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会财校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三合一辅导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长会财校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三合一辅导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会计基础

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考试内容:单选题 20题共20分 多选题 20题共40分 判断题 20题共20分 实务操作题 2题共20分

注意事项:1、考试前30分钟,开始进入考场。考生持本人准考证和第二代居民身份(非中国籍考生持护照)读取身份信息,考生未按要求携带相关证件或证件上的号码与报名信息不一致,将被拒绝进入考场。

2、迟到30分钟不得进入考场参加考试,考试开始30分钟内,考生不得交卷退场。

3、考生须将背包、书籍、笔记、手机(设置为关闭状态)等放在指定地点,不得携带进入考场;只准带一支笔和一台非立体式不带汉字储存功能的电子计算器(免套);草稿纸由考场提供,开考后不得相互借用文具及其他物品。 4、考生按座次号在指定的座次就坐。开考前,严禁考生触摸计算机键盘和鼠标及进行与考试无关的计算机操作。

5、考生要保持考场安静,不许交头接耳、左顾右盼,禁止偷看他人试题答案、草稿纸等。考场禁止吸烟、嚼槟榔。

6、考生在考试期间违规、违纪的,按照《湖南省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实施办法》有关规定处理。

7、考生因个人原因如座位坐错,准考证号和姓名输入错误等造成成绩差错的,后果自负。

8、考生应当尊重考场工作人员,自觉接受监考人员的监督和检查,不得无理取闹。不得辱骂威胁、报复考试工作人员。

9、考试中发现将手机、对讲机等通迅设备带入考场的,一律按舞弊处理。

10、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考生应当立即停止答题,经监考人员允许后方可离开考场,考生不得将草稿纸带出考场。

应试方法:一、多看书本:通读教材,彻底理解教材;二、坚持听课:认真听老师讲课,掌握重难点,掌握学习技巧;三、多做练习:多做练习,并把每次做错的题目摘抄下来。通过练习帮助记忆,同时加快答题速度(平时练习少的考生考试时时间明显不够);四、强化记忆:会计基础的考试有许多考点是需要死记硬背的,特别是一些多选题出题的考点。

第一部分 各章重点及同步强化练习

第一章 总论

? 基本要求:

1. 了解会计的概念 2. 了解会计对象 3. 了解会计目标 4. 了解会计准则体系

5. 了解会计的核算方法 6. 了解收付实现制 7. 熟悉会计的基本特征 8. 熟悉会计的基本职能

9. 掌握会计基本假设 10. 掌握权责发生制 11.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 考核要点: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 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判断)

企业的会计工作主要是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核算和监督,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判断)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单选)

1.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注意:不是“唯一” 判断)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单选、多选、判断)

注意: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会计监督又是会计工作质量的保障。会计核算和监督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全过程,是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职能。(多选)

4.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

5.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判断) (三)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其中,会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近代会计是以复式记账法的产生和“簿记论”的问世为标志。(判断)

现代会计可以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重要分支。(判断)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判断)

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三个过程。(单选、多选、判断)

(二)会计目标(多选、判断)

会计目标也称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即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三、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具有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项基本职能 和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拓展职能。(判断)

(一)基本职能 1.核算职能

会计核算职能,又称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单选、多选)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判断)

2.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又称会计控制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检查。会计监督是一个过程,它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单选、判断) (二)拓展职能

会计的拓展职能主要有:(1)预测经济前景;(2)参与经济决策;(3)评价经营业绩。 四、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指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所采用的各种方法。

(一)会计核算方法体系(单选、多选)

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表等专门方法构成。它们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确保会计工作有序进行。

(二)会计循环

会计循环是指按照一定的步骤反复运行的会计程序。从会计工作流程看,会计循环由确认、计量和报告等环节组成;从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看,会计循环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表等组成。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起点。(单选) 五、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判断)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设。(判断)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判断)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多选)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而言,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并不一定是法律主体。(判断)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判断)

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经济活动为前提。(判断) 如果企业发生破产清算,所有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的会计程序与方法就不再适用,而应当采用破产清算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判断)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经济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单选、判断)

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表。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通常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单选、多选、判断) (四)货币计量

单位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判断) 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六、会计基础

(一)会计基础的概念

会计基础是指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单选、判断) (二)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本期是否有收款的权利或付款的义务为标准确认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判断) (三)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即以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判断) 七、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和社会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