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考题预测班讲义2012版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案例分析考题预测班讲义2012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进厂后,依次进行大件预分选、粉碎磁选、机械分选、人工精选后,筛上物送焚烧厂焚烧,筛下物送初级堆肥,分选出的橡胶、塑料等可再生利用资源送入再生资源厂房,砖、石、瓦、砾等送填埋场。

垃圾焚烧产生的炉渣、焚烧飞灰固化均送现有的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发电厂距现有垃圾填埋场2.5km,不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 厂址及其附近无村庄和其它工矿企业。

项目所在地环境敏感点主要分布在东南方向1.5km处,有居住区,主导风向为北风。 1.垃圾焚烧炉烟气执行什么排放标准?二嗯英充分分解的条件是什么? 垃圾焚烧炉烟气排放标准执行《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l8485-2001)。 二恶英充分分解的条件是烟气在炉膛内滞留时间达2s以上及保证炉内烟气温度达850゜C以上,适当的空气过剩系数。

考试的内容主要是有行业排放标准的,优先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

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应包括哪些项目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项目应包括TSP、PM10、SO2、NO2、CO等常规污染物和二噁英、氨、硫化氢、甲硫醇、臭气浓度、氯化氢、汞、镉、铅等特征污染物。

3.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如何判断

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和周围环境敏感点与本项目的距离,对环境影响进行具体分析。对于垃圾焚烧发电厂,新改扩建项目环境防护距离不得小于300m;对于垃圾综合处理厂,须进行恶臭影响分析。如果对环境敏感点有明显影响,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4.垃圾焚烧污染物控制应注意哪些问题

(1)生活垃圾焚烧厂一般包括下列设施:垃圾接受与贮存设施、焚烧炉、烟气净化系统、烟气排放监测设施、渗滤液收集与处理设施、渗滤液渗漏监测设施、防臭除臭设施等。

(2)周边设一定距离的绿化隔离带。

(3)燃烧设备须达到《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规定的“焚烧炉技术要求”;采取有效污染控制措施,确保烟气中的SO2、NOX、HCl等酸性气体及其它常规烟气污染物达到《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表3“焚烧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对二噁英排放浓度应参照执行欧盟标准(现阶段为0.1TEQng/m3);在大城市或对氮氧化物有特殊控制要求的地区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应加装必要的脱硝装置,其他地区须预留脱除氮氧化物空间;安装烟气自动连续监测装置;须对二噁英的辅助判别措施提出要求,对炉内燃烧温度、CO、含氧量等实施监测,并与地方环保部门联网,对活性炭施用量实施计量。

(4)酸碱废水、冷却水排污水及其它工业废水处理处置措施应合理可行;垃圾渗滤液处理应优先考虑回喷,不能回喷的应保证排水达到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排放标准要求,应设置足够容积的垃圾渗滤液事故收集池;产生的污泥或浓缩液应在厂内自行焚烧处理、不得外运处置。

(5)焚烧炉渣与除尘设备收集的焚烧飞灰应分别收集、贮存、运输和处置。焚烧炉渣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工程应设置相应的磁选设备,对金属进行分离回收,然后进行综合利用,或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要求进行贮存、处置;焚烧飞灰属危险废物,应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进行贮存、处置;积极鼓励焚烧飞灰的综合利

5

用,但所用技术应确保二噁英的完全破坏和重金属的有效固定、在产品的生产过程和使用过程中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7)实施后,焚烧炉渣和飞灰的处置也可按新标准执行。

(6)生活垃圾贮存技术要求:垃圾卸料、垃圾输送系统及垃圾贮存池等采用密闭设计,垃圾贮存仓应具有良好的防渗性能;垃圾贮存池和垃圾输送系统采用负压运行方式,焚烧炉所需一次风应从垃圾贮存仓抽取;垃圾贮存仓设垃圾渗滤液收集装置、垃圾渗滤液处理构筑物须加盖密封处理。在非正常工况下,须采取有效的除臭措施。

(7)对焚烧烟气进行在线监测,检测项目包括氯化氢、SO2、NOx、烟尘等。其它污染物监测每年不少于1次。

(8)焚烧炉炉渣和除尘设备收集的飞灰应分别收集、贮存和运输;焚烧炉渣按照一般固体废物处理,飞灰按照危险废物处理。

(9)废气治理措施:半干法净化+布袋除尘+高烟囱排放

二噁英的控制措施:控制燃烧温度;控制炉内停留时间;控制过量空气系数;活性炭吸附

5.环境风险评价重点是什么

环境风险评价重点是二嗯英和恶臭影响。根据计算结果给出可能影响范围,并制定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杜绝环境污染事故发生。

6.生活垃圾焚烧选址要求?

A选址必须符合所在城市的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环境卫生专项规划(或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置规划等);应符合《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技术规范(CJJ90-2002)》对选址的要求。符合当地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自然保护要求。

B生活垃圾焚烧厂选址应进行多场址比选。 C以下区域一般不得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类项目: (1)城市建成区;

(2)环境质量不能达到要求且无有效削减措施的区域;

(3)可能造成敏感区环境保护目标不能达到相应标准要求的区域。 7、除了垃圾储存池和垃圾输送系统外,本工程产生恶臭的环节还有哪些? 垃圾卸料、分选、焚烧、渗滤液收集池及处理系统,甚至事故池等均可产生恶臭。 8、简要分析焚烧炉渣、焚烧飞灰固化体处置方式的可行性。

垃圾焚烧产生的炉渣、焚烧飞灰固化均送现有的垃圾填埋场的处理方式并不可行。 (1)焚烧炉渣需根据情况分类处理。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可以直接进入垃圾填埋场;其他危险废物焚烧后的炉渣须经处理,并经检验满足含水率、二恶英及浸出液毒性指标要求后,方可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

(2)焚烧飞灰属危险废物,须经处理(包括固化),并经检验满足含水率、二恶英及浸出液毒性指标要求后,方可进行生活垃圾填埋场。

建议大家全文看一下,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技术规范(CJJ90_2009) 补充

1、危险废物焚烧系统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哪些

6

危险废物焚烧处置系统应包括预处理及进料系统、焚烧炉、热能利用系统、烟气净化系统、残渣处理系统、自动控制和在线监测系统及其它辅助装置。 2、危险废物焚烧二噁英污染控制措施有哪些 危险废物焚烧过程应采取如下二恶英控制措施: (1)危险废物应完全焚烧,并严格控制燃烧室烟气的温度、停留时间和流动工况; (2)焚烧废物产生的高温烟气应采取急冷处理,使烟气温度在1.0秒钟内降到200℃以下,减少烟气在200~600℃温区的滞留时间; (3)在中和反应器和袋式除尘器之间可喷入活性炭或多孔性吸附剂,也可在布袋除尘器后设置活性炭或多孔性吸附剂吸收塔(床)。 3、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监测系统如何设置 项目 监测点位 4口井,上游对3口井,上游的对照井,6口井,上游对照井1照井,下游至少3口下游的污染监测井,最可能口,排水井1口,污染扩井,每季度监测1次 受扩散影响的污染扩散监测散井2口,污染监测井2井 口 危险废物 一般固废 生活垃圾 4、区域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水文地质条件调查: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状况;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包气带岩性、结构、厚度;含水层的岩性组成、厚度、渗透系数、富水程度;隔水层的岩性组成、厚度、渗透系数;地下水类型、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下水位、水质、水量、水温;泉的成因、分布、出露位置、流量等;集中供水水源地和水源井的分布情况;地下水现状监测井的深度、结构等;背景值

(2)水文地质问题调查:水文地质问题;地下水开采过程中引发的水文地质问题;与地下水有关的其它人类活动,如保护区划分等

(3)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包括工业、农业、生活

(4)地下水现状监测:

采用控制性布点和功能性布点相结合的原则;主要布设在建设项目场地、周围环境敏感点、地下水污染源、主要现状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以及对于确定边界条件有控制意义的地点。监测井点的层位以潜水和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的有开发价值的含水层为主;

一级评价:不少于7个点/层;一般上游和两侧不少于1个点/层,下游不少于3个点/层;

二级评价:不少于5个点/层;一般上游和两侧不少于1个点/层,下游不少于2个点/层;

三级评价:不少于3个点/层;一般上游不少于1个点/层,下游不少于1个点/层; 监测频次要求:一级评价,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的地下水水位、水质各监测1次;二级评价,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水期、丰水期的地下水水位、水质各监测1次;三级评价,评价期内至少监测1次水位、水质。

5、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地下水评价等级的判定? 地下水评价等级的判定

首先判断项目为I类项目,也就是可能对地下水水质产生污染。

7

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地下水评价等级判定:

A、 包气带防污性能;(只要满足选址要求,包气带防污性能一般属于强或中) B、 含水层易污染程度; C、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只要选址没有问题,均属于不敏感) D、 污水排放强度;(危废填埋厂污水排放量属于小)

E、 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一般认为含2类污染物,即持久性污染物和非持久性污染物,水质复杂程度为中等)

也就是说,不管含水层易污染程度如何,危险废物填埋场,只要符合选址要求,地下水评价等级都是三级。

第二讲

案例3社会区域——垃圾填埋场

某地拟建一大型生活垃圾填埋场,集中填埋城市的各类生活垃圾,拟选场址有如下三处,并配套建设生活垃圾焚烧设施,焚烧炉日处理垃圾约200吨左右。

场址条件 地质条件 距离敏感点距离 交通运输便利性 距离水库距离 地下水水位 洪水位条件 在规划水库淹没区之外 基础层底部与地下水最高水位距离大于1米 选址标高重现期小于50年一遇洪水位之上 在规划水库保护区之外 基础层底部与地下水最高水位距离大于1米 山谷型填埋场 距离下风向村庄1公里 需新修5公里道路 需新修3公里道路 废弃矿井塌陷区填埋场 距离下风向村庄6公里 山谷型填埋场 周边5公里范围内没有村庄 需新修7公里道路 不涉及对水库的影响 基础层底部与地下水最高水位距离约0.95米 选址标高重现期小于50年选址标高重现期一遇洪水位之上 小于50年一遇洪水位之下,但有可靠的防洪设施。 根据题意,回答以下问题: 1.请确定哪个场址更为合理,指出未确定其他场址的原因。

(1)场址三比较合适。

(2)场址一位于村庄上风向,且距离较近,因此,场址一不符合要求。 场址二选择在应该避开的矿井废弃区,不符合要求。

场址三虽然地下水位条件较差,但可能通过建设地下水导排系统、加高基础层厚度解决;洪水位虽然较低,但有可靠的防洪设施。符合山谷型填埋场选址标准可以适当降低的要求。

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区基础层底部应与地下水年最高水位保持1m以上的距离。当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区基础层底部与地下水年最高水位距离不足1m时,应建设地下水导排系统。

场址一 场址二 场址三 8