次看到美景让自己感动而震颤的经历,真实地传递给读者所见所感。而从第⑥段开始本文以第二人称的视角,阐述了从“我”的这些经历中感悟到的自然风物与家国情感的关系,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更好地传递作者情感。文章通过转换人称,由描写上升到思考,从个人的体验感受过渡至情理的阐述,丰富了文章的结构层次。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3)“心的方向”是文章写作的对象和重点,“无穷无尽”是说心的方向有多种指向。③④两段是说心的方向指意念的方向,不受虚实的限制,方向随意掌控。⑤⑥两段是说心的方向指脚步的方向,不受时空限制,范围不断向外延伸。根据第⑧段“让脚步跟随着目光,让诗意陪伴着向往。行走中,远方化为眼前,异乡变成家乡,……每当脚步踏上一个新的地方,都是把家园的界限向外扩展”和第⑨段“心的方向,指向的是祖国大地上的江河湖海,高山平原,一种无边无际的美丽。心的方向,朝着四面八方,无穷无尽”可知,心的方向是指情感的方向,与每一个地方产生关联的情感,以及升华而成的家国之爱永不停息。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⑴D;

⑵①—⑤段写自己可以调遣意识到达任何地方,从而带来慰藉,继而记述了一次看到美景让自己感动而震颤的经历,用第一人称能真实而细腻地传达作者的所见所感;Ⅱ第⑥段从“我”的这些经历得出思考,感悟到的自然风物与家国情感的关系,用第二人称“你”,便于抒情说理,拉近与读者的距离;Ⅲ通过人称的转换,从个人的体验感受上升至情理的阐述,由描写叙述升华到理性思考,体现了文章的层次且增加了文章的深度。

⑶①心的方向指意念的方向,不受虚实的限制,方向随意掌控;②心的方向指脚步的方向,不受时空限制,范围不断向外延伸;③心的方向指情感的方向,与每一个地方产生关联的情感,以及升华而成的家国之爱永不停息。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人称的使用非常讲究。叙述人称的表达作用与效果:第一人称:一般优点是给人真实感,令人信服,便于直抒胸臆。不足是限制了人的视野,叙述的空间狭小。第二人称:一般优点是便于交流 感情,给人以亲切感,便于强烈呼告。不足是有环境限制,有明确的倾诉对象。第三人称:一般优点是视野开阔,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便于客观描述。

⑶此题考查标题含义的能力。答题时,应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主旨的基础上,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分析作答。答题时,可联系标题常用的双关、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从小说的文章主旨、思想情感、作者的观点立场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那牵曳阳光的一缕亮腔

王剑冰 一

有哪一个县名,是和一个剧种连在一起的?只有弋阳。弋阳腔因弋阳立身,弋阳亦因弋阳腔扬名。“弋阳”二字本身就很有意味,那么,弋阳腔呢?

终于听到了,那是在一场雨中。很大的雨,似乎要先沐浴才能听曲。满街筒子都是雨水,哗哗的声音充斥着整个场地,场地里已有不少人等在那里。他们从弋阳的各个方位赶来,湿了鞋子,湿了衣衫,一个个却眼睛明亮,心志高昂,等着锣鼓开篇。戏是《珍珠记》,书生高文举与王金贞悲欢离合的故事。据说是百年老戏,2017年才由弋阳腔剧团复排出来。

雨的声音不时从门外传来,场内的观众却全然进入了戏中。八场戏环环相连,紧紧相扣,人们有时叫好,有时鼓掌,有时私下里帮腔,直到遭强权拆分的夫妻在包拯的主持下于公堂团圆,才舒心地出了一口气。演出结束了,还有不少人站着迟迟不走。

我来弋阳腔剧团的时候,部分人员正在排戏,排的是新挖掘出来的传统剧目《芦花絮》,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忠孝内容。

我就和舞台总监杨典荣聊了起来。老杨75了,说话有些漏风,但吐音有力,精神矍铄。喜欢了大半辈子弋阳腔,人老了,还在团里操心。老杨说,弋阳腔是元末明初的时候,浙江的南戏经信江传入弋阳一带,结合当地乡语和民歌滋生出的一个全新地方腔调,后来,昆山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被称为“四大声腔”。弋阳腔是高腔鼻祖,京剧、湘剧、川剧、秦腔等四十多个剧种无不受到弋阳腔的影响。清康乾时代,内廷都以弋阳腔和昆曲为主要演出曲目,乾隆五十大寿,点的就是弋阳腔。

排练休息时,我见到了《珍珠记》中扮演王金贞的徐小芳,这位1987年生的鄱阳人,读初二的时候上饶艺校去招生,就进了艺校。四年后毕业,考到了新建的弋阳腔剧团。“这个团是新团,年轻人多,同学多,风气正,最重要的还是觉得弋阳腔有前途。”她说。她在这里认识了爱人操正。操正在《珍珠记》中扮花脸,扮相让人印象深刻。小芳说,团里的人现在说起来还年轻,可也都三十左右了,再有十年就四十上下,很快的。我想起演老仆的演员,她说她叫黄青南,才32呢。哦,演得真好,把一个善良的老奴演活了。

弋阳古戏台数量的众多,是我所想象不到的。一个个抱得十分紧密的村庄,竟然收藏着

典雅精致的秘密,守护着村子长久的信仰。戏台多数是清代的,也有的从明代坚持到现在。这些老戏台,就像固执地开放在乡野的花树,不仅安抚了生活,也闪亮了历史。 变化的时代,总会有一些不变的理想,那些同外婆的故事一样老的唱曲,还顽固地统治着农村的喜好。戏台与戏曲也是一种未尽的情缘,当锣鼓声从内里响起,一切都成了上天赐予的浪漫。有些戏台的墙上还留着当年演出的剧目,不仅有《三国传》《水浒传》《岳飞传》《封神传》,还有《金貂记》《卖水记》《花蝴蝶》《借亲配》。看着那些戏台,你会觉得弋阳腔的调子已经渗入各个细部,在许多个夜晚翩衣舞袖,牵扯迷离的月光。是的,那一个个戏台,总为一袭长衫虚席以待,敞亮的空间,也最适合装下青春的梦想。

信江舒展地流着,这是一条母亲河,无私地养育了弋阳。

远远地就看见了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戏楼,风风雨雨多少年,依然光彩屹立。村里的孩子几乎都集中到了这里,在戏台上疯耍疯闹,说词唱曲。

你会见到这种情景,饭盆汤碗在那里放着,戏装粉彩在那里摆着。弋阳腔一开唱,男女老少个个仰着脸笑着、呆着或恨着。听戏本身,也是一个美好的故事。风吹起来,场边的树枝在摇动,一颗果实掉落了,砸到地上有一种深刻的响,又一颗果实掉落了。竟然没有谁在意,他们在意着戏里的事,每个人都要从戏里去窥一窥自我。有的泪水挂在脸上,不擦也不抹,就那么随着戏,感同身受地将自己敞开在这个世界里。婆媳关系不好的,或许会在这一刻各自有了触动,夫妻关系有裂痕的,或许会从剧情里看到各自的毛病。失去的还会回来吗?错位的还会复原吗?

戏真好啊。那一场场戏,就这么看了下去,一直看到鬓霜须白,看到地老天荒。 明白了,弋阳腔就是弋阳永久的代言,是弋阳百姓永久的感念。此后再提到弋阳,就会想起那牵曳阳光的一缕亮腔。

(摘自《光明日报》2018年9月28号,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中提到舞台总监杨典荣75岁了,说话有些漏风,但还是在剧团操心,这从某个方面表现了老杨对戏曲的喜爱。

B.弋阳腔借弋阳县立身,弋阳县也因弋阳腔名声远扬。作者在首段运用了设问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引人注意,强调二者的相辅相成。

C.文章写变化的时代总有一些老唱曲“固地统治着农村的喜好”,“顽固”一词作者贬词褒用,写出了农村人对地方戏曲的由衷喜爱。

D.文章的题目“那牵曳阳光的一缕亮腔”指写形象,意蕴丰富。“牵曳阳光”,既联系了弋阳县,又蕴含弋阳腔富有发展前途的意思。

(2)请分析“这些老戏台,就像固执地开放在乡野的花树,不仅安抚了生活,也闪亮了历史。”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

(3)文章中描绘的地方戏曲弋阳腔有哪些方面的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 (1)B

(2)①含意: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老戏台比作花树,形象地反映了弋阳腔生命力顽强和在当地的普及程度。“安抚了生活”写出了弋阳腔对人们生活的充实和滋养,“闪亮了历史”则写出了弋阳腔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②作用:总结上文,突出主旨。与前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