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考题预测班讲义2012版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案例分析考题预测班讲义2012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时间,井场、工业场地采用低噪声设备或采取隔声等措施。

6,本工程进行公众参与调查时,可采取哪些方式?应该告诉公众哪些内容? (1)张贴公告、发放调查表、走访可能受到影响的民众、相关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网上公示、召开讨论会、座谈会或听证会、发布简版。

(2)公布工程建设方面的信息,包括开采境界、规模、开采工艺及方式、开采年限、相关建筑及运输道路等工程建设内容;公布各类环境污染因素,污染源类型、主要污染物及源强,影响的范围;生态影响范围、方式、程度;可能造成的地表塌陷范围及危害,或其它地质灾害;针对环境影响采取的相应措施及预期达到的效果。

(结合“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及相关导则来解答本题。注意国家有关公众参与的最新要求。)

7,请给出本工程矿井水主要评价因子(不少于5个)。 PH、SS、COD、细菌、BOD、Fe、Mn、F、总硬度 8,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以开采作业及矸石堆放为主的生态影响评价;井工开采对地下水影响评价;矸石堆放对景观与环境空气的影响评价;工业场区排水对地表水(白水河)环境的影响评价。

9,本工程的环境保护目标有哪些?

农田、果园及菜地,白水河及合庄水库,村庄,宋朝古庙。 10,给出通风井场的主要环境影响及选址要求。

通风井场施工的生态破坏与水土流失,营运期通风机的噪声影响,排出含瓦斯及尘埃的废气对环境空气的影响。通风井场应远离居民区,设置在居民区下风向。

第三讲

案例7 采掘类——油田

某油田拟新开发一个35km2区块,年产原油60×104t,采用注水开采,管道输送。该区块新建油井800口,大多数采用丛式井;钻井废弃泥浆,钻井岩屑、钻井废水在井场泥浆池中自然干化,就地处理;集输管线长约110㎞,均采用埋地敷设方式。开发区块土地类型主要为林地、草地和耕地。区内有小水塘分布,小河甲流经区内,并在区块外9㎞处汇入中型河乙,在交汇口处下游8㎞处进入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区块内有一省级天然林自然保护区,面积约600 hm2,在自然保护区内不进行任何生产活动,井场和管线与自然保护区边缘的最近距离为500m。集输管线穿越河流甲一次。开发区块内主要土地类型和工程永久占地类型见下表:

开发区块主要土地类型和工程永久占地(单位:hm2)

类型 田 区块现状 工程占用 1210 7.9 900 11.9 1300 0.8 基本农草地 林地 塘 90 0.4 3500 21.0 河流水合计 1.确定本项目的生态评价范围。 (1)根据该类项目特点,生态影响评价范围应为开采境界外延500m范围。

(2)井场及集输管线评价范围为工程占地区外围500m,但由于500m外涉及敏感保护目标—省级自然保护区,虽然在保护区内没有任何生产活动,井场、集输管理生态影响评价范围应将该保护区包括在内。

21

2.指出本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省级天然林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草地、林地、河流水塘。

3.识别本项目环境风险事故源项,判断事故的主要环境影响。

(1)主要是钻井作业井喷事故、集输管线破裂、站场等储油设施破损油类外泄或遇火引发的环境风险事故。

(2)石油烃外泄造成环境空气、地表水、土壤、植被的污染。污染空气对人群及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落地油会造成土壤的污染,使土壤透气性下降,影响植物生长,严重时可导致植物死亡;随地表径流进入地表水,造成水体污染,影响水生生物正常生长与繁殖,影响地表水功能;石油烃类着火发生爆炸易酿成安全事故,同时对环境也有一定的污染危害;在灭火过程中大量的人员、机械活动对生态的破坏,还存在灭火剂对环境的污染。

(环境风险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在做任何一个项目时,均应考虑其是否有环境风险因素,如果有,就需要深入进行评价。不只是污染型项目需进行环境风险评价,交通运输项目也涉及环境风险评价,如公路、铁路、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等,采掘类项目也涉及环境风险评价,如石油开采、天然气开采、煤层气开采、煤矿开采等。)

4.从环境保护角度判断完井后固体废物处理方式存在问题,简述理由。

(1)钻井废弃泥浆、钻井岩屑、钻井废水采取在井场泥浆池中自然干化,就地处理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2)这三类物质虽然均产生于井场钻井过程,但分别属于不同的污染物类型,其具体来源、成分均不同,不应混合在一起处理;钻井泥浆,一般应进行危险废物鉴别,判断是否是危险废物,如果不是危险废物,在一般地块可以就地掩埋,如果处在耕地、基本农田、其它敏感区应移出处理;钻井岩屑一般属一般固体废物;钻井废水,一般应经澄清处理后,进一步深度处理后回用。

5.简述输油管道施工对生态的影响。

主要影响为施工作业带清理、开挖管沟、建设施工便道,以及施工机械、车辆、人员践踏等对土壤的扰动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种影响具有短暂性和局部性。另外,各种施工机械和人员还会产生施工噪声、扬尘、废水、固体废物等;管线清管施压产生废水等。

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临时占地是主要占地类型

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对土壤质地和结构的影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落地油对土壤环境的污染等

对植被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破坏植被;突发事故对植被的影响等 生态景观影响:影响景观结构和异质化程度

生态整体性影响:对生态功能区的影响、与区域、流域规划的关系 生态敏感保护目标影响:(按《分类管理名录》鉴定此类保护目标) 对区域主要自然资源的影响:水、植物资源、景观资源等

另外由于其距离自然保护区较近,虽然不占用保护区,但施工时对自然保护区将产生间接的不利影响,一是临时用地的变更可能选择在距离保护区更近的区域,二是施工活动对林内野生动物的干扰,三是使保护区外围地带的生态环境变差。

林地段管道两侧不能种植深根植物,对景观和林地产生一定影响。 案例8 采掘类——尾矿库

某矿厂处理矿石13000t/d,日产出尾矿8450t,井下充填用去4850t/d,年均仍有3600

22

t/d,即平均118.8万t/a,需74万m3/a的库容来堆存。在全部31年的计算服务年限内需堆存3683万t的尾矿,计算容2301万m3。为彻底解决企业的铜矿尾矿出路问题,决定在某村建尾矿库。

尾矿库项目由尾矿库、尾矿输送管道、尾矿回水管道、尾矿输送泵计泵房(现有现有)、移动式浮船取水泵站、管道(现有),供电网组成。尾矿坝涉及采用碾压混合料坝,混合料的主要原料完全取自库内。尾矿坝为碾压混合料不透水坝,坝顶标高120米,坝高80米,坝长729米,顶宽4米。采用库后放矿,依托山体向坝前排尾。

拟建尾矿库库址下游为老鸦岭水库,该水库1959年建设,属小 (二)型三类水库,水库集水面积为0.81km2;,总库容17.9万m3;,目前浇灌农田350亩。(1亩=667㎡)

(3)环评应考虑尾矿库回水是否满足农业灌溉要求。如满足农业灌溉水质要求,应根据农业灌溉的需要,采用水泵将尾矿澄清水泵入老鸦岭水库。

问题

1. 项目位于水库上游,环评师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答:项目位于水库上游,环评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水利部门对项目的意见。根据水利部门的意见,确定尾矿库是否可以建设。 (2)尾矿库建成后,尾矿库库区将截留大部分雨水,使老鸦岭水库汇水面积减少,农田灌溉用水量也将随之减少,故应考虑补水方案。

2.项目的评价时段是什么?尾矿库运行期间对环境的影响是什么? 答:评价时段为项目建设施工期、运行期、尾矿库闭库期。 尾矿库运行期间对环境的影响为:

(1)尾矿输送泵站的砂泵噪声(泵站已有,在企业铜矿选矿厂旁); (2)尾矿管道楚轩爆管现象时造成尾砂污染;

(3)苦水期间,尾矿库尾矿水用于农田灌溉,可能对农田有污染; (4)尾矿库尾矿水渗透可能对地下水的影响; (5)尾矿库出现溃坝的风险;

(6)尾矿库回水泵站的水泵噪声

(1)尾矿库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为:

①库内岩石开采、钻机穿孔、爆破、石料运输产生粉尘;公路平整产生粉尘;清基废土运输、堆放产生粉尘;

②岩石开采穿孔、爆破、汽车运输、土方机械施工噪声等;

③库区原有地表植被的砍伐和尾矿库堆筑时需清基,对库区生态会造成破坏; ④工程占地、移民安置对当地居民的影响。

(2)尾矿库在闭库至尚未复垦阶段,形成干滩,环境影响主要为: ①在大风干燥天气状态下,易造成下风向的扬尘污染; ②在暴雨期间,易造成水土流失; ③尾矿库出现溃坝的风险。

(3)尾矿库闭库复垦后,库面被绿色植被覆盖,环境影响主要为:暴雨期间,尾矿库会出现溃坝的风险。

3.尾矿库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什么?

答:(1)临时和永久占地可能使当地农业、林业等受到影响;

23

(2)尾矿输送管线及回水管线占用林地18.8亩。管线管墩的施工建设将对管线沿线的野竹子和山坡上的松树进行砍伐,占用部分林地资源,对原有的地表植被造成破坏; (3)尾矿库建设,导致拟建项目区域原有的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地表所覆盖的人工林、竹子、杂草等植被全部被砍伐,并占用大量的林地资源,对局部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4)移民搬迁建房过程中,对原有地貌造成破坏,改变原有的土地利用方式; (5)尾矿库坝采用碾压混合料,主要原料全取自库内。库内采石所产生的表土堆存,可能陈升水土流失。

对于上游筑坝、坝前放矿的尾矿库,要考虑尾矿库运行堆存期间堆积坝坡面的水土流失问题。

4.尾矿库合适进行生态恢复?南方地区生态会发适宜的植物是什么?

答:尾矿库闭库后,应及时对库面进行植被复垦,南方地区可以种植香根草、高羊毛、紫花苜宿、拔根草等竹屋,使库区形成绿色覆盖。从源头治理尾砂的污染并进行生态恢复,达到控制尾矿库水土流失、减少扬尘的目的。

5.尾矿库风险防范措施是什么?减缓和消除事故环境影响的措施是什么?

答:尾矿库风险防范措施主要从工程地质勘察、项目设计、施工、日常管理、雨季和汛期管理方面尽享论述。尾矿库风险防范措施为:

(1)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对尾矿坝进行勘察、设计和施工,在施工时对草根杂物认真加以清除,以确保坝体稳妥;

(2)应搞清区内的地质情况,确定其对坝体的影响,若有不利因素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尾矿库年排入两、最小安全超高等各项指标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4)尾矿库的坝体长度相对较长,应加强对尾矿库的日常监测(包括对坝体变形、坝体渗润线、坝体渗流量及库区地下水动态的系统观测,在雨季、汛期,应保证24h库内排水、排洪构筑物能正常工作)维护,严格执行各项工艺牌坊要求,落实各项防洪防震措施;

(5)尾矿输送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应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

(6)本尾矿库是新建库,应及时制定各项安全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并且注意对周边村民的教育,禁止在矿区滥采乱挖及放牧,确保尾矿库征程运行;

(7)按《选矿厂尾矿库设施设计规范》的要求,应进行尾矿坝稳定性的相关计算,作为尾矿库设计的依据;

(8)“三分设计,七分管理”,应建立健全尾矿库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制定具体可行、便于检查的规章制度,遵守设计要求的运行参数,进行精心管理。 一旦发生尾矿库溃坝事故,首先应做好现场营救工作,然后针对可能造成的环境想想采取减缓措施,现分述如下:

(1)现场营救

1.监理紧急营救系统,在最短时间内组织营救,使受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低到最小;

2.进行受灾居民安置工作,封闭受灾区。

(2)水方面

1.根据流沙以及污水的覆盖范围,进行地表、地下水体污染范围预测,并进一步做水质鉴定,明确受污染范围和程度;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