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儿童团团歌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共产儿童团团歌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本为主,作品《我的祖国》、《人说山西好风光》一经谱曲,就广为传唱。1956年时乔羽和时佑平合作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红色少年行》(即电影《红孩子》),该片描写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一群儿童成长为革命少年的故事。乔羽1954年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1960年乔羽将创作与1959年的广西柳州彩调剧团原创彩调剧《刘三姐》改编成电影剧本《刘三姐》,柳州彩调剧以反映反压迫与阶级斗争为主线,将一个隐约的传说创作为歌颂美丽智慧勇敢的民间歌手刘三姐,作品带有浓郁的地方民族色彩。1964年乔羽还参加了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诗词部分的写作。粉碎四人帮后,乔羽与树园等合作创作了话剧《杨开慧》幷继续创作了歌词,是中国音乐创作界不折不扣的词坛泰斗。乔羽曾历任文化部、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歌剧舞剧院专业创作干部,现任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一级编剧,全国第八届政协委员。乔羽著有的歌词集有《小船儿轻轻》,为《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祖国颂》、《牡丹之歌》、《难忘今宵》、《思念》、《说聊斋》等歌曲创作的歌词都获得了全国大奖。

2.1.3乔羽歌词的艺术风格

乔羽认为:“歌词是语言艺术,它的文学性正在于语言的生动和准确,而不是从书本上寻找词藻,把歌词写得文绉绉,生僻和晦涩是歌词的大忌。一切艺术特别是歌词艺术,以雅俗共赏为好,以孤芳自赏为患”,因此笔者认为自然睿智、雅俗共赏是乔羽歌词的主要艺术风格。

乔羽的歌词语言自然平易,即使是重大的政治题材,深厚悠长的历史主题,歌词也都是那么浅显、平白、朴素得仿佛是常上家来串门的邻居,自自然然地相契,但是乔羽创作的歌词却既具有诗的精魄、诗的境界、诗的哲思、诗的品格,同时又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能让广大的听众从歌中获得即时的感染、感受、甚至是感动。歌词中平淡自然的语言同他乐于平淡处世,与人交往不做作、喜欢本色有关,与他常能以“闲心”、“闲情”欣赏世界、玩味人生有关,也与“五四”以来歌词作家们用接近口语的白话创作新诗的影响有关。他歌词作品的睿智,一是表现在抒情的情趣上,幽远豁达,富有远见,如《巫山神女之歌》中“我把议论付与古往今来的过客,我把豪情献给风涛万里的船夫”。在写景抒情之中目光穿越古今、豪情飞向万里。又如《难忘今宵》中的结束句“青山在,人未老”,意趣也十分隽永、绵长。二是表现在说理的理趣上,智慧风趣,富有哲思,或如才子的评说,如《说北京》;或如智叟的趣谈,如《说聊斋》;或如朋友的劝导,如《说溥仪》;或如史家的感叹,如《说雍正》;或如哲人的启示,如《算盘歌》、《黄果树瀑布》。只有思想

3

者,才能写出有思想发现的作品;只有智慧而有远见的人,才能写出睿智的语言。乔羽歌词语言睿智风格的形成,是与他从小喜欢读哲学书、与他多思的性格分不开的,他说:“诗人,应该是哲人,是最有智慧的人”。正是由于他喜欢读哲学,喜欢思考,善于思考,才造就了充满睿智的语言风格。乔羽是通过自己概括的“五个寓”来做到雅俗共赏的,就是:“寓深刻于浅显,寓隐约于明朗,寓曲折于直白,寓文于野,寓雅于俗”;同时,他把坦诚率真、乐观旷达的品性熔铸于歌词作品之中,从而形成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乔羽的很多作品都是以主旋律为领唱,在歌词祖国、赞美家园等歌词中回避一些政治历史,从一般经常被人忽视的生活细微之处着手,采用提升的戏剧性手法,把历史与现实、现实与未来、未来与历史巧妙地勾连起来,这样就既有深刻的思想性与哲理性,又有人性的亲和力与艺术的美感效应。

2.2共产儿童团歌》歌曲的创作背景

《共产主义儿童团团歌》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共产儿童团量身定做的中国共产党共产主义儿童团的团歌,这首歌曲在革命战争年代激励了一代代少年儿童的成长。歌曲的曲调是源于前苏联少年先锋队队歌《燃烧吧,营火》,具有奥地利梯罗耳族民歌的风格。1957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根据共产儿童团的故事拍摄了影片《红孩子》,再现了江西革命根据地的少年儿童与白匪作斗争的光荣岁月,电影《红孩子》以其明朗、生动、朴实、自然的风格给人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而片中的小主人公苏保、细妹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英雄少年的经典形象。

1957年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导演苏里找到了他的好朋友也就是著名的剧作家、作曲家乔羽,说自己想给孩子们拍一部戏,请乔羽写一个剧本,乔羽很爽快的答应了他,幷问他想拍什么内容的片子,在这之前苏里曾经拍了一部儿童片《哥哥和妹妹》,而这次他还是想拍一部关于“红小鬼”的影片,因此他对乔羽说最好是反映战争年代红小鬼的故事。其实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点,就是乔羽和苏里两个人都是有着很深很深的孩童情结,因为他们曾经也都是红小鬼,对战争年代的孩子们都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怀念和热情。乔羽在接受任务后,经过了反复的思考,最终把剧本的内容定格在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红军北上之后中央苏区的一群红孩子们的身上,那个时期是中国革命最艰苦的时期,也是最能够反映出那个特殊年代的孩子们的英勇机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乔羽为挖掘所需要的创作素材,曾专门去苏区体验生活,那是他生平第一次渡过长江到苏区,通过一家一家的了解,

4

倾听当年的“红小鬼”们讲红军北上之后他们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故事,这样一个有关当年“红小鬼”的故事在乔羽的笔下诞生了。

《红孩子》这个电影还引起了毛主席的高度重视,1958年2月14号,毛主席还曾经身披深色的呢绒大衣,到长春电影厂探班。中午时分,毛主席健步走进拍戏的长影第六摄影棚,毛主席对儿童团的演员一一端详,兴奋地说小演员很像“当年苏区的儿童嘛”!看着眼前的红孩子,毛主席特别激动,还叫摄影师给他和小演员们合影。

剧本写好之后,经过众人的努力,1958年电影《红孩子》终于同广大群众见面了。影片上映之后就受到了各个方面的好评,本影片于1979年获得了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的二等奖,由少年广播合唱团演唱影片的主题歌《共产儿童团歌》也随之广为传唱,传唱至今,历久不衰。

2.3《共产儿童团歌》的歌词分析

歌曲《共产儿童团团歌》 歌词:

准备好了么?时刻准备着, 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 将来的主人,必定是我们。 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 小兄弟们呀,小姊妹们呀! 我们的将来是无限好呀, 牵着手前进,时刻准备着。 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 帝国主义者,地主和军阀, 我们的精神使他们害怕, 快团结起来,时刻准备着。 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 红色的儿童,我们向前进!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美丽的世界,在远处召唤。 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

5

以上是《歌词儿童团歌》歌词下面我们来赏析这首歌的歌词层次,这首歌的层次分明清晰,意义也一层一层推进。歌曲一共分为四段歌词:第一段歌词是发出召唤,强调“将来的主人”的社会责任感;第二段歌词是展望前景,提出“时刻准备着”的具体要做出什么要求;第三段歌词就是说明了将来的任务,鼓舞“我们的精神使他们害怕”的勇气;第四段歌词就是再次发出号召,坚定“美丽的世界在远处召唤”的信念。而每段结束句的“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就像是不断吹响的号角,让我们中国的少年儿童时刻不忘自己身上赋予的伟大使命;就像永远不停息的战鼓,激励着中国的少年儿童时间履行自身的职责。旋律抑扬顿挫,咏唱回环往复。全曲的六个乐句,每三个一组,在结构上划分为前后两个部分, 两个部分的旋律各节对应,音调是由弱渐渐变强,反复的咏唱,形成了照应,烘托了情感,让全曲一直都处在一种洋溢的革命热情之中、进取精神和青春活力,具有豪迈坚定、朝气蓬勃的气质蕴含。《共产儿童团歌》中“准备好”“时刻准备着”“主人”“接班人”“团结起来”“美丽的世界”等词句,伴随着传唱的歌声,成为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牢记责任、培养情操、追求理想、坚定信仰的关键词,永远铭刻在中国的少年儿童心中。

《共产儿童团歌》歌曲的体裁是一曲多段词,采用五声宫调式,歌曲是F大调歌曲,拍号为4/4拍,情绪是坚定自豪的,歌曲是四段歌词的分节歌。歌曲的结构全曲分两个大乐句,采用重复的旋律和重复的节奏。旋律是以小跳、级进为主,多采用重复的手法构成,典型的节奏顿挫有力,几乎是贯穿整首歌曲,给人一种威武的进行曲的感觉,能够恰当的表达出共产儿童团员“打倒军阀保卫苏维埃”的坚定信念。

图例1

图例1在这里运用的是两个大三度的跳进,因为小三度没有大三度显得明亮和铿锵有力。这种大三度的跳进在进行曲体裁的歌曲中经常采用。大跳的旋律比较开阔、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